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和陆地面积约175.9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四大国家(阿尔及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苏丹共和国之后)。独立前,利比亚是地理名词,处于由三部分组成的分裂统治状态:的黎波里塔尼亚、昔兰尼加和赞。根据1951年12月21日第四次联合国大会决议,这三个地区组成了统一的联邦制王国,利比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下面的文章以地理环境为出发点,评价利比亚军事防御的优劣和卡扎菲突然战败的原因(卡扎菲通过1969年9月革命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1)地理位置优越
利比亚位于非洲大陆北部边缘的中心地带,面对广阔的地中海,成为连接欧洲、北非和中东各国的中转站。此外,利比亚生产的大量低硫轻质原油是欧洲各国可以获得的最便宜、最方便的石油资源。因为与从波斯湾通过苏伊士运河到欧洲的航线相比,至少可以缩短数千公里。所以无论是地缘政治结构还是经济利益,欧洲都想把利比亚握在自己手里。
2)90%的面积是沙漠和戈壁沙漠
根据地形地形和气候特点,利比亚可分为地中海沿岸、荒漠化草原和沙漠等三个主要自然地区。狭窄的地中海沿岸平原和无边无际的广大沙漠可以说是利比亚最突出的地形特征,住在这里的居民经常受到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干燥热风的袭击。由于植物稀少,农业落后(耕地仅占利比亚国土面积的2%),利比亚不是进行游击战的理想场所。
( 3)没有战略深度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利比亚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居住地集中在狭长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例如,首都的黎波里是利比亚最大的国际化城市,被称为“跳动苦心的现代城市”。班加西,仅次于的黎波里的第二大城市,利比亚内战时期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总部驻地;米苏拉塔是的黎波里以西200多公里的第三大城市,贸易蓬勃发展,被视为利比亚的商业首都。苏尔特,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故乡,人口13万.分布在沿海平原上的这座大小城市通过沿海公路连接在一起,将利比亚的核心地区展开为一字生意镇。从某种意义上说,利比亚拥有非洲第四大国土面积,但没有战略深度。因为谁控制狭长的沿海地区,谁就控制利比亚这片广阔的土地。(约翰肯尼迪)(美国)。
首先,苏尔特湾(又称锡德拉湾)深入利比亚中部,呈弧形,在海湾的任何一个地点登陆,都可以轻松切断连接利比亚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第二,利比亚北部沿海平原没有艰险的要冲,没有长期坚持和阻击敌人的条件。第三,由于地形平坦,利比亚适合大规模机械化部队作战,但如果失去制空权,行进在畅通无阻的沿海公路上的地面部队和装甲车辆将遭到毁灭。2011年北约对利比亚的轰炸证明了这一点。
2011年3月下旬,在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后,法国空军首先出动,对推进到班加西南郊的卡扎菲军队进行了空袭。结果卡扎菲手下最精锐的32装甲旅的一个团被摧毁了,近100辆坦克和装甲车瞬间成为冒着浓烟的废铁,可以说沿海公路一片狼藉。
涵盖北约建立的利比亚沿海城市、各条公路干线和主要油气产区,最西端划归突尼斯领土,最南端划归的黎波里700多公里的塞卜哈。突尼斯和利比亚关系密切,两者都是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成员,两国居民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非常相似,因此北约为了切断利比亚可能的雇佣军,将禁飞区划分到突尼斯境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位于禁飞区最南端的塞卜哈是利比亚中部重镇,是该国前往尼日尔、乍得等邻国的唯一道路。北约建立禁飞区是希望通过破坏装甲集群、切断补给和雇佣兵来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威廉莎士比亚)(美国)。
虽然最在乎行军战争的是“天空、地理和人”,但卡扎菲在利比亚受到了战略上没有深度、不适合开展游击战的制约,最终在北约的军事干涉下走向败亡。(威廉莎士比亚)(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