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医还是比较多的,其中较为出名的有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孙思邈、薛雪、李时珍、葛洪、朱震亨、叶天士、钱乙等。
华佗: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朱震亨:元代金华人,人称丹溪翁,又被称为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早年间学习理学,后来改为习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
扁鹊: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在诊视疾病的过程中,也已经应用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将它们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所著《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皇甫谧:在文学史和医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其著作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后人誉为“针灸鼻祖”。
叶天士:叶家世代行医,自幼耳濡目染之下,叶天士也有志于此道,小时候便开始学医。叶天士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病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他自幼多病,家境也很困难,但却非常好学,二十岁以前就读了许多有关诸子百家学说和古代名医的著作。在《千金要方》中收集了医方达5300个,《千金翼方》中所收载的方子也有2000多个,其中不仅限于经文古方,还有俗说单方。
李时珍: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农民、樵夫、渔人等各种职业的人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时27载最终完成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世尊称为“药圣”。
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吴县(现在的江苏苏州)人,因为母亲多病而悉心钻研医学,博览群书,精于医术,尤其擅长温热病。著有《湿热病篇》,这本书对湿热之辨证论治有进一步发挥,丰富并充实了温热病学的内容,对温热病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发展成为了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也讲《小儿药证直诀》视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