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华道万红
东方插花和花道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西方花艺术的体系,本期我们来谈谈东方的插花。
英语中有ikebana一词,直接音译自日语“鲜花”,意思是“日本插花”或“东方式插花”。
中国插花
事实上,最早的东方式插花出现在中国。从广义的插花来看,中国插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诗经《郑风溱洧》有句话叫“维斯和女人,牙齿互相调戏,用勺子赠送药”。开球。屈子于《离骚》 "
“师父的祖先”屈原开创了中国“香草美人”的花卉文化传统
早期的中国插花以簪子、佩花、折枝为主,使用与西方插花完全没有区别的3354装饰。(莎士比亚、坦普林、插花、插花、插花、插花、插花)
堂厨房《簪花仕女图》
汉代佛教的引入带来了印度的贤兵供给画,这使得中国插花在形式和思想上都受到了启迪。
龙门石窟南北朝石刻和古印度巴赫特栏杆的浮雕
当代佛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很高。中国插花的核心是佛典供应,宫廷插花和世俗插花也已经流行起来。罗秋的《花九锡》建立了中国插花的理论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插花技术的体系,而是鉴赏的体系。此后,随着5岁至10岁时佛教的活动受到限制,佛教供应鲜花的地位有所下降。宫廷插花取代了佛教手语的领导地位。
宋松《花蓝图》仍然可以看到唐人插花的影子。
宋代理学的兴起为中国插花奠定了哲学基础,加上绘画、陶瓷等艺术的兴盛,促进了中国插花的发展。宫廷插花不仅非常繁盛,文人插花也开始流行起来。所以,点茶、烧香、插花、画画成了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死艺”。
由此,中国插花树立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中国插花成为兼具装饰和修养双重功能的艺术。
宋人的插花
宋代的插花以上下层入式结构的宫廷插花和植物插的插花是最大的特点。植物插的插花后来被推崇为文人插花的最高形式,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后期。
宋徽宗的青金图和画中的岩溪插花。
元代以后,统治者无意中插花,宫廷插花没落,文人承担了引领插花潮流的重任。文人并没有皇家财富粗,出现了中国插花的简化形式。
除了文人插花之外,世俗插花也更加繁盛。宫中插花由达官贵人、富商巨子继承,变成了富家厅堂插花。
元代的端午节插花
0cf992b3d39017?from=article.detail&_iz=&index=9" width="640" height="1341"/>元代的文人插花
明代的厅堂插花
虽然明末清初写景插花的成熟与组合式插花的兴起,带给中国插花又一次辉煌,但在满清统治下中国文化已经日趋没落。中国插花最终呈现出“谐音插花”大行其道的末世之相。
明末清初写景式插花日渐成熟
清代的组合式插花
清代的“前程万里”与“加官进爵”
中国插花在明清出现了不少著作,高濂的《遵生八笺》、沈复的《浮生六记》都有关于插花的论述,而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更是插花的专著。只可惜中国插花的著作并未能跳出唐代罗虬《花九锡》的旧囿,只是把赏玩的体系建立得更加完整。
纵观中国插花的历史,中国插花是以理学思想为哲学基础,具有宗教、宫廷、文人、世俗等多种插花风格和形式的艺术宝库。可惜历来作为上流社会的嗜好而存在,未能认真总结与归纳,终落得几近失传。
日本花道
我们常说的花道在日语里写作“華道”。
日本花道奉飞鸟时期的外交家小野妹子(565-625)为始祖,他奉当时执政的圣德太子之命远渡大隋学习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宗教,并将佛前供花带回到日本。
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铜鎏金莲池
圣德太子死后,小野妹子在六角堂出家,法号专务。因寺内有圣德太子沐浴的池塘,故名池坊,池坊专务便是日本最古老的池坊花道的元祖。其实小野妹子带回日本的佛前供花也没什么严格的形制,日本花道奉其为始祖也多是处于精神上的意义。
坐落在日本京都市中心的六角堂
宋代,佛教禅宗传入日本。在之后的日本室町时代,日本出现了第一部插花专著《仙传抄》,内有“唐样花”的记载,其中“桥之花事”、“柱花瓶之事”、“横梁之花”都让人想到南唐李后主的“锦洞天”。
受宋代宫廷插花的影响,500多年前,日本依其民族传统宗教的“依代”(竖立起来的植物,人们相信神会降临在上面)逐渐演化出“立花”(站立之花的意思,现今池坊的“立花”形式意义不同)。1463年十二世池坊专庆为武士表演插花而闻名,池坊才算真正建立。
今日的日本门松就是由依代演化而来
日本的《仙传抄》
《花王以来之花传书》中的日本早期立花
二十八世池坊专应于1542年刊行《花传书(池坊专应口传)》,建立起了真正的立华形式,被看作是为日本花道建立了理论基础。1673年刊行的《替花传秘书》中,不仅用“仁、义、礼、智、信”来说明插花之道,而且第一次使用了“華道”一词。
日本早期的立华
池坊的立花(旧称立华)
正因为日本花道是由池坊首先建立起来,池坊号称“日本插花的本源” ,故而池坊后面没有“流”字。
康熙年间正值日本的江户时期,袁宏道的《瓶史》被译成日文,震动日本花道界,受其影响日本还成立了“袁中郎流”(后改名为“宏道流”),1808年袁中郎流刊行了《袁中郎流插花图会》。
日本1808年出版的袁中郎流插花图会
这一时期,顺应花道平民化要求简化插花的需求,在中国一种植物插花的形式的影响之下,日本花道的“生花”形式得以流行起来。1726年池坊三十六世专纯时期,日本花道的家元体制得以建立。四十世池坊专定于1808年出版了《根本生花百华式》,生花得以集大成。
池坊的生花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结束了日本250年的“锁国政策”,日本转向西方,传统花道受到冲击,日本花道人寻求改变之策。以盛花、抛入花为特色的小原流应运而生。
小原流写景盛花
小原流瓶花
小原流历代家元不断发表新的形式,琳派调、文人调、花意匠、花舞、花奏不断涌现,将日本花道与中国插花、西方插花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小原流琳派调
小原流花意匠之展开式
小原流花奏
进入二十世纪,敕使河原苍风进一步提出以西方的点、线、面的设计概念来诠释插花,从而创立了草月流。草月流进一步解放了日本花道的思想,使得日本花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连接。
草月流的出现,完成了日本花道从古典到现代的蜕变,使得日本花道形成了池坊、小原流、草月流所带领的局面。他们分别代表着日本花道的古典、自然与现代风格。
韩国插花
近年来,韩国也在不断挖掘其传统插花,并且为韩国传统插花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词汇“Kokoji”。
韩国青瓷
历史上,韩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地理的原因,中国文化很多是经过韩国传入日本的,比如韩国青瓷曾经享誉东亚,即使在青瓷的故乡中国,也非常著名。不过目前找不到关于韩国传统插花的系统资料,我们只能以一组“Kokoji”的图片来结束对韩国传统插花的介绍。
(完)
版权声明 内容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易花道
本文为万宏老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