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财有道

【郭振玺】郭振玺“长成”史

核心提示:编者按:经过远比常人更甚的努力,郭振玺完成了从农村娃到“公家人”,到中国第一媒体的收入主导者的进化。然而,这样一个认准目标、咬定不放松、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目标的奋斗故事,是如何走向负面结局的?

山东济宁市汶上县,古称中都,地处鲁西南。公元前501年,51岁的孔子初次“从政”,就是担任这里的“中都宰”,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千古佳话。儒家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在这里世代流传。

出生于1986年的汶上县康驿镇寨子村村民王低(化名)至今都记得上学期间,家人总是用郭振玺的成功来鼓励自己:努力学习,未来做个有权力的人。

早于王低21年出生在这里的郭振玺,是这个村子的“传奇”。在老一辈的村民记忆里,郭振玺个子矮小,透着聪明劲,有自己的主见,学习上从不用父母规劝,16岁就以汶上县理科状元的成绩,考进了山东最好的大学——山东大学。

让村民艳羡的是,在家排行老三的郭振玺,除了自己在北京安家外,还将本是农民的弟弟和姐姐两家人安顿在了北京,只是姐姐因为受不了雾霾,如今又带着老母回到了济宁市定居。之前一直在康驿做乡村教师的哥哥,也在郭发迹后转移至临沂经商了。村民称,甚至连他的远房亲戚都有不少因为他的缘故而离开了村子。

和大多数地方的中国邻居一样,这里的村民们喜欢评论邻里的事儿,不论好事还是坏事。最近的两周,康驿镇各个村子的头条新闻莫过于:“郭振玺出事了,被抓了。”这让他们也有些始料未及:权力,说没有了就没有了,还要把自己也搭进去。

一切的荣耀,均是郭振玺早就认准、咬定不放松的奋斗结果。也包括这突如其来的崩塌。

从农村娃到“公家人”

直到目前,寨子村在山东农村也属于贫困的级别,这里90%都是平房,最高楼房也是三层小土楼。1965年出生的郭振玺,童年与动荡的文革重合,在他的记忆里,“农村当时不是吃三顿饭,是两顿饭,有时没有饭吃。”

但好在上中学时就赶上了改革开放,保证了他受教育的连续性。书本里展示的远方的世界,让郭振玺深深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2004年,在接受一次采访时,郭振玺回忆道:“我父母也没有什么文化,从我上中学开始,做什么、怎么做基本上就是由我自己做主。……没有饭吃也要学习,因为我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我的命运。”

郭振玺的老家,山东济宁汶上县康驿镇寨子村。

这种坚定体现在了大学以及专业的选择上。郭振玺没有选择报考清华、北大,在山东这个高分扎堆的省份里,他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选择了招生更多的山东大学;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使得各个学校的数理化招生名额明显多过其他学科,这也使得郭振玺选择了报考物理系。“并不是我喜欢物理,而是我要确保我能上得了大学。”郭振玺回忆说。

“至少成了‘城市人’、 ‘公家人’啊!”20多年后,在被问起上大学是否的确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时,郭振玺这么回答。但实际上,1985年,郭振玺刚刚大学毕业时,就发现,成为“城市人”、“公家人”并不是那么水到渠成。

一位了解郭振玺的同乡告诉腾讯财经,临近毕业时,郭振玺曾试图通过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远房亲戚,在政府谋个好差事。意外的是,对方给了他一个闭门羹。

上述人士称,这件事对他影响不小。时值对越自卫战轮战末期,包括济南军区在内的七大军区先后参加对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地区的坚守防御战。进入政府失败后,同样有着良好保障的部队成为了郭振玺新的选择。1985年,郭自愿加入济南军区陆军的集训,并且主动要求要去前线。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郭振玺”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