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至18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并举行全民公投,结果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20日,普京批准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克里米亚正式并入俄罗斯,这是自冷战以来第一次没经过美利坚点头的重大领土变动。
这一次普京可能彻底击穿了“西方”仅有的底线。在欧美统一思想、全面启动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后,普京开始反复提到“冷战”、“军备竞赛”等词。实际上一直以来让整个西方忌惮的,除了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丰富的战略资源,普京在俄罗斯国内步步为营的集权“威胁”才是最令西方恐惧的,这种威胁对于美国等来说,是噩梦般的。但这种威胁对俄罗斯自己而言,也如同悬在头上的利剑。
2004年8月,普京签署命令,并亲自确定1063家俄罗斯大中型企业为国有战略企业,并明确规定政府无权对这些战略企业实行私有化。这份总统命令明确规定,这些企业资产的出售或股份化必须经过总统特批。这些企业主要涉及国防、石油、天然气、运输、电力、对外贸易、银行、渔业、钢铁制造业等领域。
在普京展开一系列经济“国有化”过程中,能源、军工、金融等行业成了重点。尤其对石油、天然气行业,通过司法手段,将“有问题”的私有石油公司的核心资产收归国有(叶利钦时期80%以上的石油资源已私有化)。2004年,拥有俄罗斯最大石油企业“尤科斯”石油公司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入狱,“尤科斯”最终宣告破产,旗下主要产业被国有独资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
普京对经济领域的控制一发不可收拾,通过立法让重要领域的核心国有企业拥有垄断地位。在资源开采领域,采取立法手段,把资源开采审批权收归联邦政府。在天然气领域,国有天然气工业公司依法获得垄断权利。在石油领域,国有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和国有成品油管道运输公司依法获得垄断权利。在电力、铁路、邮政等领域,一系列核心国有企业也依法获得主导权。
普京的意志并不仅仅停留在控制工业、能源和民生等市场。2005年末,普京开始把中央银行持有的其他数家俄境外银行的股份全部转给俄对外贸易银行,使后者完全持有或控股这些银行,且迅速扩大了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卢森堡的金融业务。对外贸易银行逐步成为俄境外融资和外贸结算的核心金融机构。如果用宋鸿兵货币战争的逻辑,普京这是要把俄对外贸易银行打造成为国家中的罗斯柴尔德?
在“北约”眼里,俄罗斯可能正在变成一个将所有资源都“国有化”,并随时可以为普京总统“所用”的国家,对于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西方社会而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威胁。美国虽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与前苏联的冷战中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前苏联对于美国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美国并不希望这样的噩梦在二十一世纪重演。
在诸多资源收归国有之后,俄罗斯政府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到了2008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已达1605亿美元。就在2011年的时候,作为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圣彼得堡自豪的表示,俄政府2010年财政收入超过一半来自燃料能源综合体。普京说,据初步统计,2010年来自燃料能源综合体的预算收入超过4.1万亿卢布(约合1370亿美元),这占所有预算收入的50%多。
2012年普京再次就任俄罗斯总统,按照自己提议修改并通过的宪法,他本届总统任期将至2018年(总统任期从之前的4年延长至6年)。去年9月份的时候,普京还表示,不排除2018年竞选连任。如果普京真的选择在2018年竞选连任,并顺利当选,那么普京将“控制”俄罗斯超过20年。
到2012年时,俄罗斯石油出口额达到1800亿美元。开始财大气粗的普京政府不仅具备了叫嚣北约的资本,也有了再次开打“冷战”的自信。然而,“经济”并非“收入”那么简单,单一且脆弱的经济模式和收入来源,使得普京政府低估了能源价格下跌给俄罗斯带来的风险。
自欧美等对俄罗斯启动制裁以来,全球油价不升反降,原油出口收入减少,卢布贬值加剧,俄罗斯不得不加大能源出口维持收入,不仅无法用原油或天然气“短供”威胁到“北约”,而且还得想办法更多的卖给他们。另外,俄罗斯最主要的一些石油、天然公司遭到制裁,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整个行业利润下降。再加上对俄罗斯金融业的制裁,已经导致俄罗斯银行业美元融资成本飙升至近两年来高位。俄罗斯整个发展成本都在走高。
今年第三季度俄罗斯GDP同比仅增长0.7%,为2009年俄经济收缩以来最低季度GDP增速。上周俄罗斯央行发布预期,称明年国内经济可能停止增长。俄罗斯财政部长AntonSiluanov近日表示,如国际油价跌至每桶60美元,明年俄罗斯就会陷入经济衰退。
今年前9个月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为1213.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已减少5%。俄罗斯从今年12月1日起将下调石油出口税至每吨277.5美元,比之前的每吨316.7美元下降了12.4%。石油与天然气贡献的税收约相当于俄罗斯政府一半的预算收入,还相当于俄罗斯10%的GDP。为刺激出口而减免的税收进一步减少了俄罗斯政府收入,这使得俄罗斯不得不继续加大原油等出口,以提高收入。
据有关消息显示,由于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增加供应中国的原油,俄罗斯明年通过太平洋港口科兹米诺港出口的ESPO混合原油的数量预计增加20%,达到2900万吨。这又会促使中国这个原油消费大国从非洲和中东的原油进口量减少,直接抑制国际油价。俄财政部长称,如果油价继续下跌,明年俄罗斯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如果油价跌至每桶60美元,经济会负增长。
要维持俄罗斯政府预算平衡,国际油价需要达到每桶90美元。这使得仅仅依靠能源维持的俄罗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不仅无法有效应对美欧制裁,还不得不用低油价“补贴”全球能源市场消费。美国加州一个加油站里,87号汽油单价已经降到了每升0.73美元,旁边小超市里最普通的一瓶1升装矿泉水价格则是1美元,水比油贵。
如果要发动“冷战”,普京手上的资源还远远不够,无论从现有俄罗斯国有经济的规模、数量、模式,还是影响力方面,跟前苏联无法相提并论。俄罗斯目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制造出两大国际阵营。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俄罗斯国有经济规模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增长,俄罗斯“国企”问题日益突出,官僚主义、贿赂和回扣每年给俄罗斯企业增加数百亿美元的成本;浪费严重,国家基金损失明显,贿赂、挪用公款等问题滋生蔓延。整个俄罗斯经济效率迅速下降,俄政府的调控和管理难度飙升。
至今,俄罗斯国有经济成分在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呈逐年上升势头:2006年为38%,2008年为40%,目前已上升到超过5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普京来不及应对西方制裁,又不得不花主要精力去国企“反腐”。整个“国企”问题对普京政府实际上已形成较大的执政挑战,这可能是俄罗斯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欧美制裁只是加速了俄罗斯经济结构问题的暴露。
对于一个国有经济占比较大、政府企图规划和掌控一切的国家,最需要警惕的就是那些贪恋权力的领导者。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民众眼里,可能不在乎下一届美国总统是希拉里克林顿(其丈夫是美国前总统),还是杰布布什(其哥哥和父亲都是前总统),但非常担忧下一届俄罗斯总统还是普京。
普京真正的错误可能不是拥有复兴“沙俄”的志向,也不是吞并克里米亚并公开跟美国作对,而是普京并没有用一个历史性的眼光给俄罗斯找到定位。如果单从经济影响力,以及对全球民众生活的渗透来讲,整个俄罗斯的影响力还不如一个小小的韩国。真正能够赢得民心的,不是政府占据所有资源然后发放全民福利,也不是强大的军事安全感或用不完的能源,而是依靠市场,创造出人们在衣食住行当中用得着的产品,持续的改变和方便人们的生活。
俄罗斯把全民经济交给普京一人的代价似乎是非常昂贵的。随着俄国内经济状况的恶化,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说,其选择可能会逐步明确,要么呼吁普京下台,重启私有化经济模式,与全球同步、消除隔阂,一心一意搞市场经济;要么就是跟着普京死心塌地的搞国有经济并享受所谓的全民福利,并逐渐走入封闭式的经济模式,那只能祈祷最后不要走到用核弹换面包的那一步。
肖磊
201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