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世界之窗万圣节】深圳:在自己的城市旅行(15)

(我是@法语周老师。从1993年开始一直在写作。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称赞、转发和留言。非常感谢!)。

目录

第一篇:在华强北抚摸深圳的皮肤

第2篇:好久没看到荷花的美丽了。

第三篇:莲花山——回到小时候,回到单纯。

第4篇:莲花山-一个春天,安静地听鸟鸣

第5篇:莲花山-青蛙的声音吓了一跳

第六篇:柠檬桉香气的笔加

第7篇:笔架山:绿色海洋中的一条鱼

第8篇:笔架山-徒步寻找春天

第9篇:深圳的新图书馆使这座城市变得柔软

第十篇:在图书馆度过漫长的炎热

第11篇:购物公园的免费展览

第12篇:在福田中心漫步的夜晚

第13篇:少年宫:音乐飞扬的浪漫夜晚

第14篇:福田中心区:漫步在滋润的月光中

第15篇:哈梅林:炭火牡蛎的怀旧之旅

第16篇:充满故事的梅普村夜市

第17篇:即将消失的了望塔的中村

第18篇:神州马:老郑、古玉、大榕树

第19篇:把妖艳的购物公园和市政府的新宿主

第20篇:灯、葡萄酒、绿色、沙子

第21篇:走荒凉的梅林二线

第22篇:哈梅林:元宵节的街头山歌。

第23篇:经典男:耳朵里热闹的世界

第24篇:庆大男:像露水一样蒸发的小菜园

第25篇:经典男:小房地产经纪人的梦想

第26篇:经典男:小文化广场的城市表情

第27篇:庆大男:乞丐和他的狗

第28篇:经典男:我的新餐厅

第29篇:在香尾湖的等海感到平静

第30篇:洪里瑟:下了清新的雨后,走花香和鸟鸣

第31篇:世界之窗:满城光环之夜后的烂摊子

第32篇:晚风正合适,走在蛇口的悠闲中

33篇:5月16日,红树林的明月。

第34篇:红树林:南阳的玫瑰色夕阳

第35篇:华联大厦钟声——逐渐减弱的城市记忆

第36篇:西东遗书南原路吸尘器(1)

第37篇:西东遗书南原路吸尘器(2)

第36篇:西东遗书南原路吸尘器(1)

我来深圳20多年了。大部分以经典南集入口为中心,在方圆1 ~ 2公里内活动。福田区外的很多街道都不熟悉。到了罗湖区或南山区就迷路了。(约翰f肯尼迪)。

有一天,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能在我的城市旅行。选择街道或区域,漫无目的地走,只要坚持下去,我就能像熟悉手掌一样真正理解我生活的城市。(莎士比亚)。

今天我开始穿过这样随意行走的城市。

我开始在巴登街散步,上午10点,那家陕西餐厅“寒气”还没有真正迎接客人,小服务员们堆在餐厅门口悠闲地聊天。走了几步,我发现我刚来深圳时生意很火的“东方陕西风”已经不存在了,被台湾风格的快餐店取代了。

我已经来深圳很多年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以经典南集入口为中心,在方圆1-2公里内活动。福田区外的很多街道都不熟悉。到了罗湖区或南山区就迷路了。(约翰f肯尼迪)。

有一天,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能在我的城市旅行。选择街道或区域,漫无目的地走,只要坚持下去,我就能像熟悉手掌一样真正理解我生活的城市。(莎士比亚)。

今天我开始穿过这样随意行走的城市。我开始在巴登街散步,上午10点,那家陕西餐厅“寒气”还没有真正迎接客人,小服务员们堆在餐厅门口悠闲地聊天。

走了几步,我发现我刚来深圳时生意很火的“东方陕西风”已经不存在了,被台湾风格的快餐店取代了。

“寒气”对面是一个宽敞的农舍,幽谷蜿蜒的小巷里市声嘈杂。我一直喜欢深圳城中村永远弥漫的烟花和市井味道。这时,楼下的早餐店还没有散,白烟袅袅升起的张家楼摊位贴在一栋房子旁边,通过缭绕的白烟,张芬师傅的脸显得柔和。

很多小吃店都有响当当的名字,我走过“天下第一面包”、“天下最正宗的酸辣粉”,走过“绝对隧道武汉鸭脖”。脚边又是一个新鲜蔬菜摊位,那里的食物比超市便宜得多。

有些女人撅着屁股,挑着不到一块钱的大白萝卜。城中村里道路狭窄拥挤,穿着睡衣刚买食物的女人,还有骑着摩托车不停地按喇叭的潮汕小朋友们走着。(莎士比亚)。

我拐进了南原路,几年前和一个朋友来到这里的顺德双皮油餐厅吃了最地道的双皮油,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来过。我已经对这条路的各种变化感到陌生。

奇怪的是,南原路东侧有太多做窗帘的店,那里的生意大多看起来冷清,很多店都关门或打折。

这条路上有一家卖户外军需品的商店,商店出售非常男性的户外用品,如望远镜、男性风格的登山包、伪装图案的服装。小店暗自充满了老味,坐在房间的尽头

个表情酷酷的男人,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搭理我,我本来也不属于他的目标顾客。

我路过“92度咖啡吧”时愣了一下,几个月前,一个跟着我学法语的学生Jean曾经向我大力推荐过这家酒吧,他说:“这是个极有性格的地方,酒吧主人充满了品味和想象力,酒吧的风格有些丽江和大理的味道,你可以在这里看许多老老的怀旧电影,不紧不慢地度过一个长长的下午。”

我对Jean说一定找到这个酒吧,去消磨一个无聊的下午。没想到今天无意中就走到它门前。我站在马路对面望着“92度咖啡”那黄黄的背景墙好久,最后还是决定把这样的慵懒留到下一次。

南园路一侧延伸出一片城中村,出于好奇,我走了进去。一家餐馆的厨房正对着城中村的主路,一个厨师正坐在那里削一只硕大的芋头,另一个厨师从笼子里揪出一只白色的鸡,反扳着它的脑袋,用刀慢慢地划着鸡的脖子。他一天不知道要杀多少只鸡,这动作他已极其娴熟,他一边杀鸡一边和同伴说笑着,而我,却不敢再看下去。

我走到村子深处,一个男人坐在一个冷清的摊子前,小推车里是两口锅,木板上写着“海丰小米”、“海丰牛肉饼”。

我以为这里卖小米粥,不料男人打开锅盖后,里面是一个个微黑微黏的小团团。他说:“这就叫小米,是海丰的特色小吃。”我从来没听过这种小吃,于是花三块钱买了半份“小米”。

那男人把七八个小团团盛在一次性饭盒中,饭盒角落铺上厚厚的辣椒酱,又将一根竹签子交给我。他说小米就是用地瓜粉做的皮,里面再包上猪肉和海鲜馅,海丰那里的人经常吃这种食物,但到了汕头就没有这种小吃了。

他告诉我,小米一定要趁热吃,它的外皮黏牙,内里有肉的咸香,真是奇怪极了的组合。我花三块钱吃到了一直没有机会去的海丰的一种特色小吃,算是我晃悠到这个城中村的意外收获。

再回到南园路上,我慢吞吞地走,一家家看着街两边的商号名称、路上的行人,观察有哪些大巴穿过这条小街。

我喜欢的街道是这样的:它不太宽,两侧一定要有浓浓的树荫,小街上有很多有特色的小店铺,最好是餐馆鳞次栉比,我觉得这样的街道才是有故事、有层次的。

在这样的街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最真实的表情和他们最真切的活动场景。南园路就是一条符合上述要求的小街,深圳像这样的路一定还有很多,我会一条一条寻找下去。

街对面忽然出现一家“老陕阿杜面庄”,现在是上午十一点十分,刚吃完半盒小米的我突然又饿了,在陕西长大的我想去看看这家陕西餐馆是不是地道。

我在这里要了一份肉夹馍,一边和留着两撇浓浓小胡子的老板阿杜聊了起来。老板是宝鸡人,这家店才开了三个月,生意还不错。听我说普通话,刚刚还在讲陕西话的阿杜立刻切换成了普通话。

一份肉夹馍六块钱,并不便宜。白吉馍打得非常酥软,腊汁肉油润香浓,吃下第一口我就知道这家陕西餐馆的其它饭菜味道一定也非常地道。这只馍带着撩人的香气勾起了我对陕西的思念。

吃罢良久,意犹未尽。我对阿杜说:“老板,你家的肉夹馍比陕西韩记的好吃多了。”这话显然让阿杜非常开心,他立刻转述给刚从厨房走出来的他老婆听,那个胖大的女人冲我堆出满脸笑容。

南园路还没有走到尽头,华发南路出现了。我去过无数次华发北路,知道那里小吃云集,却从来没来过华发南路,今天就用这个机会走一走。

与南园路风格类似,这也是一条极有故事的小街,不同的是,这里餐馆的密度比南园路大很多。

我很惊讶地发现了一家小餐馆的招牌是“汶川面馆”,黑色大大的汶川写在白色的底上,立刻有种说不尽的肃杀。

我站在马路对面看了很久,犹豫着要不要过去,来一碗汶川面,再同老板聊聊这个面馆名字的来历。

因为我吃得实在太饱了,我想把对这家小面馆的探索放到下一次。把自己随便放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上,没有目的地行走,将近两个小时的穿越和游荡,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小店,吃到了从没听过的海丰小吃,发现了一家味道正宗的陕西餐馆,又留下了一些疑问和悬念给下一次。2009年1月7号的上午真是丰富又有趣。下一次这样随意的行走就从南山区开始吧?

(写于2009年1月7日)


第三十七篇:东游西逛南园路扫街记(二)

每个星期一我不用给学生上法语课,今天下午我去“新南国”看电影。《马达加斯加2》正在上映。

我在三年多前看这部片子第一集,当时就极喜欢影片中动物们各个不同的可爱性格,也喜欢极了动感十足的音乐。等了好几年,它的第二部终于上映了。

看完电影,暮色四合。中信后面那条路就是南园路,我想起上次在南园路瞎逛时路过的老陕阿杜面庄,听老板说那里最地道的是岐山哨子面,我想去吃一碗。

我再次沿南园路由东向西走,不同的是这次沿着路的北侧走,可以近距离看到与上次不同的店铺和人家。

走不远,看到一条南北向浓荫广覆的小街,从破烂的路牌上得知它叫松岭路。我喜欢这个名字,它笼罩着武打小说中侠客快出场前的幽暗神秘气氛。我从来不知道有这样一条小路,出于好奇,我沿着松岭路折向北走。

马路西侧有几家挨在一起的餐馆,一家蒸品店卖我最喜欢吃的肠粉。店面很大,中式的桌子前空空荡荡。我站在门口研究了一会儿墙上的菜谱,收银员狐疑地盯着我看。

蒸品店旁边是湘村木桶饭,明显是盗版湘粉人家,不知道生意到底好不好;再过去是嘉好快餐店。

我对这种明晃晃的有些港式风格的快餐店从来都没有兴趣,这里的快餐品种很多,但所有的菜吃起来感觉都是一个味道。

松岭路真短,我还没有怎么走它就结束了。我再次回到南园路,朝我老乡阿杜的面庄前进。还没走多久,南北向又出现一条小街,这条街更加混乱狭窄,而且连个路名也没有。小街上人气极旺,叫卖声和蒸笼里腾起的白烟一起搅动得它极其热闹。

我离开南园路,折向这条热闹得像一锅沸水的小街,走了几步就来到爱华菜市场门口,市场前有一家挨一家卖大饼和包子的小店铺。一个女人面前堆着手抓饼、葱油饼、油馅酥饼。

包子铺前顾客络绎不绝,像抢一样掠走各种不同的饼。我也不甘落后,花三块钱抢了两只油馅酥饼。

旁边一家是潮汕人开的馒头铺子,刚出锅的是一笼颜色发黑的开花馒头,像是用高粱面做出来的。我问他们这是什么,回答:“小麦馒头。”

我兴致勃勃花一块钱买了一个小麦馒头,边走边撕了一大块塞到嘴里。原来它是甜的,口感松软,很有点面包的香气。

走进爱华市场里面,这里人声如织。我仿佛来到一个陌生城市的菜市场那样兴奋,穿行在西红柿、白萝卜和大白菜中间,问着它们的价钱,比较着和我家楼下菜市场有什么不同。

我很喜欢爱华市场四周有许多烤鸭和卤水铺子,大玻璃里面,红油油亮闪闪的鸭子被橙色的灯光照着,油润的光泽让人口水流一地。很多金黄色的鸡翅被半埋在粗盐堆里,这就是广东风味的盐焗鸡。

我站在这些铺子外面好久,一边流着口水,犹豫着要不要拎一只或者半只鸭子回去,回家再慢慢啃?再一想,我还要走半天的路呢,一路提一只油旺旺的鸭子确实不太方便,只好放弃。

路过一家内蒙古烤肉摊,油滋滋的烤肉两块钱一串,我买了一串,边走边吃。走路间就听到路边一个卖:“蟑螂天使”的小摊子里传出复读机让人讨厌的声音:“大蟑螂,小蟑螂,全部杀死,一个不留,一个不留。”我咬一口美味的肉串,就听到一个“蟑螂”,这串美味羊肉串的命运真是不好。

这条小街的尽头就是深南大道了,我折向南,决定再回到南园路上。小街东侧有一家灯光明亮的大排档吸引了我,大玻璃上写着大大的字“三仙莲藕汤”,我从没听过这样的莲藕汤,作为招牌菜写在这里,它的味道应当很不错吧?

我想了想,放弃去阿杜面庄了,因为那里岐山面的味道我可以想象得出,更吸引我的是这碗不明真相的莲藕汤。

这是一家潮汕人开的餐馆,潮汕伙计都精明高效,但对于不会讲潮汕话的客人而言,潮汕人总显得态度冷漠,爱理不理。

我坐下,要了碗小份的莲藕汤。看到周围人吃的基本上都是一小盘卤水就一碗米饭,看了菜单发现这里的主打是各种潮汕卤水,下次我有必要专门为这里的卤水再来一趟。

我只听说过湖北人做的莲藕汤是一绝,之前我喝过正宗的湖北莲藕汤,汤里除了大块粉粉拉出丝丝的莲藕,什么也不加。那汤味道清甜滋润。而潮汕人主打莲藕汤,这真让我没想到。

这碗潮汕风格莲藕汤上桌了,我才明白所谓“三仙”,是指汤里的莲藕、小肠段和咸肉片。在莲藕汤里加入这两种肉食,或许只有潮汕人才想得出。

莲藕非常粉糯,口感细腻绵顺,每吃一口都可以拉出长长的丝,小肠很嫩,咸肉后味清香。这碗风格独特的汤完全超出我对莲藕汤一贯以来的想象和思维定势,它温暖美味。

店外面是七八度的料峭寒气,我手中捧着一碗不期然遇到的奇特又美味的汤,这次的扫街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它。

一碗汤就喝得我好饱,我已经没有了游走南园路的兴致了,想坐地铁回家去。上深南路,转向东,没有几百米就是科学馆地铁站,此时是下午六点二十分,正好是下班高峰期,我像一只变形的沙丁鱼和无数的沙丁鱼黏成一团,领教了高峰期的深圳地铁一号线。

身旁两个说话间总冒英文的高级女白领正在谈论着回家过年买车票的事情,她们都要回家过年,一边为假期兴奋着,一边又为车票苦恼着。

(写于2009年1月13日)

(待续)

(本文图片为原创)

(我是@法语朱老师,从1993年开始坚持写作。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你点赞、转发、留言,非常感谢!)

---------------------

学法语必看的公众号: 微型法语课堂

喜马拉雅: 微型法语课堂

知乎: 法语朱老师

今日头条: 法语朱老师

小红书: 法语朱老师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