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通过微信在线“一拍”功能,用户双击头像时,头像会抖动、振动反馈,聊天框中显示“XX拍下了XX”。这个功能推出后,很多微信群疯狂地拍着一拍,掀起了一拍热潮。本文笔者将为此次微信在线“一拍”功能的目的,提出自己的推测和分析,希望大家意见不一时能予以纠正和补充。
昨天,微信通过新的在线“一拍”功能,用户在群聊和个人对话中双击对方头像,使对方头像颤抖,并在聊天页面上显示“XX拍摄XX”,提醒对方。(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
这个功能出来后,沙发微信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互相拍“一拍”,为了好玩,特地改了名字。
整个微信充满了奇怪的气氛。
但是一些网友表示,这一功能对所有人来说可能只是暂时的新鲜感。这实际上不能起到提醒对方的作用。微信能发挥有用的功能吗?
3360010
我们运营的都是用户反馈的需求不一定是真实的星期三。确认用户反馈的问题是否会成为产品优化迭代的问题,反馈量大的需求的实际覆盖范围,需求是强需求还是弱需求,是否影响用户使用习惯等。
因此,功能的增加或优化对于这样大体的应用来说投入很大,功能上线后的反应也很大,所以每次更新都要谨慎保守。(大卫亚设)。
因此,对于微信这样大体的产品来说,添加功能不是随便添加的,也不是单纯为了抖格灵,也不是为了进行最后的热搜。
那么这次微信在线“一拍”功能的目的是什么呢?下面的沙发将提出自己的推测和分析。希望大家的意见能纠正和补充不同的东西~
01用户体验观点:减少用户的社会负担
“一拍”功能类似于早期QQ在线“摇”功能,都是轻量级的问候方式。
比起之前的“要做的事”、@功能,或者私人对话信息发送行为,拍一拍更为轻量化,对用户起到了提醒和互动的作用,但不会太妨碍。(莎士比亚,斯图尔特)。
但是同时也有一个缺点。用户收到“一拍”后,只有头像抖动和灰色字体的提醒,相当于在比较活跃的团体对话中很少有这种提醒功能。所以沙发认为“一拍”功能更适合一对一萨达姆,这和“有”的意思差不多。
对于一些不聊天的用户,还提供聊天出口,就像用户@乔刺设想的用户使用“一拍”一样。
z=31825&index=8" width="640" height="690"/>02 社交的角度:增强熟人社交互动感
“拍一拍”这个动作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是熟人之间才有的一种行为。把这个行为迁移到线上场景,小派猜测,微信可能是想通过一个小功能加强熟人社交,增强熟人之间互动感吧。
同时,假若这个功能不是一时兴起,而且能真正影响用户的行为习惯,成为用户社交沟通的一个方式,那微信也完全可以通过用户“拍一拍”小功能的使用程度,统计用户被拍的次数,来判断用户的社交属性的呀。
03 运营的角度:促活、拉新
就像张小龙自己对这个功能的评价一样:仅需一行代码的有趣功能,这个简简单单的小功能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让我们的微信群炸开了锅,要说它没给产品起到促活的作用,我是不信的。
(图源自网络,侵权删)
现在很多人的微信里都加了很多群,但可能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群是活跃的,甚至有大部分只是群管理员在每天发发早报、发发广告之类的,根本没能起到一个建立社群初衷的互动效果。
而虽说大部分人都觉得“拍一拍”这个功能火不过三天,但它确确实实为很多沉寂很久的社群提供了一个促活的机会。群成员互相在群里面“拍一拍”对方,甚至还通过改微信名的的方式来恶搞对方,这无疑可以消除群成员之间的一些陌生感,加强彼此的互动。
同时,小派也注意到,“拍一拍”这个功能之所以会爆火,是有“老带新”的裂变效果在里面的。
若是用户未更新微信新版本,双击头像时并不会在聊天记录中显示灰色的“XX拍了拍XX”的提醒文字。当用户看到群聊天中有其他群成员拍出“XX拍了拍XX”,自然会产生好奇——这个功能是怎么使用的?我要怎么样才能拍出一行字?随之用户就会知道需要去更新应用,才能使用新功能,其实就是一种“老带新”哈哈。
以上,看了小派对于微信上线“拍一拍”功能的目的的一些猜测,大家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呢?
作者:小派,微信公众号:运营派精选(ID:yunyingpai666)
本文由@运营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