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郭亮村在哪里】中原行(5) ——郭亮村

中国最不寻常的村庄——“郭亮村”多么美丽,用多么精致的语言和华丽的语调来描述和赞美,可能是苍白的,照相机也无法记录它的美丽。只有不能投入。用眼睛欣赏,用耳朵听,用胳膊触摸,更努力地感受。

10月30日下午5:00,我们从红旗路出发,8:30到达郭亮村景区前面,换乘景区公交车上山,晚上经过碧路,看不到特别的景色。我们住进了郭亮村的一家农家院,这里家家提供食宿,食宿费用也很便宜。

吃饭时发现墙上贴着一张宣传画报。本文介绍了郭亮创始人——申明信,并告诉店主,当时带领村民打通墙壁道路的村支部书记申明信是父亲。马房店主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这里的住宿条件很一般。因为海拔高,没有供暖设施,室内很冷,洗澡也不能洗澡,所以每人要加两床被子过夜。因为条件有限,这里有钱也找不到星级酒店,夏天来这里避暑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6点30分起床,使用早餐后开始自由活动。这次旅行以郭良村为主力,所以计划一整天深入游览郭良村。

郭梁村是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境内太行山深处的沙辽乡,海拔1700米,根据山势坐落在千壁立的峭壁上,地势险峻,景色壮丽,气节水景,峭壁峡谷。

年初,郭亮为了躲避战乱,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上建了村庄,难以出入,几乎与世隔绝。1972年,为了方便村民出入,13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以坚强的毅力,在没有电力、没有机器的条件下,完全依靠人力,5年来用锤子凿出了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空中漂浮隧道3354郭梁

我们按照店主提供的游览道路,首先沿着峡谷右侧的道路前往了望台,今天郭亮村已经修建了沥青公路,道路左侧是万丈深渊,右侧是“悬崖上的人”,一些悬崖上的人已经被改造成了现代酒店和酒店。

当然引人注目的还是贴着春联和洪福子的百年老宅。用土石楼建造的旧院子原始朴素,每个大门上一贯挂着“百年故居、悬崖上的房子”的招牌。

amp;index=8" width="640" height="427"/>

其中一户人家的土房非常引人注目,墙上挂满了各类锦旗和牌匾,原来这里是当年十三勇士之一的老村长申明凯的陋居,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小型展览馆,展出的都是当年凿山用过的工具和物品,当年郭亮人就是依靠这些笨拙的原始工具创造了人间奇迹。虽然说是展览馆,但免费供游人参观,意在向世人宣传和展现不屈不挠的“郭亮精神”。

门前坐着一位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的老者,手里端着一碗面正在吃早饭,原来这位80多岁,历经沧桑的老人,就是当年参加开凿“绝壁长廊”,如今仍健在的老村长申明凯。

不时有游客上前合影,老人仍若无其事继续吃着面,看来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了。正是这些前辈们当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甘于牺牲,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成就了今天的郭亮村,造福于子孙后代,令人敬佩和为之动容!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观景台,这里的观景台分为多处,与对面的挂壁公路隔谷相望, 可以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观看对面绝壁上的挂壁公路。

站在高处,俯瞰峡谷里九曲回转的公路,似一条蜿蜒盘旋的巨蟒钻入20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里,透过崖壁中间的空洞,看到有车辆和游人穿行其中,时隐时现,路在山中,人在洞中,人与自然和谐相融,难得的人间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抬眼望去,嶙峋陡峭的山峰直插云端,巍峨壮观,气势雄浑。环顾四周,秀峰突兀,谷幽崖深,山水秀美,红叶吐丹,碧绿的山野夹带着一片片金黄和橙红,美轮美奂。

向往已久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当然不能错过,一一收入镜头。略感美中不足的是,今天是多云天气,天地比较灰暗,摄影效果不是很理想。

离开观景台,沿着曲折的公路,走进举世闻名的“绝壁长廊”,近距离体验挂壁公路的神奇,整个隧道曲折婉转,忽明忽暗,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透过窗口,对面是万丈绝壁,崖壁顶端可以隐约看到古老的房屋,那就是刚刚走过的,著名的“崖上人家”。

绝壁中央一条几十米高的瀑布倾泻而下,落入深潭,激流飞溅,绿色的潭水映衬着红色的崖壁,山水相依,为群山怀抱的郭亮村注入了灵性。

原路返回崖顶处,一座突出的岩壁上镌刻着数个朱红大字——“中华影视第一村”,据说先后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实至名归。

临近中午11点,同行的朋友已经陆续返回住处,正意犹未尽时,天空渐渐清晰明朗起来,失职许久的太阳正从云层中露出一小片亮灿的脸,瞬间阳光洒向大地,令人兴奋不已。

我顾不得疲劳,顺着原路,一路小跑重新返回观景台,阳光照耀下的挂壁公路神秘而深邃,震撼美景难以言表,再一次举起了手中的相机,也只有自己才能理解我此时的疯狂和心境。

午饭的时候,大家在回味和交流上午的游览感受,有朋友提出:“你们去郭亮村老宅区没有?那里都是过去的老屋,我们刚从那儿回来,很不错的!”“没去啊,老宅区在哪儿?”

原来郭亮村除了“崖上人家”,还有两条街巷,一条是现代商业街,包括宾馆、饭店和纪念品商店等,商业味十足;另一条就是百年老宅区,还保留着郭亮村的原始风貌。

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匆忙用过午餐,没有休息,约上同伴儿去了老宅区。走在石头铺就的老街上,一侧是大山,另一侧是土石磊成的古老四合院,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一切都保持着最原始纯真的模样。

有几户老宅已经改成了小型纪念馆,展出的都是一些早年留传下来的传统工具和物件,参观票价1元钱,卖票的和在这里居住的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其中一位老大娘坐在院内纳鞋底的场景似曾相识。

家家户户的门前和院内都生长几棵高大的柿子树,果实累累。同伴儿在路边买了几个柿子,熟透了的柿子异常甘甜。

据当地老乡讲,这里的柿子满山都是,几乎没人要,熟透了掉落地上,捡拾回去喂猪。看着随处可见,红橙橙的柿子无人采摘,相信老乡所言不虚。但在我们家乡东北,人们认为柿子是不错的水果,感叹物以稀为贵。

八十几户的郭亮村规模不大,几百米长的老街很快就走完了,按计划下午游览炮台和天梯,全程2.5公里,可以选择坐游览车,也可以步行,为了观看沿途的风景,我们选择了步行。

一路欣赏美景,脚下的路也不再漫长,很快来到炮台,建在悬崖绝壁旁的炮台,是一座由青砖砌就的圆形建筑,上面有垛口,表面看上去跟影视剧里鬼子的炮楼别无二致。

登上炮台顶端,才发现炮台建在这里的真正用意。原来进出郭亮村必须通过太行大峡谷,炮台正对着山口,对进出峡谷的情况一目了然,军事意义不言自明。

炮台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也不值得这样浪费笔墨,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它所选择的战略位置,以及修建的作用和意义。山谷里一池碧绿的潭水和旁边的建筑引人注目,后来证实那就是景区大门所在的位置。

告别炮台,径直去往“天梯”,我们因为喜欢拍照落在了后面,此时,同行的朋友已经从天梯处返回了,多数人畏惧天梯的艰险,只有一个叫“安然”的大姐独自一个人从天梯走下去了,作为一名女性如此胆量过人,不能不让人敬佩。这时一个叫“酒廊”的大姐迎面走过来,也想下天梯但没找到同伴儿,我们也对天梯充满好奇,想挑战一下,双方一拍即合。

所谓“天梯”,就是在高约200米的红颜绝壁上,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在90度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阶组成,过去这条绝壁路曾是大山中唯一通往外界的古道,困扰着一代代山民,阻碍着与外界交流。

据当地老乡介绍,在郭亮洞没打通以前,村民发生重病时,由八个人轮流抬着下天梯,经常是走至半路人就不行了。如今除了外来游客偶尔体验一次之外,当地村民几乎无人行走了。

我们有意从天梯下来,就是想体验一下生活在大山里人们的艰辛。脚下绝壁深谷,让人心生恐惧,望而却步,好在我们早有心里准备,平时又经常爬山,感觉比想象的容易得多,下山路也相对轻松一些,很快走下绝壁来到半山坡处,看到这里有几户人家,本来以为就这样下来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我们高兴的太早了。

顺道下山,走着走着总认为方向不对,感觉距离郭亮村越来越远,因为这条山道是通往外界的,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山外,而是再回到郭亮村,也不可能再从天梯爬上去了。

正在不知所措时,从一户人家开出一辆面包车,打听司机告诉我们,再往前走就走出景区了,想回去还得走正门重新买票。按照他指引的方向往回走,我们穿行在密林深处,开始还有人走过的痕迹,很快路就消失了,天也渐渐暗了下来(大山里太阳落山比较早),如果天黑前不能走出去就很危险了,因为我们没有做登山准备,身上出了相机什么都没带,心里难免有些着急。

凭着感觉下山,深一脚浅一脚,越来越难走,酒廊姐边走边做记号,担心走错了找不回来,一旦在大山里迷路了,后果可想而知。最后凭借多年的爬山经验,经过一番艰辛跋涉,终于下到谷底,看到了公路,有惊无险。

先前在炮台上看到的一池碧水就在眼前,酒廊姐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又蹦又跳起来,我们下到公路上,正好是景区大门内测,若想走回郭亮村,无论是时间还是体力都不允许了。

不远处就是景区大巴车停车场,走过去跟工作人员说明来意,证明我们不是逃票进来的,想乘车回到郭亮村。工作人员问:“有没有卡?”“什么卡?”突然想起来刚才下天梯之前,领队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卡,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原来这是一张乘车卡,可以在景区里免费乘坐三次(其实也不是免费,买票的时候同时购买车票),这下派上用场了,我们喜出望外,坐上车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爽”,刚才下山留下的疲惫和心急如焚的焦急情绪一扫而光,身心一下子放松下来。

车行半路,司机师傅征求我们意见,是否在挂壁公路停车,“谢谢!不必了,我们上午已经游览过了。”白天乘车穿过挂壁公路,又有一种不同的感受。

下午4点钟,我们顺利回到下榻的农家院,结束了一次值得铭记的惊险旅程,当晚继续留宿在郭亮村。

美丽的郭亮村,难得的人间奇迹,没有城市的繁杂和喧嚣,却有着独特的恬静与自在,充满着无尽的魅力,让人迟迟不愿离去……

(未完待续)

本图文为@一路阳光Ly原创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