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解读全面二孩政策:何时可生?产假如何调?
卫计委解读全面二孩政策:何时可生?产假如何调?
五中全会公布放开全面两孩之后,这一政策具体如何实施成为近来民众热切关注的焦点。二孩何时可以生?政策实施之后相关配套政策能否跟得上? 国家卫计委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多数群众希望能生两个孩子 80%希望有儿有女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今日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从中国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促进家庭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当前,多数群众希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据调查,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93个,农村是2.1个左右,城镇是1.8个左右。还有80%的人希望有儿有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从长期看,政策调整后,家庭规模有所扩大,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增强家庭的代际支持、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发展。
二是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的23.3‰下降到2014年的5.21‰,妇女总和生育率由5.4下降到1.5-1.6,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保障和支撑。
进入本世纪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总量惯性增长的趋势明显减弱,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人口开始减少,群众生育意愿发生了重大变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50年可增加3000多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到205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与不调整政策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是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虽然近期会略微推高人口抚养比,但是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降低人口抚养比,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这样一个目标已经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预留了空间。因为政策落地以后,预测到2020年总人口是14.3亿,还不到14.5亿,所以说预留了空间。政策调整后,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回应“全面两孩”何时落地:明年普遍实施
王培安介绍,2004—2006年,国家组织了一个规格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300多人的专家队伍,进行了两年多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
第一步,双独两孩,夫妇两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孩。第二步,单独两孩,2014年普遍实施。第三步,全面两孩,是今年作出的决策,明年才能普遍实施。
在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之后,有人质疑我国以往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取得的成效,王培安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历程可以概括为“起于忧患”、“行于艰难”、“成于均衡”。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也为世界人口发展和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回应“为什么不能完全取消生育限制”时,王培安指出,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目前人口总量是13.68亿,到2020年将是14.3亿,到2030年将是14.5亿。到了峰值以后缓慢下降,到2050年还有13.8亿。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长期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长期存在。
“国家的发展竞争力主要不在人口的多少上,也不是说人口众多就是强国,现在发展的关键是人的素质,就是要下大力气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本强国,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他说。
积极推动调整完善生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
王培安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把这件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办好,需要配套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依法组织实施。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赋予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新的内涵。当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是要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取消两孩以内生育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准备生育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办理登记,免费领取生育服务证,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办理,落实首接责任、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做好便民服务。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制度。
做好政策衔接和相关公共服务。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做好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切实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
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少生快富制度,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和精神慰藉等问题。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调整完善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风险防控。完善信息动态采集机制,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和预报预警制度。加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强化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和监督,管控可能出现的波动和风险,确保政策平稳落地实施。
二孩或加重就业性别歧视 要解决“生得起”问题
王培安指出,政策调整后,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了,内容更丰富了,要求也更高了。因为既要帮助群众生好孩子,又要管控可能出现的风险。
他说,基层计划生育的网络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个工作任务更多了,而且更重了、更艰巨了。一是要解决生得起的问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大城市,一个是经济负担的问题,再一个是精力的问题,大家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二是要解决生得出的问题,这个目标人群40岁到49岁的占50%,要解决生不出的问题。三是要解决生得好的问题,而且还要做好相关的服务,生得好就是优生优育的问题,所以任务是增多了,任务是加重了,这个队伍只能巩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从全面两孩测算,在2020年左右,差不多有1700万人出生。最近几年生育水平会有一个提高,最高年份要突破2000万,每年净增由于政策的因素会在300多万以上。到2050年,15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多万。
至于对经济的影响,杨文庄表示,近期会对托幼服务、母婴产品、妇幼保健有直接拉动。对远期经济的影响,社科院的研究表明,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会有0.5%左右。
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今日在谈及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前后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时指出,两孩政策实施之前,计划生育家庭将依法享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给予的相关奖励和优待,如果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按照相关规定条件和标准,依然继续享用相关的奖励和政策优待。如果说在此之前他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但是他希望申请再生育的话,按照新人新办法的要求,他就不再享有原有的独生子女相关的奖励优待。
在发布会上,有香港记者提问称,港澳地区比较担心的是国家放宽二孩政策对港澳的医护和奶粉造成的压力。杨文庄表示,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以后,生育率不断地释放出来,不会一天爆发式增长,相信国际国内都会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加强投入,相信未来不会对香港的市场或者对香港老百姓在奶粉、尿片方面的供给构成什么威胁。
另外,王培安还指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面临一些挑战,是可预期、能应对的。比如,妇幼保健、托幼、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短期内,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供需矛盾加剧。特别是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增多,妇幼保健任务加重。女性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性别歧视可能会加重。(中国新闻网)
卫计委:全面两孩或将提升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
11月10日,国新办就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根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到2050年可增加约3000万劳动力,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2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第一个考量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生育意愿,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王培安介绍,根据调查,20-44岁已婚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3个,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家庭规模约为3.02人。实施全面两孩后,家庭规模有所扩大,由于构建稳定的亲缘关系玩过,增强家庭的代际支持、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发展。
放开全面两孩的第二个考量是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
王培安介绍,自1970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再生产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1年的千分之23.3下降到2014年的千分之5.21,妇女总和生育率从5.4下降到1.5-1.6。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人口开始减少,群众生意意愿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预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到2050年可增加约3000万劳动力,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低2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放开全面两孩的第三个考量。
王培安说,实施全面两孩后,从短期看,将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健康、家政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扩大相关领域投资,增加就业;长期看,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将使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
王培安介绍,《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已经为全面放开两孩政策预留了空间。根据预测,放开全面两孩后,全国人口峰值将延后2年左右,2029年达到峰值14.5亿人。(中国证券网)
卫计委:单独两孩政策未遇冷 申请情况合乎预期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并没有遇冷,其申请情况合乎预期。今天上午,国家卫计委主任王培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主题是介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情况。有记者提问为何单独两孩之后申请再生育的比例并不高。王培安回答说,前段时间媒体和一些人士认为单独两孩政策遇冷了、高估了,但事实上单独两孩政策是合乎预期的,其政策效应要今年才比较充分地释放出来。
从申请实际情况来看,从2014年初各地陆续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到2015年9月底,全国共有176万对单独夫妻申请了再生育,占1100万目标人群的16%左右。
王培安表示,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他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单独两孩后出生人口的数量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出生人口规模和数量。1999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是1834万,2000年是1771万,2001年是1702万。
他认为,2015年只要在去年1687万的基础上再增加五六十万的出生人口,就是完全合乎预期的,和2000年前后的出生人口规模是相吻合的。
在单独两孩政策放开之前,卫计委多位相关负责人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单独两孩之后,每年可能新增出生人口在200万左右。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2014年新增出生人口数量为47万人。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调查,人民大学顾宝昌、北京大学李建新、复旦大学王丰、人口学者黄文政、何亚福等多位学者均认为,单独两孩政策遇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给中国人口发展敲响了警钟。人口学者易富贤分析,2014年新增的47万出生人口并不全是单独两孩政策增加的,对于年出生规模在1700万左右的人口来说,47万出生人口增加属于正常波动。
此前卫计委曾公布单独两孩申请数据,截止到今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单独夫妻只有169对,占符合政策条件的人数的15.4%。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口学者表示,根据卫计委的统计,从8月底到9月底,一个月的时间,申请再生育的单独夫妻只有7万对,这表明生育意愿整体已经非常低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不考虑任何数据上的水分问题,到目前为止只有17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最后真正能够怀孕生产的数量将会更低。
他建议,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实要充分借鉴单独两孩落地的情况,做好各种预热服务和准备工作,让有生育意愿的人群可以顺利再生育。(一财网)
卫计委:取消两孩内生育审批 准生证变生育服务证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对于两孩以内的生育,繁琐的准生证办理将成为过去时,代之以新的生育服务证。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取消两孩以内生育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过去,办理准生证是令广大备孕夫妻头疼的一件事。手续繁琐,时间冗长,往往耗时数月,需要夫妻双方在户口所在地奔波数次才能办成。
王培安介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准备生育的夫妻只需要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办理登记,免费领取生育服务证。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享受到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方面的服务。
计划生育相关服务也将优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办理,落实首接责任,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这意味着,长期习惯于管控的计生系统正在向服务转型。
由于此次放开全面两孩的目标人群中,40-49岁的占了50%。这可能会导致高龄和高危孕产妇增多,妇幼保健任务加重。王培安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强化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同时合理配置托儿所、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一财网)
发改委专家:中国人口少于10亿人就要奖励生育了
197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在此背景下,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开始,独生子女政策至今已执行35年。其中,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背景 独生子女政策35年后宣告终结
在此期间,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甚至有人口学者预计,2020年之后,将爆发招工难、娶妻难和养老难等问题,从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而此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距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还不到两年时间。
短时间内密集调整人口政策,引发了提振生育率是否会导致人口膨胀的担忧。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生育高峰,但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即使今后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可能也生不了多少人,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其实不仅中国,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生育意愿都比较低了。”
专家观点:全面放开二孩首先为满足老百姓生育意愿,其次才是延缓老龄化进程
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被写入宪法。之后,国家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我们国家当时的人口已经过载了,所以当年实施计划生育的决定是对的。”杨宜勇说。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却出现转折性变化。虽然人口基数依然较大,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曾经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
除了低生育率,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应对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直接缘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表态,“现在调整人口政策已经迟了,但总比不调整要好。”
但是,全面放开二孩能否解决老龄化问题?杨宜勇的回答是否定的。
“放开二孩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老龄化,而是老百姓有生育意愿,因此主要是为了尊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权利,其次才是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延缓老龄化的作用。”杨宜勇向记者表示,即使放开生育政策或许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但10年后照样会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但是现在调整其实并不晚,做了总比不做强。”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而年龄结构是很难调整的,目前全世界都在老龄化,而且发展趋势还在逐步加深。”
“只有延迟退休年龄。”杨宜勇说,一直以来都是六十岁退休,现在七十岁才算老,关键就是要调退休年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是不行的,对人口结构的调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专家预计:15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
与双独、单独二孩相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覆盖到的人群数量庞大。一些关于政策放开后会再度出现“人口膨胀”的担忧也相伴而来。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到底会增加多少人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据统计,我国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在1.45亿左右,减去原来就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人群,例如农村只有一个女孩以及双独、单独的情况,大约也有9000多万。
但是,覆盖到的人群并非都能够或者愿意生二孩,即便是在生育高峰的年份,这一数字也不会很高。翟振武就表示,目标人群中年龄大的居多,尤其是1966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所占比重较大,而这些人生二孩的意愿比较低,因此实际生二孩的数量比较有限。此外,人口学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预测,“70后的妈妈们会抓紧时间生育,政策放开后新增的新生儿,估计会在300万到800万之间,但800万以上可能性很小”。黄文政预计,中国在2017年将达到生育高峰,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值约为2200万,“这将是1991年以来,乃至未来百年内新生儿最多的一年”。
即便如此,这种趋势也难以持续。杨宜勇所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3.5亿人口,全面放开二孩,不会出现人口激增。”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情况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估计会是14.5亿。
“15年之后才14.5亿人,人口依然是可控的。估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4.5亿的峰值后,才会出现人口拐点(人口数量绝对减少),到时候政策又会调整。”杨宜勇说。
其实,目前的二孩政策还是计划生育,即便今后出台全面放开三孩,本质上也是计划生育,只是限制生育的程度不同。对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携程网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的观点很明确,“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更替水平,真正要担心的是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全面让生育恢复。”
未来我国或需奖励生育
现实的问题是,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处于较低水平。
这个判断基于一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侯佳伟、黄四林等人联合撰文称,中国人的理想子女数经历了1980年代的较高水平、1990年代快速下降、2000年至今稳定在较低水平这三个阶段。1980年代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3人,1990年代降至2.1人以下,2000—2011年下降为1.67人,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编者注:指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规模长期稳定所需要的生育率)。中国已经进入生育水平低于生育意愿的阶段,实际生育子女数将少于理想子女数。
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生育率的下滑程度同样让人吃惊。联合国曾表示,占世界人口46%的83个国家(其中包含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生育率都低于每名女性生育2.1个孩子的人口替代率。
“现在放开二孩,是因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不太多了,下一步估计用不了10年就能实现自由生育了。自由生育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奖励生育,如果自由生育大家还是不生,中国人口少于10亿人,就要奖励生育了。”杨宜勇说。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堪称“奇迹”。在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增长“奇迹”时,很多人都将其归结为“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通过对中国1974年到1994年人口增长变动数据与1994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高度相关,他指出,“人口结构中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判断来自2013年。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似乎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自2012年以来,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连续3年下降。
“其实‘人口红利’是没有意义的,‘人口红利’是肌肉经济,不能过分强调,全世界最看重的是‘人才红利’。”杨宜勇举例说,比如中国生产的耐克鞋,在美国卖39美元一双,在中国139美元一双,美国老百姓买一双鞋少花100美元。“这就是出卖简单劳动的肌肉经济为美国的智慧经济服务。当时中国贫穷,没办法才靠出卖苦力。但是,当前全球发展经济,四两拨千斤,要靠智慧经济。”
而智慧经济跟人口数量没有关系。 论人口,美国3亿多人,俄罗斯才1.4亿人,中国是13.5亿,人口总量不算少,杨宜勇据此认为,中国不缺人口,缺的是人才,“低层次竞争靠‘人口红利’,高层次竞争靠‘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行只能靠数量取胜,这是下下策。”(中国经济周刊)
全面二孩望12月实施 产业链或再掀热潮
五中全会公布放开全面两孩之后,政策具体实施的日期成为民众热切关注的焦点。
11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回应政协委员提问时表示,落实中央两孩政策,首先需要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相关法规。他同时表示,会以积极态度加快推进有关工作。
根据此前卫计委官员的表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时间点将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成修订并颁布后。而据法学专家分析,全面两孩政策最快可能12月底实施。
大龄女盼政策早落地
全面两孩政策公布放开后,各方反应强烈。由于该项政策的8600多万受益人群中有60%是35岁以上的育龄女性,这些群体对于全面两孩政策快速落地的呼声更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正在积极备孕的女性,其中最大的杨女士已经45岁。
杨女士告诉记者,多年来她很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因为夫妻双方都是公职人员,一直在等待政策放开。“政策没落地,心总是悬着。希望政府能尽快明确。我其实不知道到底还能不能怀上,但还是想搏一搏。”
类似的呼声很多,也很急迫。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建议,考虑到目前80后、90后整体生育意愿低于70后,而70后的生育窗口已经非常狭窄,应该加快政策落地的步伐,把这件得民心的好事做到底。甚至可以考虑为大龄女性再孕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让她们安心再孕。
修法提上日程
全面二孩政策公布放开之后,各界一度猜测,其实施步骤可能跟单独二孩相同。
2013年11月单独二孩政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布。2014年初,各省陆续实施,最早的是浙江省,实施日期为1月17日,最晚的是河南,实施日期为6月3日。按照这样的节奏,全面两孩政策也可能会在2016年上半年陆续实施。
但据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这次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跟单独两孩将不同,不是各地自己修订地方条例后实施,而是采取统一的时间表,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颁布为准。
此前,湖南省曾表示,五中全会公布之后、政策正式实施之前出生的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孩子,一律不予追究责任。但这一表态很快被卫计委叫停。卫计委方面强调,各地不得自行其是。
根据杨文庄介绍,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配套的法规规定也要相应修订。而修订的内容,则主要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以及相关条文,同时,配套的法规规章也需要做相应的修订。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201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及人口学者梁建章、洪秀平、黄文政、梁中堂、王丰等15名法学专家、人口学者曾联名建议,尽快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使这部法律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并促进中国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
配套法规则包括《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等在内。据统计,目前的社会抚养费95%以上的征收对象是两孩家庭,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之后,绝大部分征收对象将不存在。社会抚养费相关法规必须随之进行修订。
政策最快12月底实施
既然要完成修法才能政策落地,那么修法的程序如何?到底多快能够完成呢?
据湛中乐介绍,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由国家卫计委起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法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接着由国务院法制办提出,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第二种则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和教科文卫委员会提出修订议案。
在湛中乐看来,前一种方式的可能性要更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表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以及相关条文修订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可行的。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会期安排在双月下旬的惯例,下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在12月下旬召开。如果此次常委会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全面二孩政策最快将于12月底落地。
这是比较乐观的预计。据郑功成介绍,如果按照程序,十三五规划建议要经过2016年三月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才能最终定稿,并形成国家十三五规划。如果是这样的话,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预计在明年两会前后。
湛中乐认为,从法律层面来说,为了紧急需要,地方人大其实可以立即启动修法程序。这是因为两点,首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经授权地方来立法;其次,目前的法律规定是“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这跟地方修改相关条例,确定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并不矛盾。
投资机会解读
二胎概念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服饰、玩具等几方面,投资者可以据此选择相关标的,相比之下估计食品和药品投资回报会更胜一筹,这两者消费需求增长和未来新增人口数量基本成正比。
东吴证券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少子化”,而且是“独子化”,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国儿童疾病门诊的次数逐年递增。
德邦证券分析师傅涛认为,单独二胎政策将带动儿科用药市场,若未来全面开放二胎得以实施,新生儿更可能会有爆发式增长,儿科用药市场面临较大机遇。最新的政策对于妇儿科用药的发展予以明确的扶持,且妇儿科非专利药可实行直接挂网采购,未来全国各省也将陆续开启《妇儿类非专利品种直接挂网目录》的遴选,这对于儿童用药保障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光大证券称,此前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由于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对工艺、技术等方面升级,部分小型企业将退出市场,而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会有更大提升。(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