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财有道

【两口人做饭用电和煤球哪个省钱】纯手工煤球制作,打煤球“神器”长啥样?

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蜂窝煤球,几十年间,就要沦为时代的产物,消失在视野间了。如今,人们做饭、取暖纷纷改用电力、天然气,煤球,对很多零零后已经成为一个陌生词汇。可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小时候全家总动员的“打煤球”活动却是一段最珍贵的记忆。

你打过煤球吗?你知道煤球是如何制作的吗?你知道制作煤球的“神器”长啥样吗?这些答案,全在这篇文章里。

张大萬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几日前,无比烦闷的我踯躅在都市街头,一群知了在街头仅有的几棵树上叫的洋洋自得。远处天空低沉,乌云垂暮般茫茫一片。空气溽热,让人觉得呼吸都困难。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在那氤氲的蒸汽中,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儿时那个夏天,那个暴风雨打在脸上的夏日午后……

老妈失计慌忙的从地里跑回家,招呼着我们赶快“抢救”院子里上午刚打好的煤球。大家慌乱的扯开一块塑料布,几人分别扯住一角,好不容易才抵住狂风的肆虐,强行将塑料布按在那一大片煤球上。砖头将塑料布的周围压住,不让雨水流进来。

可就算这样,很多煤球还是被暴雨打花了脸。而我们每个人也被淋了湿透,瑟瑟的站在屋檐下望着天空,希望这不受人待见的暴雨早点停歇。

蜂窝煤球是如何风靡中国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用蜂窝煤炉生火做饭开始风行中国农村。

因为烧蜂窝煤的煤炉不仅小巧灵活、方便快捷,使用起来还干净卫生、节约能源。所以它一出现,便直接替代了中国农村使用了几千年的地锅土灶,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当然,用煤炉肯定得有煤球,而煤球的出现应该算是一项技术创新。原来的老式煤炉烧的是煤球或者煤饼。当时的煤球可谓实至名归,因为不管是煤球还是煤饼都是实心的,中间没孔,这种煤球燃烧不充分,热能利用效率不高。

后来不知道是谁发明了中间带孔的圆柱形“煤球”。新式煤球燃烧迅速,火力旺盛,深受人们欢迎。虽然它的形状由“球”变“柱”,但人们依然称呼它为“煤球”。而煤球的制作也从当初的“摇煤球”变成了“打煤球”。

“打煤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省时省力的煤球厂里用机器打出来的,另外一种是费时费力的纯手工制作出来的。

纯手工制作煤球,需要以下四步

我们家一般都是自己打煤球,不但费劲而且程序复杂。

选煤

打煤球首先要选好煤,不能买质量差的或者含有很多煤渣、煤末的赖煤。“少信家卖的煤怪便宜,但是里面都是末子,打不出来好煤球,打出来也不经烧。留根家卖的都是焦作方庄的好炭,有劲耐烧,打出来的煤球好看实在。”每次去买煤时爷爷都这样叮嘱我们。

如果煤里有大块的炭还必须把它们砸成小碎块,为的是和煤的时候容易上劲,也利于煤球的成型。

找煤土

打煤球的成功关键是得有上好的“煤土”。我们这里用的自然是田野里随处可见的黄河胶泥了。这种胶泥淤积在沙土底下,经验丰富的人随便找个地方,三四锹下去就能找到。

每当我家打煤球时,我都会自告奋勇的承担起找“煤土”的任务,一个人拉个架子车就出发了。虽然我经验不足,但我们这里“煤土”遍地,再加上家家都需要这东西,到处都是人们挖“煤土”形成的“矿坑”,所以每次我都能毫不费劲找到。

和煤时的“煤土”必须是干燥的成片状或者鳞状的散碎土,湿胶泥掺到煤里是不行的。而我喜欢的就是这湿胶泥,挖一大块回家,趁大人们打煤球,我们一群小孩就开始玩泥巴。当时有个群体性游戏摔“皮窝窝”,还有竞技性比赛摆“汽车”,更有文艺范创作捏能吹响的“泥咕咕”。当时我可还是个心灵手巧的文艺少年呢!

和煤

“煤土”拉到家里就开始和煤,4:1的比例往煤里掺土。小时候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打煤球还需要掺土,曾天真的想象,既然土能烧,为啥还往土里掺煤,直接用土做成“煤球”不更省钱省事?

后来大人们说,掺土是为了给煤球塑形。土就相当于煤球的“骨头”,更重要的是这种土能使煤球烧透,做饭的时候返火快,火苗旺。

哦,哦,当时的我似懂非懂。

打煤球

煤和好后,就能打煤球了。打煤球用的煤球机是一种“特殊”器具。用车床车好的一个铁筒焊在一根空心钢管上,钢管里套着一根能活动的钢筋,钢筋上头有一个把手,下头是一个圆盘形的铁片。铁片上有数量不等的圆孔,正好对应着连接在铁筒上的每一根短铁柱,使铁片能在里面做活塞式运动。

那个时候,谁家要是有个好用的打煤球机,那绝对是村里最受欢迎的宝贝。因为家家户户都烧煤球,这样的机器几乎就没有闲的时候,一直都是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和好的煤就像一堆刚剁好的肉馅,这种馅的要求是包在皮里不能流汤,出锅时还不能散。煤如果和成这样,打煤球的工作算是成功了一半。

软硬适度的煤堆,煤球机砸上去酣畅淋漓,三下两下就能填满下面的铁筒。然后提起煤球机,往事先准备好一块木头上顿一下,使煤球下部平齐,最后提溜着煤球机来到已经拾掇好的空地上,双手握住煤球机上头的把手,两个大拇指同时用劲儿,就像医生打针似的慢慢地往下推。顺利的话,一个标准的圆柱煤球就诞生了。

我家当时打出来的煤球都是十二个眼儿的,这些眼儿呈“井”字形分布,每条线上各有四个。这种大小的煤球正好够做一顿饭。当时打煤球这种奇怪的动作被我们小孩称之为给地球打针看病,很有意思了。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直到把那一堆煤打完。打煤球时旁边还得准备一盆水,打完四五个后,必须把煤球机在水里涮涮,要不然煤球机铁筒内壁上残留的煤渣会阻碍活塞运动,使接下来的煤球“难产”。

当然,打煤球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有的是和煤时水加多了,有的是煤球机不好用。这样打出来的煤球不仅不易成形,做饭时还需要频繁换煤,反倒浪费资源。

珍贵的打煤球记忆,梦里都怕刮风下雨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每隔两三个月就要打一次煤球。每当打煤球时都是全家出动,以便更快完成买煤、拉土、和煤、借煤球机、打煤球等一系列程序。而我总觉得打煤球好玩,每每哀求大人们让我也试试,但最后我的作品都是歪歪扭扭,厚薄不一,不合要求,还得大人们重新返工。

每打一次煤球都需要一天或几天时间。有时偶遇刮风下雨的天气,煤球的晾晒则需要更长时间。当时再熟练的人工一天也只能打几百个,打好后的煤球列好队排在院中的平地上,静静地等待阳光的检阅和风雨的洗礼。煤球晾干后再一个个收起来搬到厨屋里摞成堆以便使用。

这样下来,每次打完煤球都让人身心乏累。等到我十几岁能拿动煤球机、打出合格的煤球时,我觉得这活实在是太累太无聊了,完全没有了儿时的热情。而那段“打煤球”的岁月,就如同昨梦今晨记起的那把正在煤炉上咝咝冒气的铝壶一样,恍然飘过眼前,别有一番滋味。

大雨将至,我好想回去收拾少时打过的停留在我梦里的那些煤球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张大萬,原名张可宾,地道河南人。怀着一腔为家乡而歌的热情,在业余喜欢写些乡土小文,以报家乡养育之恩。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hnyuji)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两口人做饭用电和煤球哪个省钱”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