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已经见过翠菊,但那时叫江西拉。妈妈叫我叫这个名字。妈妈在窗前种了几棵,长得很帅,夏秋之交开花,又大又华丽,我很喜欢。从那以后再也没见过。到2013年9月为止。我去盘山和西陵玩,在农家院子里又看到了这样的花。
2014年以后,我在重新生活的龙观中看到了它的样子。
要种得最好,张北琉璃寨村的Koya农家乐园也很大,很大,花很多,颜色也很丰富。
翠菊属中国(l .)李氏、菊科翠菊属植物。中国本土植物产于我国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山东、云南、四川等地。日本和朝鲜也有广泛的种植和野生类型。
最早记录崔国华的书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秋菊、一个佛洛拉、一个夏佛塔。花蕾像大海石榴花一样层层叠叠。那花外部夹着花瓣绿色和紫色,钟形花萼和黄色,直径半英寸,四月、五月,每当下雨的时候,就像蓝色的羽毛一样明亮,开得最久。叶青,泽像马兰一样芳香,雅心,茎毛是红色的。茎和肥劲,高2 ~ 3英尺,8月种子。单击(见画报3菊花)
书中还记载了“蓝菊花”。蓝菊花,花又薄又小,其花萼是黄色的。“据考证,蓝菊花即翠菊,是同一件东西的不同名字。
“翠菊”是以颜色特征命名的。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有红色、淡红色、蓝色、黄色、淡蓝色、紫色等多种花,为什么清代《花镜》解释为“蓝菊花”?
清代010-30000对蓝菊花做了更详细的描述。“蓝菊花产自南浙。本分不太高,过了秋天就开花。碧绿的黄心。像单叶菊花一样。但是叶尖长,边缘参差不齐
,不与菊同。然菊放时得一、二本,亦助一色。”据记载,清代时避暑山庄已栽培了此花,乾隆爷赏花后曾写了多首题为《蓝菊》的诗,其中一首写道:“瓣萼蓝黄赋色匀,秋风一度一番新。冒名菊谱虽容得,法眼难瞒栗里人。”看来乾隆爷植物知识还不少,知道翠菊不是菊属的植物。
清代时民间亦以“江西蜡”、“江西腊”、“江西蓝”称呼翠菊。清代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载:“乌鲁木齐泉甘土沃,虽草花亦皆繁盛。江西蜡五色毕备,朵若巨杯,瓣葳蕤如洋菊。”清代人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载:“江西腊五色芬芳,虞美人几枝娇艳,则又为端阳之佳卉也。” 清代人潘衍桐编纂的《两浙輶轩续录》收载的清代人吴颢的《蓝菊》中说:“蓝菊,疑即七月菊,谱所谓花色如茄者。北人称江西蓝,不知何以名江西也……土人告我谓是江西蓝。”
翠菊“不知何以名江西也”的问题,至今困扰今人。有人说,翠菊的野生种虽在北方,但南方(如《花镜》中说的“南浙”)也有栽培种,所以叫了江西腊。如果能这么解释,那它应该叫“浙江腊”,不应偏到江西去叫“江西腊”。
我猜测“江西蜡”、“江西腊”之名可能与民间称翠菊为“姜心蜡”或“姜心腊”有关。此花的花心均为姜黄色,而其质如蜡或腊肉,故民间称其为“姜心蜡”或“姜心腊”,不明就里的北人就管这种从南方来的栽培种翠菊叫成“江西蜡”或“江西腊”了。是否如此,尚待进一步考证。
各地还依据它在当地开花的时间,称其为“五月菊”、“六月菊”、“七月菊”、“八月菊”。
据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董爱香介绍,1728年在我国首先发现了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 Nees,1731年由传教士殷卡维勒传到欧洲,再由欧洲传到其它地方。我国虽是世界翠菊属的分布中心,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但一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一些宝贵的野生资源严重流失,或被引至国外。我国还需加大新品种选育研究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