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地盆景管理技术
l牡丹形态和习惯
牡丹是典型的温带植物,适应温带气候,但其生态适应幅度比同一个牡丹组植物大得多,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画,花朵丰富,色彩绚丽,至今已有近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牡丹在4-5月开花,颜色丰富。
牡丹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其主肌肉质,粗纺锤型和长圆柱形,直径0.6 ~ 3.5厘米,浅黄褐色或灰紫色。它的芽是混合芽。茎从根部长得密密麻麻。茎底部的圆柱形,顶部有很多角,有的扭曲,有的笔直。牡丹叶为二回羽复叶,长20 ~ 24厘米,小叶有椭圆形、窄卵形等,叶尖长而尖,全缘米契,叶有黄绿色、绿色、深绿色等。牡丹的花一般单独在茎顶开放,颜色有白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混合色等多种。
2牡丹栽培技术
2.1种植方式
2.1.1种在地上。一般在8-9月种的话,最好不要晚,最晚不要超过10月下旬。否则,幼苗可能已经扎根,影响牡丹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使芽整齐、易于管理,要按大小对芽进行分类,种下血。种植线植物距离50 cm~30 cm,洞深12 cm,直径20cm血液里先倒水,渗水后在牡蛎下铺4厘米厚的腐烂堆肥,在上面盖上4厘米厚,压缩后,将芽尖向上放入人的洞里,每个血放1-2个。种植后血糖排土10 ~ 15厘米高。土封在半坑里的时候,把植物稍微往上抬,再逐层踏实地填满,把根和土壤紧密结合起来,立即浇水。血液内土壤下沉,渗水后盖上松土或马粪保温、保湿、安全越冬。
2.1.2盆景。盆景的优点是方便移动、运输、人工促进或延迟开花。盆栽牡丹前,先把砖屑、贝壳或棕色壳放在盆底以利排水,盆土做好山泥,盆里再加3厘米即可,倒入清水,不能施肥(一年后才能给稀肥)。盆景牡丹在夏季可以设置半音处,盆要深,最好用泥烤瓦盆。
2.2种植方法
2.2.1分股法。牡丹奔忙必须在秋天进行,通常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这时奔忙后,在冬天到来之前恢复根,形成新的根,有利于第二年的增长。我国华农有句谚语说:“春分粉作药,老了也不开花”,原因就是这个。劈开树桩的方法是先挖根树桩,使其掉土,根据自然分离处分离,或用刀劈开,使每个灌木丛附着3 ~ 5个芽。
2.2.2播种法。播种繁殖一般只用于培育新品种。牡丹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播种,播种越晚发芽率越低。播种当年秋天生根,第二年春暖后发芽,发育良好的人可以开花4 ~ 5年。
3牡丹种植后的管理
3.1适时浇水
药根系发达,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其肉质根不沾水,环境略湿润,耐旱,怕涝,避免积水的习性。早春的解冻水,4月末的花田水,5月中下旬的花后水,11月尚登的越冬水,这4次水与肥料结合在一起是必须的,并且要充分浇。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季节名言)另外,要根据天气情况浇水,一般雨季不能少浇水或浇水,但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也要适当浇水,要及时去除积水,以免腐烂。严禁给花期浇水,开花期浇水缩短观赏时间,使花过早凋谢。尽可能避免叶面喷泉,叶面喷泉会加重褐斑病,提高传播速度。
3.2适时施肥
牡丹悲喜,特别是花蕾套色及发芽时,养分要求更为迫切。种植时,除了施用适量的基肥外,每年还要定时适量的追肥。施肥一般分为4次。第一是早春发芽后,促进植物和花蕾的生长,以氮、磷、钾复合肥料为主。二是在开花前促进花蕾膨胀,延长开花期,使花色明亮,以磷钾为主。第三种是开花后补充开花养分,以三元素复合肥料为主。第四是在进入冬季前有效提高地温,有助于植物度过冬季,以发酵烂圈肥料为主。
3.3及时耕作和除草
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松土保湿。幼苗出土后2年内每年要耕种3-4次。今后每年植物发芽前要除草4-6次。夏天干旱的话,要重庆保护土壤水分。冬季结合重庆进行全面请愿,减轻病虫害。第一,防止土结,有利于根系生长。二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良好的土壤水分。第三,增加土壤渗透性,有助于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熟化。第四,可以有效预防反碱。松土深度适宜6 ~ 10厘米,不能伤根。杂草是许多病虫害的寄主和传播者,而且与牡丹争夺养分,所以要尽可能消除牡丹地杂草,一起拔除。
3.4及时修改
第一,剥侧蕾,牡丹的花蕾一般要去掉,及时去除外面的小花蕾,只保留中间的大花蕾,集中利用养分,这就是花谚语所说的“牡丹嫁接”。第二,花后要及时切断残花,不结实,以免消耗养分。第三,有利于在越冬前切断地上的叶子,堆积泥土,度过冬天。
4牡丹病虫害防治
4.1褐斑病
这种病主要感染叶子,发病时会出现圆形褐色斑点,产生黑色真菌层,之后斑点由形状不规则的大斑点连接在一起,严重的情况下叶子会干枯死亡。发病时可喷射70%大森锌湿湿粒子800倍
施,连续3~4次,每次间隔10d 。4.2 黑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病斑,后期逐渐扩大并穿孔。如有发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800倍液进行防治 。
43 锈病
该病主要危害植株叶片,发病初期叶背有黄褐色小颗粒,后期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灰斑。如有发生,可喷施1:1:16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从4月中旬起到5月中旬,每i0 d喷1次。
4.4 红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花瓣,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浅绿色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最后各病斑相互连接,致使整个叶片变成褐色。对于此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自萌芽起每10 d喷施1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预防。
4.5 其他病害
危害芍药的害虫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及地下害虫蛴螬。如有发生,可用铲蚜杀灭蚜虫,用速介杀灭介壳虫,用三氯杀螨醇杀灭红蜘蛛,对于蛴螬可用5%锌硫磷颗粒1-5 g,拌素砂土25倍,于傍晚撒地防治。
5 栽培芍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5.1 光照影响
芍药是长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节分化花芽,春天长日照条件下开花。光照充足,植株才能生长旺盛;但光照太强会灼伤花朵,使花期缩短。花期光照不足会影响花色,但花谢得较晚,故适当遮阴可以延长花期。
5.2 水分影响
芍药性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环境,不需经常灌溉。芍药肉质根不耐水涝,积水6~10 h即可导致烂根,因而低湿地区不宜种植芍药。
5.3 土壤影响
芍药是深根性植物,忌连作,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长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畅时易引起烂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但应注意含氮量不可过高,以防枝叶徒长,生长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开花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