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阳朔好玩吗】阳朔很美,但是你知道怎么玩吗?

攻略一:打卡景点是西方人街。一定吃的味道是啤酒鱼阳朔家,每次桂林旅行的必需品。那个著名的中外古城文化商业街有两种最多,一种是外国人多,另一种是啤酒鱼店多。离开龙继任单打论,我和妻子辗转来到阳朔。阳朔书街又名“西方人街”,在这里旅行和购物的各色人等,仅外国人就占了70%以上。在繁华风格的古街上,来自世界各地、肤色不同、讲不同语言的游客尽情寻找自己喜欢的特色商品。或者什么都不买,只是随便逛逛,看看放鱼卖的渔夫的演出,和租自行车的小贩叽叽喳喳,在一起。毕竟,只要你能买到他家的桂花糕和桂花茶,他就能嘴硬滔滔不绝地和你聊两个小时。聊天内容不仅是他的家庭祖先制作桂花糕的手艺,还经常回答游客的问题,介绍阳朔旅行攻略。当然,很多客人最终买了他家祖传工艺桂花糕,但我猜测,将游客转移到购买行动上的更大诱因不仅仅是他的桂花食品味道,更多的是因为这家店主本人的魅力。(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我也不例外。谈了一个小时后,最终被“马下斩首”,乖乖地买了很多桂花特产。(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LION)一句话,他家的桂花糕和茶叶的味道确实很好,所以推荐购买。(大卫亚设)。

以前,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外国人和一些寒酸的旅行者在这里周游,停下来开始店主,经营内容五花八门。比如西街的“桂花亭、马车、牛头酒吧”这样的酒吧。但最终他们还是行尸走肉。渐渐地,这些移动商店足以筹集资金,诚心再次兴起,不再做没有诚意的生意,所以时间不长,已经离开书架,乘风而去了。(威廉莎士比亚,温德萨默。)目前,在阳朔开店的外地,外国人也只有七八人。

作为国人,如果你也去西街热闹参观,那确实是该去的地方。当地特色商品、地方小吃、民间演出、茶馆酒吧、红头发蓝眼睛的人很多。周围有不少阳朔来参观西街的朋友。单纯的三五天,随便偷懒打发时间,经常去外国人开的小酒吧闲聊。阳朔西街,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可能发生,好的或坏的,随时都会遇见你,西街仍然是一个容易滋生爱情的地方。

在阳朔玩的话,可以错过书架、错过山水或进行有趣的旅行,但不能错过好吃的“啤酒鱼”。如果有人说:“来阳朔不吃啤酒鱼,就像白来一样。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确实是这样。我还认为,通过地方食物和饮食习惯,可以体验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

在阳朔西街附近的几条街上,许多餐厅都设有“谢二姐啤酒鱼”、“谢三姐啤酒鱼”、“牛二姐啤酒鱼”、“谢二姐啤酒鱼点,两点”.只是看不到“谢姐啤酒鱼店”,这真的会让我摸张二和尚,我和妻子决定保守地使用“磨嘴散腿的方法”,直到找到“谢大姐啤酒鱼”。真的酒香也怕巷子深,怕找不到,怕店铺没有生意,是口碑传播的力量。最后,用立根腿筋的方法找到了藏在河边路口的“谢大姐啤酒鱼”酒店总店,品尝了最正宗的谢大姐啤酒鱼。当地人也喜欢吃啤酒鱼,神秘地告诉大姐家制作这种啤酒鱼有妙招。(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食物》)了解了几次之后,才发现当地人唱的绝妙手法只有两种。一个是在阳朔,用漓江水煮鱼。(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二个是寻找新鲜的丽江活鲤鱼。加工烹饪时,要切开活鲤鱼,开膛破肚,但不刮鳞片,去除内脏,对半劈成两半,每一半横向切几刀,调味,撒生姜丝等调味,放进油锅里用力炸。鱼变黄直到鱼鳞晾干,然后撒上特制酱油,再放上西红柿片,撒上红辣椒,再倒半瓶啤酒,再焖。(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鱼名言)阳朔的“啤酒鱼”被认为是著名的当地特产。市饭后鱼皮也觉得好吃,鳞片用脆皮炸,沾满酱汁,真是一种全新的舌尖体验。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食物)鱼更辣更好吃,没有鱼本身的那种腥味。我相信啤酒和鱼的那种特别的香味能使你胃口大增。奇怪的是,阳朔的招牌——啤酒鱼,如果从阳朔搬到县外,就会失去原来的新鲜味道。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这种啤酒鱼值得踏踏实实地呆在阳朔,很多游客只有去桂林阳朔才能品尝到美味芳香的啤酒鱼。

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3" width="640" height="426"/>

攻略二:不要错过的实景演出是《印象·刘三姐》

老谋子执导的《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越来越火,从十几年前执导的《印象·刘三姐》到之后的《印象·丽江》、《印象·西湖》便相继问世,《印象·海南岛》也正在积极排演中,据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张氏新作《印象·大红袍》也进入了开工阶段。单就阳朔《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剧就是典型的张氏风格作品,大量运用了人海战术、生光电技术,使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幻化万千,离奇光怪。不得不佩服老谋子的眼光独到,在整场《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当中,所有环节都反映了当地特色人文、生活特征,一应道具、服饰俱为日常生活所用,就在这不到两小时的光影演出当中被全艺术化,使整台演出体现了桂林风貌和人文。

一个事实是所有阳朔百姓都在感谢张艺谋!一出《印象·刘三姐》带火了阳朔民俗演出市场,并从侧面为阳朔山水旅行扬名立万长达六年之久,创造的经济意义难以估量。在阳朔,《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每日会准时上演,且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我粗略算了算现场座位数,约6000余个。我们观看当天晚上略有零星小雨,故而演出票好买一些。尽管如此,在当晚正式演出之前演出方还是早早宣告门票售罄。如果按每张演出票的平均票价是150元计算,假设如果人手一张付费票的话,当天的演出款即为90万元,若每天仅上演一场(周六日每天两场),一年下来,全年的销售额就是32850万,就这还没有把临时加演场次算上。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累计销售额已超过42亿元。难怪阳朔政府舍得每天动用超过千名的演员阵容来伺候八方来客,难怪阳朔百姓不跨在演出精彩,难怪老谋子得意洋洋,难怪继《印象·刘三姐》之后,又很快催生出了四个《印象》。

在第五个《印象》之后,不知将来还会不会再出现第六、第七第八个《印象》,但网上就有网友直言不讳,“印象”多了难免会雷同,内容和形式就不值钱了。但无论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印象·刘三姐》终归成为了有口皆碑的张氏风格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攻略三:漂在遇龙河上做个放鹰人

在阳朔有两条著名的江河从古城流经而过,一是桂林至阳朔的主要河流——漓江,二就是流经阳朔古城的遇龙河。漓江已是家喻户晓,从桂林缓缓南下到阳朔穿城而过,风光旖旎,游人如织,在此不再过多赘述。而遇龙河这条静静流淌着的温婉而含蓄的清江确实值得一表,大多数游客只知遇龙河知名,却不了解其史。在不同的本地人口中,我得到了关于遇龙河源头的两种不同说法:一说富里桥、一说遇龙桥。但从名字猜测,以上二者都不对,既然是桥,桥下最初当有河流过,源头的说法便有待商榷。

遇龙河古名为“安乐水”,后因河上有遇龙桥,故改名为“遇龙河”,如今又被广泛称为“阳朔小漓江”。其实遇龙河的真正发源地在桂林市临桂县白粘岭地区,流经阳朔的遇龙村、旧县,后在阳朔工农桥与金宝河汇合南下,注入珠江上游,经广东肇庆、江门二市,终归南海。

遇龙河是一条幽静、美丽的河流,其江水清澈、鱼虾聚集、农田广布。从遇龙桥往西南部流经的那一段,与金宝河汇合的合山江口,这12公里的流域,群峰层峦叠耸,绿植茂密丛生,田野阡陌纵横,村庄错落有致。如果此时你恰好在河面的竹筏之上,那你就是这幅自然灵动画卷的一部分,充分感受人在画中游,人成画中景之美。故而游览阳朔不仅仅是漓江一个选择,相比之下遇龙河显得更加安逸、闲适、灵动。

遇龙河畔遇龙村有座跨河石桥,名为遇龙古桥。从遇龙桥的桥身斑驳的印痕、建造的规制和古老的碣碑可以断定此石桥的建造历史已然十分久远。据史料所载,遇龙桥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为虹式单拱石桥,条石错缝起拱,干砌。整桥跨度36米,宽一丈三尺,高约9米,是广西桂林的历史名桥。古桥的一侧立有石制碑铭一处,记载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遇龙河上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一九四四年,朔桂国军及遇龙村自卫队全村民面反击,与日寇激战数十天,直至击溃日寇夺回了遇龙古桥的历史史实。

遇龙河两岸的百姓数百年来,都是依靠着这条并不很宽,水量也不是很大的河流糊口度日,凡是日常生活生产的农业劳作皆离不开遇龙河,种粮灌溉、养殖捕捞、渔猎放养。即使到了现代农业成熟的今天,遇龙河仍然发挥着她的重要作用——生态旅游。沿河竹筏漂流和沿河自行车骑行,是今天围绕遇龙河展开的新的核心主题。光顾这里的游客以自助游者为主,他们三三两两地或乘坐竹筏沿河而下,或约伴骑行在河边田垄之间,好不惬意。

我和老婆选择了竹筏漂流和自行车骑行并用的方式体验遇龙河。我们所乘坐的竹筏主人姓秦,是遇龙村民,上个月花了700元钱新添置的竹筏,用起来很顺手,于是划起竹筏船来,也是格外流畅。老秦喜欢平时搭载客人的时候顺带放猎自己家的鱼鹰,这样一程下来,既赚银子又得鱼,两好并一好。于是,我也有幸体验到了漓江、遇龙河上最真实、最近距离的放鹰人的生活。

老秦告诉我:“他平时不搭载游客的时候,总是乘着竹筏在遇龙河或漓江上放猎鱼鹰捕鱼。他的经验是年轻的鱼鹰捉鱼不利索,工作效率很低;而经验丰富的成年鱼鹰则又十分滑头,只知道吃,而不爱干活。所以驯服鱼鹰是放鹰人始终不能懈怠的事情”。对于小鱼鹰的经验缺乏,老秦也没有更有好的方法,只能一点点地教授、驯养。针对成年鱼鹰的滑头,他却有独到有效的办法。

老秦秘不外传的方法是,每每在想让鱼鹰捕鱼之前的一天内,不能够给鱼鹰任何食物,用饥饿的办法激励其主动性。同时,为了防止在这一天的“禁食”过程中鱼鹰偷食东西,还要将鱼鹰的脖子用绳子系紧、系牢,即便咬到食物也吞不进去。当时机恰当后,想让鱼鹰开始工作之时,其颈部绳子不用摘掉,只管带出去放猎就好了。当被饿了一天的鱼鹰见到水中有鱼时,一定迫不及待地冲下河去捉鱼,而且“工作”特别投入、特别卖力。此时,渔民只要用绳子分别系住鱼鹰的脖子和拴住鱼鹰的一只脚即可。当鱼鹰捕食到大鱼后,竹筏上的主人用力一拽,鱼鹰飞回竹筏之上。当鱼鹰拼命想把鱼儿吞入腹中之时,食物却被咽喉上的绳套卡得个牢固。鱼鹰主人顺势掐住鱼鹰的脖子,只管用手轻松地把鱼鹰嘴里的肥肥的鱼儿取出来放入鱼篓里就是了。之后再次放飞鱼鹰,驱使其再次下水捕鱼,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很快“勤劳”的鱼鹰就会将大大的鱼篓填个盆满钵满。

我问老秦,鱼鹰的食量有多大?一天能吃多少鱼?老秦惦着沉甸甸的鱼篓,表情神秘地告诉我,一只成年鱼鹰,一天只要1斤鱼就可以了。但在鱼鹰“工作”之前绝对不能喂食的,否则让它吃饱了,哪还会拼命地给我捕鱼去。哎,可怜的鱼鹰啊,典型的收入和获取不成正比呀。呵呵,这就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因有着训话和驱使动物的本领,所以成为了自然界的强者,而鱼鹰则无奈地选择被动为人类服务,这是物竞天择,也是大自然的规律。

老秦一趟竹筏漂流的生意完成后,在不计算小费的情况下,可以赚到20元钱,而如果在航程中,顺带放鱼鹰捕猎,就可以多赚一倍以上的钱,所以在当地的船夫当中,除了老秦之外,还有一些竹筏筏工也在这么经营水上生意。这是阳朔漓江遇龙河上独有的一道体验式旅程,仅此一地,别无他处。

攻略四:骑上单车沿着遇龙河走走非著名古村落

谢别竹筏船工老秦,我和老婆骑上自行车,开始在旧县到阳朔县城之间的古村镇中沿河骑行,一处处八桂古民居被我们逐一抛在身后。当偶尔穿村而过时,也不免探头探脑地窥探那些老建筑和住在里面的百姓,这些古民居中有些已经有四五百岁的高龄了,但里面还可以住人,不由让人咂舌。

在距离阳朔县城5、6公里的遇龙河畔有个古村名叫“骥马村”,这个村子的古民居相对其他村庄的民居要更讲究一些。其中,在村东有一处特色民居建筑,是个前后两进的院子,屋主在门口的影壁墙上用毛笔书写了宅名:骥马古民居,可以免费参观,在十里八村的老百姓心中,此宅着实有几分名气,只是外人不识而已,属于“非著名古民居”行列。屋主人姓潘,叫潘文思,60多岁年纪,身体很好。据老潘说,这处宅院是自己家的祖宅,在“打土豪分田地”时期“幸免于难”,才得以把老祖宗的宅子完好地保护下来。老潘告诉我,这间宅院建于清康熙年间,最早是“武德将军,二世祖潘之馥”的府第,这个潘之馥就是他的祖宗,是康熙年间的武状元和大将军,家里现在还保留着老家谱。

看得出,这处宅子确实有些年月了,只见经年累月地房檐滴水,水滴已经把厚厚的地基条石砸穿,名副其实的“滴水穿石。还有院里的古井冬暖夏凉,水质甘甜清澈,如今除了一家四代都在引用这口井里的水之外,很多邻居和游客也愿意从井里打水喝。看得出,老潘说话时的样子沾沾自喜、极其自豪。边说话,边指给我看那些老物件,瓦当、斗拱、木雕、石锁、水缸、桌椅、字画、瓶罐……每一桩每一件,他都能说上一些有趣的故事来。

当我问到“古宅保护”方面的问题时,老潘的脸上流露出来一丝不满,继而带着几分气愤的语气告诉我,虽然祖宅的历史已经将近350岁,属于清初文物,但政府还是没有怎么投入过保护资金,理由是“民间文物”,况且“产权在个人手里”,所以不在优先立项保护范围之内。无奈,只能靠自己的微薄收入和来此参观游客的零碎赞助才得以维继老宅的基本安全。只可叹,这么好的古建民居生在了偏远山区,如果换在大城市周围,骥马古民居的命运一定不会这么糟。在告别老潘和他的祖宅时,我老婆在古民居保护捐款箱里投了一赞助费,而我却在启程之前默默为老宅祈祷平安。

攻略五:在兴坪古镇独揽漓江风光

在阳朔游玩,或者往大了说,首次在桂林旅行的朋友,不可不游漓江。漓江于阳朔,相当于长城于北京,水乡于江苏一样重要。无论你是几级深度的旅行者,漓江沿途的风光都值得一游。单就一个兴坪古镇就够观光客们花上半天时间参观的。都说在漓江乘坐竹筏游览是种享受,但相比之下,我更乐于用双脚来丈量漓江两岸的古镇、老街和民居。因为水路可以看到的风光,在陆路上都可以接触,但古镇内的人文和建筑风景,却是竹筏客们无论如何无法感受到的。

在此我给大家推荐漓江沿岸的两个古镇,在阳朔县城汽车站都有中巴车可以直接到达:一是石头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子,隐藏在阳朔县城西北部的葡萄镇梅岭间,方圆近10平方公里,有东西南北城门四座,保存小城门18座(原有小城门24座)、中军寨、古庙两座,是一座典型的桂南风格古营城。适合色友创作、写生;另外一个推荐是兴坪古镇。古镇七横八错地街道看似毫无规律,但细心的游览者却可以那些古街道上察觉到古城建筑格局的景致和讲究。包括古镇上的民居和风俗,都是早已鲜见的稀罕物。随便从一户门扉看进去,老屋里的陈设都是那么单纯和古朴,丝毫没有常见的旅游古镇的那种做作。老婆对我说,她喜欢在兴坪古镇的老街上走路,这和我的看法不谋而合。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