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
6月10日,上海、浙江、安徽皖南
纷纷对外宣布收购
浙江今年的青梅入市时间与往常一致。图片:新浪微博
初期,日本很早就进入了梅室
日本提早进入梅房。资料来源:Weathernews
中国江淮梅雨地区部分省(直辖市)
几乎同时进入雨季
但是不得不进入洪水时期的华南地区
受到干旱的折磨。
很多网民说
要下雨的地方不下雨
不该下雨的地方不停地下
今年雨季“脱离”了吗?
到底是什么因素
导致今年的梅雨和华南地区
玩捉迷藏了?
#1华南的干旱减少了雨水吗?
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受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华南遭受了严重的干旱。
华南降水少,导致干旱。图:国家气候中心
以广东为例,全省平均气温突破了19.3(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5月16日)、历史同期(17.8)最高纪录。平均降水量为293.2毫米,比历史同期(624.3毫米)少53%,历史同期第二,秋冬季春旱多。
干旱的主要原因如下。
# 01
海温
2020年秋季以来,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热带印度洋海温明显变暖,中东太平洋海温寒冷,华南长期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的下沉气流地区,水汽输送条件偏差,台风和降水都很少,水库蓄水不足。
# 02
拉尼娜
另外,去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研究表明,拉尼娜不利于第二年广东秋冬春季降水。
# 03
旋风循环
另一方面,进入今年春天(3 ~ 5月),南海-菲律宾地区长期受气旋循环控制,防止来自南方海洋的水汽北上,从而导致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减少,发生了严重干旱事件。
但是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华南迎来了“龙舟水”,干旱问题也随之“裂开”。
#2江南春雨是否敲响了我国雨季的“第一枪”?
我们通常认为,我国雨季始于华南前雨季,今年在多雨的江南、江淮等地格外“抢镜”。
那么雨季提前来了吗?否则,那段时间可能是江南春雨阶段。但是,往年华南前雨季的雨一直在下,所以春天江南的梅雨看起来不清楚。
在气候状态下,我国东部降水主要优惠活动由7个阶段组成。
时间
地点
二月下旬
到三月中旬为止
江南和华南北部一带副热带降水最先开始,但降水强度一般为每天4毫米
随着春季降水季节过程的开始,春季江南的烟雨强度增加,降水强度每天超过6毫米
三月下旬
到五月中旬为止
华南北部的雨带向南延伸到华南南部,进入江南春雨和华南前雨季中期初期,华南南部降水强度达到每天8毫米
五月中下旬
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华南进入前雨季末期,降水强度进一步增加,雨区中心强度每天超过16毫米。
从6月上旬开始
随着东亚亚热带季风开始活跃,江南一带、长江流域、江淮流域进入雨季阶段,降水强度每天可达10毫米(相当于中乌),整个雨季从6月上旬持续到一般7月中旬。
东亚亚热带季风前沿向北推进,华北和东北地区在盛夏进入集中降水阶段,但降雨略弱于华南、江南、江淮等地,一天5毫米。
7月-9月
我国南方,特别是华南,又进入了后雨季,即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的雨季。
因此,我国雨季的“第一枪”开始于江南,而不是华南等地。
#3“早晨”梅雨不是“真正”的梅雨吗?
2013年以前,学术界也将4月至5月江南春雨归类为早雨季。2017年《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公布后,才明确没有提前雨季的概念。因为江南春雨和雨季降雨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下了——雨,但温度明显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也朝南。
我国梅雨地区以湖北宜昌、东至华东沿海、南段以28 N为界,北至34 N一带,相关行政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江淮区等3个不同
梅雨基准
不仅要看到我国的温度和降雨量,还要看到东亚
季风区对流层大气环绕系统,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空的南亚高压系统,对季风、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等各个天气因子的配置监测审核,指标过关才算。经过监测和预报分析,6月10日,上海、浙江、安徽皖南刚刚“达标”,宣布入梅。
由于梅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非对称性和重要性等多重特性,地域差异大,且有明显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
梅雨季节时间尺度跨度从周到次季节尺度,成为天气学与气候学交界面衔接处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所以,每到5月中下旬,梅雨都会备受关注。持续时间多长?雨量多少?是“暴力梅”“羞涩梅”,还是“经典梅”?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不过无论今年情况如何
梅雨季都要注意:
梅雨季“三防范”
梅雨对健康的影响: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除湿工作,定期开窗通风
梅雨对农业的影响:防御持续寡照阴雨致使水稻叶色偏淡及严重涝灾造成农作物绝收
梅雨对城市的影响:加强城市内涝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综合能力。
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 广东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胡娅敏
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