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财有道

【朱镕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朱镕基是朱元璋后代,邓小平称:只能做一把手

人民的好干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每个人的答案或许都不一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人民提到好干部的时候都会具象成一个人,朱镕基。朱镕基,号称“铁面总理”,是中国唯一没有连任的总理,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他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镕基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个好干部呢?有人会说情商高、会说话,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灵活应对,还会有人说是谁也不得罪,八面玲珑,似乎这已经成了人们对当官的固有印象。但是如果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朱镕基可真不算一个“好官”,他性子急,说话直,经常在开会的时候“骂人”,有时候还不按规矩,私自行事,除此之外还不懂得“变通”,只要是他认准的路,就是看见南墙也要给它劈开。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没有玲珑心,也不会说漂亮话的“铁面总理”一辈子都在做漂亮事,年少时信奉的真理,他贯彻了一生。

从一个初入政界的“毛头小子”到后来的上海市长、政治局常委再到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他都始终信奉着自己的行为尺度,无论世界如何变,他都始终是那个不说漂亮话,只说大实话,做漂亮事的“铁面总理”,他不是一个“好官”,他是人民的好公仆。

朱镕基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

现在的朱镕基已经93岁了,早在2003年卸任国务院总理一职后,他就开始了他的“养老”生活,他现在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次数寥寥无几,但是每一次都会引起广泛的讨论。有人说他是90年代的时代缩影,也有人感慨:朱总理老了。

但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发布的照片来看,朱总理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蓝白色的领带,手拿演讲稿,虽然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生出了几道年代的沟壑,但不难看出,总理的眼睛还是明亮的,让人看着那双眼睛就不禁依稀回想起90年代的那个意气风发的“铁面总理”。

朱镕基在清华大学

不会说漂亮话、场面话的朱镕基在晚年,出版了《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讲话实录》等系列丛书,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更为系统地、深入地了解当时上海改革开放以及国家、世界的整体局势。经统计,截至2019年,这些书已经售卖至150万册,成为党政图书最畅销的丛书。

对于这些书,有人在下面评论:“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深入体会朱镕基的最高级讲话艺术”,但是当我们翻阅书籍时,满纸、满夜都只写了两个字:真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七拐八绕的语句,只有朱镕基的心里话,其中一些话直白得让人捧腹大笑,可笑完却又总能引人深思。

他明明说的是90年代的事情,但偏偏也能对现在的国家局势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解释,引得众人一读再读。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

要恪尽职守,要敢于说真话,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要做“恶人”,不要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变成了庸人的社会,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这样想是不行的。

这句话是1998年,朱镕基就任总理后,在国务院第一次举行的会议中提到的。乍一听以为是空话,但从他从政十几年的经历来看,他早已将这句话贯穿了一生。什么是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是看穿了现实,却依然热爱生活,有人说他不会变通,爱得罪人,但那就是他的英雄主义,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铁面总理”的传奇一生。

  • 年少篇

第一次听到“朱镕基”这三个字时,会不会有一种古代皇亲贵族的感觉。事实上,朱镕基还真就是个“贵族”。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8子岷庄王朱楩17世孙,没出生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也在他出生后没几年就撒手人寰了。

在那个穷苦的年代里,9岁的朱镕基成了乱世孤儿,承受了常人无所不能及的痛苦。在父母去世后,只有伯父不嫌弃他,不顾家里的贫瘠也愿意收留他,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在与伯父和堂哥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他们对他十分照顾,这对幼年朱镕基来说是难得的温情。

因为少年丧亲的缘故,朱镕基渐渐就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子,而那是“孤儿”的身份让朱镕基在朱氏大家族里受到过不少地欺负,不懂事的小孩仗着父母撑腰,时常会成群结队地欺负他,嘲笑他无父无母是“野孩子”,有时还会动手打他。

朱镕基沉默寡言不假,但也不是个任人欺负的“软柿子”,不论对方有多少人,打他几下他就打回去几下,绝不多打一下,但也绝不能任人白白欺负了去。后来朱镕基堂兄朱天池说:当时被欺负的孩子有很多,但是只有他坚持、一定要打回去。从那时候就能看出来朱镕基的“较真”和倔强。

  • 求学篇

转眼到了求学的年纪,虽然朱镕基能接触到的书本有限,但是凡是能读的东西,他都会反复看好几遍,因此称不上是博文强识,也算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了,幼年异于常人的经历和身世让他对自己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出人头地。

广益中学数学课堂

凭着这股韧性,他于1941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沙私立广益中学(今湖南师大附中),此后的几年里,长沙的战火越发密集,竟然容不下一方小小学生安静学习的书桌了,此时的朱镕基时常看着窗外,沉思良久。

现代著名法学家郭道晖是他的高中同学兼好友,在多年后回忆他们的求学生活时,他说:我们都是在战火里念完的中学,这使得我们那一代在学习之外,十分关注国家大事,也常常会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感到担忧,总想着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朱镕基也是,乱世孤儿,本就沉默寡言的他看着现在连年战火的国家更是无心玩闹,这使得他拥有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成熟。

朱镕基和郭道晖

毫不意外,朱镕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私立高中,但是私立高中学费比较贵,他陷入了两难,伯父在危难之际,还能出手相助,在这个乱世,人人都吃不饱的时候还愿意出钱供他读书,这份恩情实难偿还,况且现在伯父年纪也大了,不能再让伯父跟着操心了,于是思前想后,他放弃了有高质量学习资源的私立高中,选择了因为战乱,而被迫迁到山村的一所免费公立高中。

在这里他也没闲着,除了学业外,他还看了一些“闲书”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著名读物,这使得他知识面有了较大的扩展,看问题也更长远,思想也更趋成熟。

除此之外,他还时常去帮村庄里的父老乡亲干杂活,他喜欢与老百姓打交道,父老乡亲们也都很喜欢这个意志坚定、不怕吃苦、勤学奋进的好孩子,因此时不时地就会邀请他去家里吃饭。在这一段时光里,青年朱镕基在与百姓的相处中感觉到了友好、亲近和放松,有一种家的感觉。这段经历对他的触动很深,直接影响到之后的从政理念。

后来,长沙沦陷了,再后来,日本投降了。朱镕基回到了长沙,在湖南省一中完成了他的高中生涯,他也是在这时候遇见了少年好友郭道晖。

1947年,两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为了减轻伯父经济压力,朱镕基努力每一科都考到80分以上,要知道,清华大学人才济济,想要获取奖学金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他偏偏做到了。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习,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图书馆,永远都是最早起,最晚回来的,也正是凭借着这股劲,他才成就了现在的朱镕基。

朱镕基与清华室友合影

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但是可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朱镕基为人有很多面,除了沉稳、不苟言笑之外,还有文艺的一面。

在网上搜索他的简历,你会看见一张光鲜亮丽的、政绩累累的“功勋书”,但是在最下面,你会看见四个小字:酷爱京剧,这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原来“铁面总理”不爱财、不爱权,爱听京剧,不畏强权,不惧未来,怕的是没有京剧听。

这种“反差萌”使人们对朱总理的认识更立体了,记得在大学时期,朱镕基在读书之外,还踊跃参加文艺演出,因为会唱京剧,会拉二胡,还是个学霸,所以一时间,他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但朱镕基对此毫不在意,照常开启了他的三点式生活。

朱镕基和郭道晖

在大学期间还发生过两件有意思的事情,一件是朱镕基在《红世日报》中发表了《爱与憎》一文,其中对自我的剖析,以及励志为人民做贡献的理想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第二件事是1948年,郭道晖代表组织邀请朱镕基加入新民主主主义青年联盟,这是他和党在现实生活里的第一次撞面。一年后,凭借着较强的组织能力,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朱镕基回忆道:党是我的母亲,我愿意为此献出生命,虽九死其犹未毁。

此时的朱镕基已经成为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母亲,以父老乡亲为家的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 从政篇

朱镕基从清华毕业后,被分到了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主要负责到各地做生产能力和供需方面的调查,这种经济类的工作并非他的本专业,但他就是“倔”,组织分配的任务,他坚决完成,不肯偷懒耍滑,不肯放松一小下。就是秉承着这种放松工作就是自我懈怠的理念,他在这段时间苦学经济方面知识,阅览了大量的经济方面的书籍,不懂就问,学习笔记记了一大堆。

除此之外,他在工作方面也肯吃苦、肯钻研,工作完成质量高、效率快,当时的领导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当然,朱镕基也没有让他失望,在短短几个月内升职为副主任,对此一些老员工都表示名副其实、理所应当。

1952年,赶上国家“一五计划”,他凭借着过硬的能力,党性强,与群众关系近等原因被任命为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组长。在新岗位,他仍旧坚持学习,积极领导工作,虽然当时只是一个小组长,但是他对自己的工作依旧认真负责。然而这一次,他的严谨态度却招致了领导的不满。

有一次他的领导在前面讲话,朱镕基听到不合理的地方,登时就站起来反驳,这让领导十分下不来台。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也因此被穿过不少“小鞋”,但是他不改,他说:“宁可不做官,也不会拿原则做交易。”

他就是这样的人,拥有老牌共产党党员拥护真理,不畏强权的形式作风,这一信念即使是到2003年他退休时仍不减半分。被穿小鞋他不怕,遭排挤他不怕,用多年后他自我评价的一句话来说:我的信条就是独立思考,心里怎么想,就要怎么讲。我是一个孤儿,47年前找到了党,党就是我的母亲,所以只要有利于党的事情我就要讲。

朱镕基在国家计委的宿舍楼

这么一个“愣头青”在政界可是出了名,出了名的爱顶撞领导,出了名的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出了名的老百姓爱戴,也是出了名的懂经济。多年后德国前任总理施密特评价朱镕基:尽管他学的是工程技术,但对经济的洞察力非比寻常,超过我所见过的大多数政治家。

可以说之后朱镕基负责上海改革开放,受邓小平提拔等一系列事情都与他过硬的经济学知识脱不开关系,而这一切也都源自朱镕基对工作肯上心,对学习肯下苦功夫的毅力和决心。这就是我们敢闯、敢拼、敢讲的朱镕基总理。

朱镕基竞选上海市长

朱镕基爱说大实话已经成为了他的标签,而这一特征在他1988年竞选上海市长的演讲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说:

“我性格急躁,缺乏领导者涵养,对下属要求严格,做事情爱急于求成。领导跟我说过,要我讲话不要太尖刻,要我向周总理学习,批评同志要让人觉得这是对你的关心,我确实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不过说老实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是很容易,但我一定尽量改正。”

他的大实话说得光明正大,说得真情实感,也让人无话可说,只有支持。

他的大实话还体现在人情世故方面,常因此而闹出笑话来。有一次,他的一位同学邀请他为会计学院题词,他拒绝了,但是送了他们四个字:

不做假账。

在生活中的小事都如此严于律己,在工作上就更是废寝忘食。刚接手上海政务时,他被上海吃喝风、收礼风等官僚作风搅乱得头发都白了大片。众所周知,经济大都市上海想要彻底整治是很有难度的,况且这里还要面临着一大堆权力、商政关系,朱镕基一个外地来的,没有什么显著政绩官员,想要切真务实的开展工作难度是很大的。

要么当个好好先生,一起“同流合污”,要么与众人为敌。朱镕基怎么选择的呢?“宁可不做官也不拿原则做交易!”就是这一股不服输的劲,他誓要在这里蹚出一条为百姓谋福利的幸福路,为什么要自己为难自己?因为他知道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重地,对国家经济转型方面会起到很大的带头作用,必须攻克。

有一次,他那股子倔劲又上来了,曾在开会的时候痛批台下有钱有权的领导干部:“昨天晚上《新民晚报》有一条消息说,今年洒水车没有洒水,为什么?扯皮。我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三天内你把洒水车开出来,开不出来,局长不要当了”。点名道姓地痛批不止这一次,在他任期时还有很多次。

有人曾歪曲抹黑,说他老拍桌子,瞪眼睛,吓唬老百姓。他对此笑道:“桌子拍过,眼睛瞪过,至于吓唬老百姓没人信的,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我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自从政以来,朱镕基每天晚上都会看焦点访谈,他认为焦点访谈可以帮助他了解百姓的需要,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民,脱离了群众,工作是干不好的。

朱镕基察上海益民食品厂

有百姓表示:朱镕基来了上海后,官僚之风吓破了胆,上海人民喜开颜。他做的系列改革深入人心,行之有效,办事效率大大增强,原先3个月都解决不了的事情,70天就能解决,而且整个领导风气都由奢入俭,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长期在上海过年的改革开放总工程师邓小平深有感触,他对朱镕基此人大为称赞,党性强,总结概括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强,是干实事的一把好手。甚至还在公众场合说:

“朱镕基只能当一把手,不能当二把手。”

于是1993年,朱镕基就被破格提拔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邓小平

官大了,可爱说实话的“毛病”还没改,曾在大会骂道:

“吃吃喝喝,乱批条子,到处搞关系,你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下面能不骂你?”

瞧,他还是我们所熟知的他。对别人来说,权力大了,胆子就小了,害怕哪一步走错就又掉回去了,但同时,他们胆子又大得很,欲望跟着权力涨,最后成了黑心官。

可这种事情在朱镕基身上是不存在的,他也是个“官迷”,以前因为受上头压制,无法施展出拳脚,现在权力大了,他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了。邓小平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破格提拔他,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历史证明,邓老没有看出人,在他任国务院总理时,他注重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过热,终于实现了中国12年没有通货膨胀,且年GDP始终保持在9%的经济传奇。他三个同意把中国推进了WTO,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把1999年11月15日那场谈判看作是最危险的谈判。众所周知,中国进入WTO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美国,当时双方只剩7个问题没有谈拢了,谈判陷入了僵局。在这时,只见朱镕基大步走来,就前三条,对美国代表说了三个同意。

美国人心里窃喜,可中国方面却面色沉重,代表们内心惶恐,这7个问题国务院都没有授权啊!怎么就答应了呢?谁成想,当美国人说到第四个问题时,朱镕基一改之前态度:“前三个问题我们让步了,后面该你们了。”话一出,众人错愕,美方只好同意,由此中国正式加入了WTO,与世界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朱镕基就是这样,做事干脆果断,先展现出自己的诚意,然后又很强势地逼美国人退步。朱的语言振聋发聩,朱的决断掷地有声,这就是我们那个敢讲、敢闯、有决心、有毅力的爱讲实话大总理。他是人民最喜欢的总理,也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的今天不能没有他。

  • 现在局势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朱镕基从来不怕困难,有困难就迎难上,他也不怕输,怕的是对不起自己。近来几年,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所以一批批地考研大军、考公大军蜂拥而至。经官方统计,截至2020年,报考公务员人数已连续6年超过百万。但是有多少人报考公务员是真的为做实事而去的呢?又有多少人是为了找一个轻松稳定的工作?

报考公务员人数统计图

前段时间一出农村扶贫大剧《山海情》刷爆了朋友圈,它讲述了由黄轩饰演的马德福带领着宁夏闽宁村的百姓脱贫致富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放弃美国工作的教授、简衣缩食的书记、牺牲在脱贫一线的好官都是有现实原形的。

看看他们,再看看朱镕基总理,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那些以为公务员就意味着福利高、工作稳定,活少得像养老的人实在是大错特错了。不论我们身处何处,能发一点光,能出一份力就不要吝惜,中国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就是需要所有人的这一点光。

最后,愿朱镕基总理身体健康,愿中国多出些为公的好官和好青年,中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愿共勉。

愿祖国繁荣富强!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朱镕基”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