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外滩旅游攻略】旅游攻略,上海名片魅力魔都风景街区“上海外滩”

海滩(英语: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炮弹,是中国历史文化街。从1844年(青岛光24年)开始,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旧上海租界区和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外滩全长1.5公里,南海岸东路,北至苏州河的外白道教,东为黄浦江,西为具象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开辟为上港后,外国的银行、商行、大会、报社开始云集于此,外滩成为全国、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32年(1943年)8月,外滩归还上海公共租界,归还王医生国民政府,结束了100年的租期,民国34年(1945年)拥有正式的公路名称中山东路。

外滩上矗立着52栋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厦,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历史和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四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外滩隔河相望的浦东陆家嘴,上海标志性的东方明珠、金马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世界金融中心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名称由来

外滩口径(19世纪50年代)清末上海县城东门黄埔江安外,大多数江安都是自然煤田。退潮的时候,河水聚集在河床中心,露出了大片的滩地。涨潮时河水又没有越过浅滩。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水道,河宽,水急,逆水行舟必须用纤维行走。数百年来,岛府的足迹在黄浦江边踩了一条蜿蜒的小路,被人们称为“纤维通道”,这条通道就是外滩最快的路。纤维路的西边是农田,沟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草屋。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语中,一般把河的上游称为“里”,河的下游称为“外”,在进入上海区县附近之前,有一条叫上海浦的小河出口为界,其上游的黄浦江滩涂称为“里黄炮弹”。

外滩(中山东路)位于北纬31 24 '、东经121 49 '、上海中部、黄浦区东部、东部与陆家嘴隔黄浦江,向西距上海人民广场2公里,北林苏州河口,外滩从北向南依次贯穿9条道路:

滩涂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滩涂春秋短,冬夏长,年降雨量的60%以上集中在5月至9月的雨季

19世纪40年代以后,租界被英法等国抢占后,外滩成为主权地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运营、管理、建设租界。商场、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大型土木工程、建筑公司建筑、外滩的建筑也大多经过三次以上的重建。

20世纪,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外滩出现了多层和高层建筑。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亚洲大厦(原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总会(今东风酒店)、浦发银行据此将北起诉州河外白道教、从南部到中山东路金陵东路的该园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种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共存的建筑成为上海的象征。

街道特征

风格

滩涂段的街道轮廓建筑注重个性,形成拼贴的场景效果。新古典墙面和巴洛克氧化墙、英式、意大利式、法式、西班牙式等。例如,当初惠罗沙的新折中主义风格、汇沙和艺妓两排的新巴洛克清水砖墙和扁平的连续卷、汇中餐厅之间的红砖墙和人行道式侧柱廊、Sharson大厦的美国装饰艺术造型和绿色圆顶等,都突出了建筑个性。

路面

路面是街道轮廓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滩涂段的路面经历了从沙子到煤渣、从铁力木头砖到沥青。

从“洋灰”(混凝土)到石材地砖的演替。道路线型从折线变得弯曲,街廓天际线由平坦渐趋起伏,从四坡屋顶为主,到带有局部山花和穹窿的平顶渐多。建筑与街道的高宽比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对应外滩滨水的三期界面来看,南京路的宽度从一开始的6米扩展到后来的12米左右,临街建筑从二层为主上升到六层以上。街道空间的高宽比也从开始平均的1∶1到后来2∶1,最后甚至局部可达3∶1以上。早在清咸丰六年(1856年),租界当局已对建筑物退后道路边界(相当于道路红线)作了严格规定,但是临街建筑从来就不是整齐划一的。

装饰

除了建筑和路面,街廓还需要其他的装点要素。路灯、招牌、幌子、商标、广告等商业“行头”,甚至还有反映时尚的行人服饰、姿态特征,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了街廓的场景。外滩段受西洋街景规则约束,“行头”一般在檐下门楣处,挑出墙面的距离受限。路灯以新艺术运动的贴花装饰为主。而其他路段则多用中式装点,商号横幅可以跨街,招牌、幌子允许远挑。

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景,该塔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塔高60米,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江堤位于园东、北两面,其中苏州河堤长80.7米,黄浦江堤长137米,均宽10米;雕塑“浦江潮”位于园南部的花坛中,面朝园门,是一个勇士在挥舞着旗帜,象征人民挣脱旧社会的铁锁链;广场位于园中北部,周边有花岗石地坪、名人题字奠基石碑、草坪、花坛和和喷水池。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是架在中山东一路和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外白渡桥是位于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依次向里的桥也有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

陈毅广场

陈毅雕像陈毅广场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外滩,广场中央矗立着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陈毅广场涌泉位于陈毅塑像南面,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陈毅广场一个世纪前这里是英国驻华总督巴夏礼的纪念铜像。

观光隧道

滩观光隧道采用了无人驾驶自动控制系统,12辆四壁透明的观光车可以不间断地运送游客往返于浦江两岸,以每秒3米的速度行驶,全程仅需5分钟,每小时运送量达5000人次。隧道的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输送旅客,残疾人采用液压电梯输送,隧道内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游客,整个过江时间约需2.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人/小时。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