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的意思指的就是古代中国的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就已经算是成年了,这时一般都会举行“加冠之礼”,来表示他们成人。在这之前都是梳着发髻,将其称为“总角”。而三十而立的意思就是人在30岁的时候就应该要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
二十不惑的意思是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事情后可以明辨不疑,也不会产生迷茫。其出处为《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十而立,本来的意思指的就是人在30岁前后要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原则。例如孔子三十而立于礼;而在现代多用来指有所成就。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但关于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说法主要一下三种解释有:
1、立学:东汉时期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说道:“古之学者耕为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也。”明代的张居正也在《论语别裁》中说道“孔子自序其从少至老,进学的次第”,他认为孔子的说的话意思是他一生都在做学问。
2、立道: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认为,“三十而立”指的是立道,并且还借用程颐的话进行佐证,“孔子自言其进德之序如此者。”
3、立礼:冯友兰将与孔子说过的“不知礼,无以立”相互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