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宏观:杨为敩
摘要
1、当前资产组合的奇怪之处是:如果债市上涨反映的是基本面衰退的预期的话,股市的近来韧性并没有与这种预期匹配上。
2、其实,当前债市的上涨也是预期推动的,其背后并无实质性的增量资金:
1)货币政策尚未实质性宽松,从这一政策基调看,基本面的衰退很可能并未发生,只是停留在预期层面;
2)衰退预期可能源自于两个线索:疫情的加剧和中美关系的恶化。
3、但这两个线索也许并不真实,这次的股市根本没有动,且股市的结构也不支持这两个衰退逻辑:
1)A股上:近2个月的医药生物板块的收益率是负的;
2)美股并没有出现丝毫调整,中美关系这个逻辑也不自洽。
4、这次的资产组合的确非常蹊跷:
1)不可预期的事件冲击是在周期的什么位置发生的,的确会造成股票市场的下跌幅度及持续性的差异;
2)当前的融资周期总体在偏低的位置,这时股市面对黑天鹅冲击的反应本应偏大,这导致当前的股债齐涨更难解释;
3)如果真的存在黑天鹅,这只黑天鹅并不纯粹,从长端利率明显先行于短端利率的调整看,市场早应预期到了这只黑天鹅,但权益市场却没有反应。
5、唯一自洽的理由是:市场认为货币会宽松,却不知货币为何宽松:
1)在货币这个维度,债市代表着现象,股市代表着逻辑;
2)7月的降准触发了货币宽松的预期,但市场找不到逻辑,因此股票市场没有贸然行动;
3)关于美债利率,也是因中国债券收益率下行而被带下去的。
6、很明显,这个市场预期是不稳定的,在跟随策略上我们应浅尝辄止:
1)没有逻辑的市场趋势都是短期的,尤为可怕的是:我们不但为趋势找到了事后逻辑,还在不断强化该逻辑,这只会导致一个离心力越来越大的市场;
2)事先赌政策的未来动作这个事情在过去发生过数次,但几乎每次都在事后被印证是错误的。
7、当前的风险也许是皇帝的新衣,权益市场应该是冷静的,但利率债却越来越脱离地心引力。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经济复苏超预期。
正文
关于这个奇怪的预期。近一个月以来,债券市场连续上涨,但股市却仅仅出现了微幅下跌。债市上涨通常反映的是基本面衰退及因此而避险的预期,但股市的近来韧性并没有与这种预期匹配上,即使股市在前周曾出现过短暂的剧烈下跌,也是在“双减”方案及其所引起的中概股被恐慌性抛售的影响下形成的暂时性风险,这与债券市场持续上涨背后的预期明显是不一致的。
先不论股市,理论上债市上涨的背后通常是经济衰退及其所引发的货币宽松。
1)但货币政策尚未实质性宽松,因而基本面的衰退很可能尚未发生,只停留在预期层面。至少截止目前,无论从资金利率还是国债期限利差的角度,我们都未发现货币政策出现实质性宽松的证据,七月份的降准也可能仅仅是虚晃一枪。因此,债市的上涨仅仅是由存量资金基于一种宽松或衰退的预期去推动的,并不源自于增量资金,而这种衰退的预期,至少目前未得到政策的认同。
2)衰退预期可能源自于两个方面:疫情的加剧和中美关系的恶化。非常明显的是:历来长端利率对疫情比较敏感,每每疫情出现加速,长端利率总会出现一轮下调,如果这一次的债市因疫情而上涨,的确也说得过去;中美关系也同样如此,譬如:在中美贸易战刚刚鸣枪的2018年,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同样出现了持续性下跌。
但正如文初所述,当前坚挺的股票市场似乎与这一切预期都是背离的,且这两个可能性都会被股票市场所证伪。
1)蹊跷的是:这次的股市根本没有动。历史上,无论是中美贸易战、疫情加速还是其他关乎衰退的预期,只要衰退的迹象出现,在债市上涨的同时往往会发生不同幅度的股票市场下跌,但这一次,经济衰退的预期似乎仅仅体现在债券市场之中;此外,如果贸易战或疫情造就了我们的衰退预期的话,往往美国也会出现股跌债涨的现象,但实际上,似乎美国也只有债券收益率在不断下调。
2)A股市场没有体现出疫情预期,美股市场没有体现出贸易战预期。如果疫情激化且导致了资本市场的变化,将会如去年上半年那般,医药生物板块出现明显的超额收益,但就近2个月来看,A股中医药生物板块的收益率是负的;如果是中美关系导致的预期变化的话,那美股至少在短期会因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出现调整,但截止目前,美股的调整也没有出现。
债涨的确并不一定股跌,但这次的资产组合的确很难自洽。
1)理论上,经济基本面不能简单分为繁荣及衰退,因此,债与股之间并非严格的反向相关关系。若如2018年那般,贸易战本身就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的话,那货币宽松和风险偏好的收敛自然会带来持续性的股跌债涨,但若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在融资周期本不在下行通道时,基本面遭受了突然的冲击,股票市场也会在短期调整后重归上行通道。
2)事情的根源是:这种不可预期的事件冲击是在周期的什么位置发生的。如果在融资周期本向上,且基本面遭遇了不可预期的冲击后,股票市场可以不跟债券市场的上涨而下跌,但当前的融资周期总体在下降的状态之内,此时无论遭受何种冲击,股债齐涨是非常难以解释的;此外,我们强调的冲击是“不可预期”的,但我们看到长端利率已经下降很多,但货币政策依然未有实质性动作(短端资金利率未有实质性下降),即使冲击存在,这种冲击似乎是明牌。
唯一自洽的理由是:市场认为货币会宽松,却不知货币为何宽松。
1)在货币这个维度,债市代表着现象,股市代表着逻辑。7月,央行动用的全面降准这一强信号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宽松预期,然而我们在降准发生后的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听闻市场关于此次降准的完美解释,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即使认同此次降准是一轮持续性宽松的开端,也不知货币是因何而持续性宽松的,正因市场仅仅在赌现象而不是在赌逻辑,权益市场才未出现太大变化。
2)关于美债利率,也是因中国债券收益率下行而被带下去的。可能超乎市场直觉的一点是:美债利率不能被美国基本面完美解释,但可被中国收益率完美解释,这代表着,至少有部分时间,美债利率是跟着中国利率在走的,这可能与美元汇率完全市场化,但人民币汇率不充分市场化有关。因此,在跨境资金维持合理利差的假设下,中国长端利率的下行带动了美债长端利率的下行。
这个市场预期是不稳定的,在跟随策略上我们应浅尝辄止。一方面,我们不能脱离逻辑去赌现象,历史上没有逻辑的资本市场趋势都是短期的,而尤为可怕的是:我们不但为趋势找到了事后逻辑,还不断强化这种事后逻辑,这只会导致一个离心力越来越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历史上,我们在政策没有实质性行动之前,去赌政策的未来动作往往在事后被印证是错误的。照此来看,当前的风险也许是皇帝的新衣,但利率债却越来越脱离地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