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李寻的酒吧
酒品:
天佑德青稞酒(出口型)金标45°
418元/瓶(750ml)
这张照片拍摄于甘肃平凉广成大酒店院内湖泊中,湖面已完全结冰,和天佑德金标的酒瓶晶莹剔透的感觉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是具有神仙传说的崆峒山
2021年1月7日到9日,我来到青海互助青稞酒业股份公司参观采访,去之前在西安已经买过青稞酒当下几种产品,包括高端产品德天下,次高端产品国6,还有海拔4600,以及两种金宝酒。
通过零星的网络信息,我知道天佑德酒厂还有一款出口型青稞酒,一直以为是出口的,不在国内销售,所以没有太在意收集它的信息。抵达酒厂当晚,酒厂总经理鲁水龙先生、书记陈德钦先生、总工喇录忠先生接待我们,席间饮用的便是这款出口型的45°金标酒。
喝这款酒的时候,我们交流的话题主要在技术工艺方面展开,这款酒是不是仅用于外销也没顾上问。第二天参观酒厂,在门口的南街旗舰店里发现酒厂产品线比我以往了解的多得多,非常丰富,其中有两款出口型青稞酒,一款金标,一款银标,当时毫不犹豫各买了两瓶。
结束采访工作返回西安的路上,1月10日夜宿平凉广成酒店,见到崆峒山进而想到广成子的神仙传说,让我不禁又念起天佑德金标,当晚便再次品尝了这款酒。
青稞酒现在的各种产品,我在厂里以及厂外门店里见到的少说也有数十种,这款金标酒的包装是我最喜欢的,比较现代,比较国际化,跟世界上其他烈性酒的酒瓶风格比较接近:玻璃瓶,但又有青海本地的特色;金色部分和银色部分的比例设计也很协调;容量750毫升,这也是国际烈性酒常用的标准容量,相当于我们平时常说的一斤半。
这款金标酒的风格还是按我习惯的流程来描述。
首先是闻香。这款酒的香气可以用“清香淡雅”4字来形容。我们知道清香本身这个概念是和浓香相对应而出现的,指香气相对来说比较淡和低。和其他清香型酒,比如和汾酒或者宝丰相比,甚至跟同一个酒厂的德天下国6相比,这款金标酒的香气算是比较清的,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清香,像新鲜的麦粒或者青稞麦穗的香气,当然它的总体风格还是中国白酒的那种香气,和伏特加、朗姆酒区别比较大,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这是中国白酒,而且是一种清香型白酒,香气优雅,既不刺激,也不单调。
第二个环节是尝味。入口比较淡雅,它的淡雅和我们传统品酒术语常说的醇和还不太一样,有刺激感但不简单、不粗暴,是干净、爽朗、通透的,不是那种空洞无物的感觉,可以体会到它有内容。
接着下来就是喝感。咽下去之后可以用柔顺来形容,下酒比较快,吞咽入喉的柔顺感可能跟度数有关,因为酒精度才45°,和别的50多度酒相比,非常顺畅,喝感很好。
我自己有40多年青稞酒品饮史,对它比较熟悉,在我以前的记忆中青稞酒是最凛冽的一种酒,学习品酒课听老师讲中国酿酒粮食的几个特点——“高粱香、玉米甜、大麦冲,大米净、糯米柔”的时候,我会想起青稞酒,因为它的原料就是大麦,一提到所谓“冲”便很自然地把它和大麦划等号。
青稞酒冲,是指气味比较强烈、刺激,口感上也是比较刺激的感觉。但我最近喝的几款青稞酒,感觉辣味明显淡了,德天下那款酒更是感觉绵柔,几乎如春雪初融一般入口即化,而出口型金标也没有记忆中的那种凛冽,让我甚至有些失落。
酒厂董事长李银会先生接见我们的时候介绍说,出口型青稞酒金标获得过美国权威机构酒类烟草贸易管理局(简称TTB)的认证,已经在美国市场上流通和销售,酒体的设计也有美国多位著名酿酒师、品酒师参与,这是充分国际化的一款酒。
天佑德出口型青稞酒金标通过美国酒类和烟草贸易管理局(TTB)的审核认证
最后说一下身体感受。我有10年没有回过青海,在今年最冷的几天来到互助天佑德青稞酒厂,当地海拔2600米左右,实际上是有一点高原反应的,嘴唇起皮发干,走路稍微快一些会感到气喘胸闷。参观酒厂过程中喝了不少酒,在车间或者酒库一天之内品尝大概20多种样酒,每种酒就算只尝5毫升,总共也有二两酒下肚。晚宴的时候喝出口型的金标,每次至少也在二三两左右,一天大概就有半斤多的量。夜宿平凉第二次喝金标,白天刚从非常寒冷的六盘山顶下来,身体是比较疲惫的,当晚喝了二两多。前后两次品饮这款酒,感觉是非常舒适的,到晚上入睡前酒意基本上已经消散,第二天依然可以早起工作,体感还是不错的。
这篇品酒笔记写于甘肃平凉崆峒山前。崆峒山因黄帝问道广成子而闻名,广成子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据说黄帝曾向他请教治国大道,第一回竟吃了闭门羹,斋戒三个月后再去见他,且行跪拜大礼,广成子才给他讲了一番治国养生的大道。广成子的故事来自于东晋葛洪《神仙传》,据说其人活了1200岁,这肯定是一个传说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神仙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存在,很多人心里想成为神仙或者希望有神仙这样的人物可以为自己的世俗生活排忧解难,于是杜撰出来关于神仙的故事。在中国,因为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心理基础,神仙的故事得以广为流传。崆峒山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不就是靠着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神仙传说嘛。
为什么会编造出这样一些神话或者神仙出来?我想首先它反映了很多隐没在民间的读书人的幻想,他们幻想通过读书修炼从而具备经天纬地之才,恰好又生逢其时,有明君来给自己充分的礼遇,请自己出山,建功立业。无论是传说还是一些稍微靠谱一点的史料记载,这种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多见,黄帝问道广成子可能是上溯年代最早的一个例子,此后还有周文王礼遇姜太公、秦献公重用百里奚,以及三国时期刘备对诸葛孔明三顾茅庐的典故。
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过,实际上很多是模糊不清的。以历史资料记载的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来看,可能刘备邀请诸葛亮这个事确实有,不过是不是真有三顾茅庐这样隆重的礼遇?或者说诸葛亮是不是真有所谓“经天纬地”的才干?这都是有很多讨论甚至争论的,相关说法和传说中三国演义上记录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古代的读书人还有一个心理,觉得自己是专门读书和创造文化知识的,如果没有明君来找他们,他们在有意或无意间把所学的东西向周边本来和自己一样平常生活的人作以施展,以此显示出自己的非凡或者神秘感,很自然就被人们视为有着超出常人法力的神秘人物。他们有知识,有时候还可以帮乡亲治治病,自己也善于保养,可能寿命长一点,这些没有获得世俗功名的读书人因此被普通老百姓敬奉为“乡贤”,等着这些乡贤去世之后,民间经常就把这些人的故事演绎为神仙传说。
在建功立业和祈求长寿这两种心理诉求的支撑下,中国社会很早形成了神仙家这种文化传统和资源,对中国的读书人来讲,至高境界是拜将成仙,此中理想化的典型代表人物首推汉代的张良,历来有“英雄神仙”之称呼。
清末、也是近代第一位伟大的启蒙诗人龚自珍有一首诗中的句子写得非常好:“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夕意识到中国文明走到一个危机的关头,认为拜将成仙已经是过时的传统,未来的人物应该创造新的功绩——和拜将成仙这种梦想完全不同的新东西。他非常敏锐,感受到以西方文明代表的新世界的挑战,但又意识到自己力有不及,达不到拥抱和创造新文明的境界,“才尽荡气回肠中”就是在抒发自己愁肠百结、悲歌慷慨之中又感觉无能为力的焦灼感。
龚自珍的这种焦灼感一直延续了100多年,直到今天很多知识分子还存在这种焦灼,包括我自己。近代的工业革命以后,中国始终面临一个现代文明的挑战,根本问题是如何实现文明转型和国家现代化,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引起的焦虑、叹惜、惆怅深深地存在于广泛的知识阶层里面,也深深地存在于非常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之中,只要稍微用心一下观察周边的生活,从服饰到日用品再到审美观念,我们的生活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仅从服饰来讲,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简单的黄军装、蓝工装过渡到今天已经非常时尚化的千姿百态的状态,这是现代文明或者说中国不断现代化的一个非常直接的、也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证据。
当然我们仍然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这款中西合璧的天佑德青稞酒出口型激发了我非常强烈的共鸣,是一种和龚自珍同样的心情,一种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的感觉。
宋代苏舜钦曾有以汉书下酒的故事,他读汉书的时候读到某一个让他感慨的情节,不禁拍案叫绝,需在此处“当浮一大白”。我觉得天佑德青稞酒金标也可以成为我以后读书下酒的饮品,当我读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哈耶克,费正清,蒋廷黻、雷海宗、顾准、杜君立等人作品的时候,就以这款天佑德金标酒伴读。
天佑德青稞酒南街专卖店,李寻老师在这里购买金标、银标酒各两瓶
天佑德青稞酒南街专卖店内景
加v进入李寻品酒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