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漩涡
好城市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北有京津、南有广深、中有武郑、西有成渝,随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越来越多的区域出现了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概念,近年来安徽全域纳入长三角版图内,在此机遇下合肥向东拥抱长三角正成区域发展新焦点。
合肥向东,南京向西的动作一波接一波。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正式获批,自此南京实现了经济体大扩容,扩容后的南京已然将经济版图延伸到合肥周围,而合肥都市圈本身就包含芜湖、马鞍山,两大都市圈范围的重叠,势必会让双城紧密合作。
长三角主要都市圈
加之宁合双城的直线距离不过130余公里,无论是空间还是经济发展等要素,宁合都具备打造双城经济圈的基础。
随着合肥向东、南京向西的推进,在长三角内由两座省会城市构建的双城经济圈正呼之欲出。
合肥向东|南京向西
尽管这些年合肥的城市发展重心在西南部,但随着安徽全域纳入长三角,合肥及时调整发展方位加快了向东发展的步伐。2020年合肥在稳投资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会宣布:合肥将加快打造5大片区,其中“东部新中心”便位居首位。
显然面临长三角的发展机遇,合肥将加快向东拥抱长三角,承接来自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产业,实现城市能级的最大变量。去年也曾有网友建言献策表达了合肥向东发展的重要性,在合肥回复中也阐述了近年来合肥向东发展的布局和进展,尤其是突出了东部新中心的重要性。
图示
不过东部新中心能否成为下一个滨湖新区就不好说了,毕竟东部的发展条件和定位并不如南部,但东部新中心具有承接产业的区位优势,这里正成为合肥向东拥抱长三角的桥头堡。
南京向西发展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一方面是南京市域空间本身就狭长,城市发展可选择的空间并不大,另一方面是在城市外拓上,南京要受到来自上海等各方势力的影响,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一直将苏锡常划为自身势力,随着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江苏省内的南通也加快了对接上海的步伐,显然高手林立的苏南,并不是南京的战略选择。
上海图示
作为省会的南京在省内的向心力一直不高,向南对接上海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苏北地区留给南京的发展面并不多,但向西南京则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安徽的发展对比江苏等沿海省份要相对落后不少,省会合肥相较于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也没有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紧邻安徽的南京就成了整个安徽的“影子省会”。
南京图示
向西后的南京不仅可以虹吸整个安徽的人口和资源,还能充当长三角向中部进击的跳板,此前江北新区的成立已然说明了南京的选择,不过加重向西步伐的南京“徽京”的名号肯定甩不掉了。
宁合的城市空间很近,双城来往密切,合宁高铁在此前2008年就已开通,合宁新高铁也拟于今年开工建设,在高铁的推动下,双城经济圈已然实现了要素突破。
最为关键的是宁合在都市圈上高度重叠,这势必给双城合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今年批复的南京都市圈就包含安徽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四市,其中马鞍山、芜湖、滁州都是邻合肥城市,他们本身就处于合肥的势力范围中,同时也是铁打的合肥都市圈成员。
合肥都市圈
未来双城在都市圈的推进中将产生什么样的火花还请拭目以待,不过芜湖、马鞍山、滁州这三座跳板城市必将迎来利好,他们既可以承接来自南京和长三角的产业,也可以和合肥展开深度合作,放眼望去整个安徽也很难找出这样的城市。
宁杭成为过去式
按照约定成俗的叫法,南京本来是和杭州一对的,但宁杭只能算是城市能级上的一对。宁杭双城并不具备构建双城经济圈的有利条件,同时宁杭双城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另外双城的战略选择也不在一个维度上,而宁合则具备多个合作要素,随着双城开展同城化发展,未来宁合双城经济圈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双城记城市。
图示
尽管,未来南京和合肥能组成双城经济圈,但目前南京和合肥的差距还比较大,并且芜湖、马鞍山、滁州都在积极地对接南京,向西对接合肥的热情并没有想象的高,这使得宁合双城经济圈对合肥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就埋下了悬念。
2020年南京经济总量已达1.48万亿,同期合肥才突破万亿大关,宁合经济体量上的差距十分明显,但在产业上合肥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合肥被誉为“最会赌”的城市,京东方等一大批企业都在合肥取得了成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也在合肥建立起了集群优势,未来宁合在共同建设都市圈的步伐中,大有希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双城经济圈。
关注公众号(城市新未来)获取更多城市发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