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火了一把的“空中巴士”,真的上路了。8月2日,号称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辆“空中巴士”——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启动综合试验。
正式落地的巴铁1号车长22米,宽7.8米,高4.8米,额定载客人数为300人。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这么一只庞然大物出现在街头,可谓霸气侧漏,傲视群车。
巴铁来了,争议也来了
巴铁的设计理念是上面运人,下面还能走车。这种高科技产品一出现,立马就刷爆了朋友圈。不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认为它会给道路造成拥堵、造价高昂、一旦出现故障不好处理等等。更有人提出了“巴铁”是一个圈钱的噱头。真相究竟如何?
巴铁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0年这个概念就进入了公众视野。当发明人宋有洲拿出颇为精致的3D示意动画在媒体上侃侃而谈时,很多网友都为这一中国原创科技发明激动不已,这一“概念”甚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全球50大最佳发明。6年前,就有人质疑过巴铁在轨道、行车、安全等方面是否过关。而巴铁的设计者宋有洲曾经通过媒体公开回应:巴铁没有问题。
宋有洲当年在拿模型讲解“立体快巴”项目
时隔六年,巴铁终于落地了。8月2号,长达22米的巴铁1号试验车在秦皇岛北戴河区亮相。当天下午5点18分,在举行了简短的仪式后,巴铁1号实验车试跑。北戴河富民路专门开辟了巴铁实验轨道,但受邀请前去体验的董鑫却难以抑制住自己的失望情绪。董鑫回忆说:“中间很大部分人都要站着,运行速度很慢很慢,也就50米吧。从它的原始位置开到第一个站台也就五十米,(车上)就几十人吧,窗户是全封闭的,当时进去之后很热,因为没有开空调。”
巴铁不实用?
伴随着巴铁一起亮相的,还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声。有人质疑:“巴铁的实用性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很多专业观点都已经分析,认为它的实用性非常非常低,除非是把一个城市拆了,重新按照它的轨道建,这样的话,所谓节省成本、不造成拥堵的说法完全不成立。8月2号当天,据记者观察,巴铁一号试验车的试验路段实际为北戴河村旁的一条断头路上。秦皇岛市发改委交通科科长翟文告诉记者,该项目的试验路段,实际上只给了300米。”有人认为这根本无法证明巴铁具有实际运用的可能。
“空中巴士”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在跑巴士的同时,可以让其他车辆从巴士底下通过,提高通勤效率。可巴铁的宽度7.8米,至少要占据两个车道,然而标准时速只有40公里,这就要占用大量道路资源。虽说2米以下车辆可从它的镂空部分通行,但由于视线问题,这些车辆行驶速度非但快不了,还看不到红绿灯。至于其他高于2米的货车等,就只能避而远之。这样能提高通勤效率吗?
巴铁要真正运行起来,还将涉及大量难题。比如道路改造、线路铺设以及供电问题,再比如桥梁、过街天桥高度问题,这些都将严重限制巴铁的路线选择。还有一个可能是致命的设计难题,就是巴铁该怎么拐弯的问题。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拐起弯来那可是大事。哪怕是采取轨道引导的方式,也需要占用非常大的道路空间,而这样一来又将严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此外,根据测算,巴铁造价为每公里1.2亿元,虽然比地铁廉价,但已经和轻轨差不多了。那么,有这钱为何要用在巴铁上,轻轨技术难道不是更成熟,运力不是更大吗?
巴铁项目=P2P骗局?
除了巴铁的实用性备受诟病,“巴铁”还被曝一直在吸纳投资人的存款并承诺回以高额利息,但事实上其资金链并不稳定,这给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带来风险。曾有多家媒体公开报道称,巴铁科技公司的投资方华赢集团以巴铁项目的名义进行私募基金募集,甚至有媒体报道,去年,华赢集团南京分公司被爆涉嫌非法集资。不少质疑者称,巴铁项目是用来圈钱的噱头。
质疑者声称,该集团的理财产品承诺高额回报,不符合实际。“拿巴铁这个完全没有实用性的项目,给大家的感觉是,他已经开始发起项目资金了,而且通过一些理财公司已经开始在卖,许诺百分之十四的回报,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据。”但华赢集团的相关负责人曾经对此予以否认。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在今年3月17号曾公开发布将北京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决定书的通知。通知原文称:经查,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违反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此外,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上的中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中搜索“立体快巴”可以发现,“立体快巴”这一项目在2014年1月16号就提交了申请,发明者为宋有洲,但网站信息至今显示案件状态为:等待实审提案。
不少网民对此表示警惕,并提醒称应谨慎投资,坚决抵制敛财骗局。网民“小菌君君”表示:“如果项目背后牵扯着骗局,那自然应该抵制,但抵制的应仅局限于骗局,而不是这个‘巴铁’的创意。”
多等些消息再去审视,不是坏事
一个真正有影响力、货真价实的重大成就,应该是各方面都能经得起考验的,如果外界对这个成就的成员身份、经历、言论一切都不了解,那就是值得怀疑的。
“空中巴士”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从产品出生起就带着纽约时报封面报道、时代50佳发明等光环,今年再次出现后又引来举国关注。相信这个团队对于聚光灯是有所准备的,那么,“空中巴士”准备展示多少东西给大众看,展示出多少他们的科技内涵呢?值得期待,也值得关注。
2010年,“立体快巴”被时代杂志评为50个最佳发明之一
比起最初人们对他的看法,宋有洲及“巴铁”目前做到的已经超出期待,但依然有太多的疑团未解,所以面临质疑是正常的。“空中巴士”最终能做成怎么样,且让人们拭目以待。
记者:郭翔宇
编辑:周文超、王琪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