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菜市场看到杨梅,拍了这幅画,想起了很多关于杨梅的事情。
杨梅是南方著名的水果,在主产区江浙五月一带,杨梅在3 ~ 4月开花,6 ~ 7月果实成熟,与闽光的荔枝花果期相同,所以经常与荔枝比较。例如,写着“每天300个果实”的苏东坡这样说。“客人问民光里奇什么是对的,或者西凉葡萄的事,我以为不是五月杨梅。”但是岭南天气炎热,国内杨梅比荔枝早熟近一个月。今天是2016年5月23日,潮汕的杨梅已经成熟了很多。
我邻居的孩子。吃杨梅的量与年龄成反比,孩子牙齿好,杨梅可以吃得饱饱的!
杨梅树不可能爬得高,但是摘杨梅一般需要梯子,直接摘杨梅算是上瘾了吧!
潮汕谚语中有句话叫“杨梅不超过五月节”。端午节过后,杨梅在潮汕消失了罕见的踪影。即使有,俗语也叫“瓜梅”,意思是已经超过季节了。如果用来比喻人的话,表示某人已经是大龄青年或已经退休不再掌权。(约翰f肯尼迪)。
杨梅从树上到筐的各种特写。
苏东坡的说法推测,宋代时吴越杨梅已经很有名了。写《旧时潮州底层,现在风物馆南面》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对绍兴杨梅的推崇有诗云:“销售额私产税双数少,情商比他的量好。”《群芳谱》度也有“杨梅、会计算子是天下观”的描述。但是在宋代以前,南越的杨梅似乎反而比吴越更有名。
杨梅分布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现存记录杨梅最古老的古籍是魏晋时期的《南方草木状》,作者舰正好是吴越上虞人,但他书中提到的杨梅产地两地都是南越。一个是罗浮山,韩超的Luza在《南越行纪》说:“罗浮山顶上有胡杨梅、桃子。”一个是临邑,东方朔《林邑记》说。“林邑山杨梅,它的大小像杯形碗一样大,翠西很酸,很红,味道像悬崖蜂蜜。”罗浮山现在在广东境内,临邑在越南境内,在古代应该被认为是百越的落月。
《姑嫂鸟》传说:
植物学中,杨梅的花和水果都可以说是李树,所以限制杨梅科的几种植物被单独列为杨梅目。先说杨梅。杨梅的形状叫软化书。“柔软”一词来源于《诗经硕人》中的“手柔软,皮肤像凝乳纸”,意思是美人的高粱像新生的毛茎一样柔软,皮肤像羊脂一样光滑。转到植物学时,柔性书是指花轴小的单性穗状花,常见的柳絮等。但是杨梅的画书更小,更难观察。
40" height="587"/> 《姑嫂鸟》插图,韓建平作,取自《潮菜天下》上册。潮汕民间故事《姑嫂鸟》,就是讲述一个为了观察杨梅花不惜牺牲生命的凄美传说。说姑嫂二人善绣百花而独欠杨梅花,原因是杨梅只在夜间开花, 拂晓就凋谢了。为了绣尽百花留住春天,姑嫂相约半夜上山观摩杨梅开花,不幸小姑为老虎所害。其嫂寻姑不着,见有青鸟在身后“嫂咕!嫂咕!”地啼叫,知为小姑所化。于是回家安顿好婆婆之后,也化为青鸟伴姑而去。
柔荑杨梅花。柔荑花序是指花轴较小的单性穗状花,常见的有柳絮等。
《姑嫂鸟》唱片。
姑嫂鸟的故事在潮汕民间流传广泛,有剧本曲艺等,作为文本则首见于上世纪30年代初丘玉麟的《潮汕民间故事集》。
杨梅的果实:
杨梅虽然属于有核的核果,但因为没有常见的外果皮,因此很多人都说不清杨梅是什么果。杨梅品质的好坏有三个标准,一是果大,二是核小,三是味甜。产于浙江余姚的荸荠种杨梅就以果大核小味甜闻名。潮汕以前没有特别优质的品种,因此地方志书提到杨梅时都很谦虚,比如嘉庆《澄海县志》就说:“杨梅以细核为佳……潮属所产形小味酸而核亦不甚细。”然而在七十年前,潮阳西胪的内畲村却突然变异出一种足以与国内任何名优杨梅相媲美的良种来,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乌酥核杨梅。
杨梅因为没有常见的外果皮,因此很多人都说不清杨梅是什么果。
乌酥核杨梅:
原产广东省潮阳等地。该树种树势强壮,树梢直立,树冠呈略开张的半圆头形。叶呈长倒卵形,长3.5-6cm,宽1.5-2.5cm,叶全缘,无锯齿,前半部较宽而圆钝,先端微凹,叶基楔形渐尖。果实为圆头形,平均单果重15.8g,肉柱发育的较均匀,大小及长短一致,果面缝合线不明显,外观饱满整齐;果实成熟时呈紫红色或紫黑色;肉质柔软,汁多、甜酸可口,核小,品质优良;含可溶性固形物13.4%,可食率94%,酸量0.75%。6月上中旬成熟,为鲜食优良品种。产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深受欢迎。
乌酥核杨梅熟果黑里透红,肉厚汁多,核小而脆,疣蒂突出,市价每斤百几十元,堪称杨梅中的极品。
杨梅蘸酱油:
杨梅跟菠萝类似,空腹多吃容易过敏,俗称“中痧”。潮俗应对的方法有二,一是吃时蘸猪油,二是蘸酱油。相比之下,蘸酱油较为普遍。
去年杨梅季节时我有事进京,顺便带了些当手信送大董,图为大董的副总袁姐。
我叫来酱油蘸杨梅,大董说我是打酱油的!
说真的,杨梅蘸酱油还真是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