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6日消息(记者阵地)4日,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网推出了全国首次“蚊子出没”预报,用大数据预报了全国蚊子出没情况,用户可以确认所在地蚊子出没的实况数据。
“蚊子出没”预报不准确吗?科学依据是什么?长江日报记者就此连线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采访了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医学气象专家和武汉市疾控中心的“蚊子专家”。
用大数据预报“蚊子出没”可靠吗?
7月5日蚊子出没预报截图
长江日报记者从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获悉,“蚊子出没”预报将利用全国智能电网实况分析产品和完善的预报产品作为技术支持,综合气象要素和蚊子生长的环境特征,将预报等级分为少、正常、多、四个等级,每小时更新蚊子出没实况数据。
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正红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产品以大数据预测蚊子将出没,是有科学依据的。“智能电网是将全国划分为5公里5公里的电网,它是每小时自动预报这个正方形气温、降水、阳光、风等的技术,为这个预测产品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陈正红说:“预计将从智能电网获得的气象要素对接方程,结合上一年或上一代蚊子的基数等相关数据得到的蚊子出没指数。”
陈正红分析说,光照、温度、降水、湿度是影响蚊子出没的重要因素,是由蚊子这一辈子物体本身的繁殖、生长环境和偏好决定的。"在极端天气或环境下蚊子不会生存."与江苏气象公布的全国蚊子出没分布图一起,陈正红说:“蚊子在沙漠和高原上‘无法生存’。武汉地区,在持续高温或频繁降水的情况下,蚊子也“大量死亡”。气温太高,蚊子会热死的。雨下得太多会破坏蚊子的栖息地,蚊子淹死或被雨水冲走。”
“蚊子出没”预报真的能去用户所在的地方进行蚊子出没预报吗?长江日报记者进入了“江苏气象”官方微信体验。
7月6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体验了蚊子出没预报(gif制作:张浩莲)
点击下面菜单栏上的“蚊子预报”,可以进入“蚊子出没预报”界面,准确定位用户所在地。5日,武汉雨季潮湿,“天气条件适合蚊子生长”,白天的蚊子出没指数都在90以上,远高于4日。往下滑的话,还会出现全国蚊子出没分布图、“24小时蚊子出没预报”、“未来3天预报”等模块,用户可以根据所在地情况对蚊子出没预报进行评价和反馈,选择“准”或“禁”。长江日报记者发稿时,界面显示,86%的用户认为蚊子出没预报“准确”,14%的人认为“不允许”。
武汉市疾病控制中心消毒科病媒生物控制所主任技术人员吴太平对蚊子出没预报不乐观。“我目前没有看到相关的研究报告。我对这个预报结果持怀疑态度。影响蚊子繁殖和生长的因素包括季节、天气、甚至该地区的纬度和经度、积水状况会影响蚊子的活动程度,因此必须综合考虑。”
化浓妆很容易“招”蚊子。
据调查,蚊子呼吸频率更快、出汗更多、新陈代谢更快、化浓妆、经常喝酒吃肉的人更受欢迎。另外,蚊子变暗了,穿着深色衣服,肤色暗的人正在招募蚊子。
长江日报记者从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了解到,一般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蚊子集中出现在6月至9月。气象条件与蚊子的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气温为25 ~ 30时蚊子繁殖最快。江南雨季气温升高,炎热潮湿,蚊子的繁殖面积进一步扩大,蚊子的数量迅速增加,密度增加,蚊子的出没也将更加猖獗。但是如果雨下得太大,水会被洗到一定程度,蚊子会稍微减少。当然,受蚊子种类影响的天气条件也略有不同。
“在农村蚊子很活跃,人们聚集的城市大部分蚊子都很多,地下停车场、下水道、沟渠,甚至是居民养水的地方,如果水超过2厘米,就容易产生蚊子,如果管理不善,蚊子就会泛滥。”吴太平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事实上,防蚊的技术措施很简单,离开水蚊子就活不了。”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隔离是在家预防蚊子的最有效方法。吴太平说,设置防虫网,挂蚊帐,可以有效防止被蚊子叮咬。他特别提到,在购买蚊子产品时,必须选择有“农药登记证”的杀虫剂。证件都经过严格的测试,证明安全有效,可以放心使用。
链接:
樱花预报,火焰预报,彩虹预报。气象台也能预报这些。
除了蚊子出没的预报外,全国还有很多有趣的预报。
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正红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全国范围内花粉预报、洗车预报、紫外线预报、穿衣指数等比较常见。相信大多数人对此并不陌生。另外,武汉大学的樱花预报、武汉龟山的杜鹃花词典等有地方特色的预报也很多。
报”,北京的“烟花预报”,神农架还开展了“彩虹预报”“云海预报”的研究工作。陈正洪介绍,北京气象服务中心在春节期间发布的“烟花预报”其实是指“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这个预报的原理比较简单。若一个地方的空气是上升的就比较适合放烟花,也就是说,燃放烟花产生的有害气体可以向外释放;相反,若气流下沉,空气排不出去,就不适合燃放烟花,这也是我们气象学中常说的大气条件不适宜污染物扩散。”
“只要你想得到,我们都可以预报。”陈正洪笑着说,“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只要跟气象相关,我们都可以尝试预报。至于准确率,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技术手段来提高预报的准确程度。正如天气预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仍需要不断地投入和发展。”
【编辑:朱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