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向吟吟
提起王青云,衡阳县教育人称其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
王青云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衡阳县三中教研室主任,长期担任班主任并任教高三毕业班语文。他35年如一日,始终扎扎实实地投身教改实践,引领学生和教师专业成长。
他认为,教语文立足于高考又不能局限于高考,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他特别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他说,过去常讲“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只达到这个标准还不行,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课堂上,他不仅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通过学习语文来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王青云语文课教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5月11日上午,衡阳县三中高三390班,语文课上,透过窗户望去,学生们都在交头接耳讨论着。课后,王青云解释,这是他语文教学的模式,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相互讨论中,学生们陈述自己的观点,既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课堂的“温度”也正是通过这些小活动来提升,学语文得先爱语文。
课堂上,王青云总能将生活中的人和事与课文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王老师上课很有趣,但也不是单纯的幽默,他能将生活中的人和事与课文联系起来,让我们有所思。他让我们觉得学习语文很有用,也更习惯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接受。”390班学生秦行说。“王老师讲课方式很特别。他从不拘泥于课本或教材,而是随机拓展、巧妙发散。”390班学生谢冰冰说。学生们对王青云的评价多种多样,有的说他幽默风趣、有的说他知识面广评价中无不体现出学生对他的喜爱与尊敬。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觉得它好玩,语文本就不是枯燥的学科,让它好玩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教师不知道如何放手,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课余时间,他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图片资料和同类型文章,寻找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等,再从这些资料中汲取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正如他所言“学生有热情,课堂才有温度;课堂有深度,才能滋养学生,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有所帮助。”
作为学校的教研室主任,他每学期坚持为全校或备课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将自己的教学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结合各个学科共性进行教学改革和推广。同时努力挑起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重担,当好园丁们的引航者。他精心培养青年教师,传授工作经验。他带领大家认真研究,探索出一套采用学案导学法的高效课堂解决方案,做到课前有预习案、课中有教学案、课后有练习案。“三案合一”后,教学上更有层次,同年级学科保持了低端统一、高端开放,不同班级可以增加相应内容,以适应班情。每学期下来,学生都认为课堂学习内容饱满、学习方式多样。
此外,他还牵头组织各科教师研究编写“异位教学”“导思探究教学”等多个教学教研课题。这些研究成果既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操作的价值,均在全校乃至全县推广。基于这些教研成果,衡阳县三中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称号。
35年的时光,王青云付出的辛勤汗水,成就了成百上千名栋梁之才。他所教班级学生参加学考或会考一次性合格率100%,迄今为止,没有一人需要补考。每年高考成绩均列全校乃至全市前茅,培养出了众多北大、清华、中科大等多名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