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吐槽,以前朋友圈的房产中介都改行了,不卖房子了,改卖保险!
若干年前,去库存口号喊起来之前,房子不好卖的时候,也出现过一波房产中介改行潮,那个时候也很多人改行卖保险。
为啥啊?
因为中介手里人脉多啊!
以前买房置业的顾客,买份保险好健健康康还贷30年啊!
即将买房的潜在顾客,也总归是中高收入群体,卖保险一拉一个准儿。
这些人脉躺在朋友圈里不用白不用。
房子不好卖了,中介们赶紧人脉变现卖保险。
不过以前都是去平安。现在都去友邦(AIA)!
有网友说,郊区次新盘的新业主们,尤其是全职妈妈们,都投奔友邦朋友圈打鸡血了。
还有更绝的,据说友邦的全职代理年入300万哦!
友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真这么厉害?比平安的网还撒得广?
友邦其实是最早涉足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
1919年,一个叫史带(Starr)的美国人把商业保险的概念带到中国,在上海创立了友邦保险的前身INTASCO,目的是在亚太开展保险业务。
这个荷兰人的后裔出生在美国加州,早年丧父,家境贫寒。
因为贫穷,他只读了一年大学,就从加州伯克利大学辍学了。随后他做过小生意、干过房地产。
后来他攻读法律,考取了律师执照,并创建了自己的小保险公司。
1918年入伍参军的史带卖掉了自己的小公司,退伍后,他来到日本淘金。因为不满上司的傲慢无礼,史带从太平洋邮轮公司离职,只身前往上海闯荡。
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并退出大陆,在1992年,友邦保险获得了中国开放外资保险的第一张经营许可证,再次进军中国保险市场。友邦也是在大陆唯一的一家外商独资保险企业。
2008年,由于母公司AIG出现财政危机,友邦进行构架重组。总部位于香港的友邦保险从AIG独立,并与2010年在香港上市。
友邦总部在香港,在大陆的第一站是上海,随后广州、佛山、东莞、江门、北京、苏州分公司相继成立。
要特别指出的是,香港的友邦保险,其实和大陆运营的友邦保险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有区别的。
虽然他们同属于友邦保险集团,但两家公司销售的产品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去香港买保险,那么可能他买到的保险是友邦香港的,但是在大陆合法销售的,是内地友邦的产品。
内地友邦,和其他常见保险公司一样,受中国银保监会监管。
上海的友邦大厦在著名的外滩,外滩17号的地址,一写出来,就显得特别有范儿。
友邦历史沿革就简单说到这里,下面讲重头戏。
友邦作为一家外资的保险企业,经营状况到底如何?
根据其2018年的保费收入排名,在内地排名19,市场占比仅有1%。
2018年友邦保险原保费收入达261亿元,同样是外资参股的保险企业工银安盛人寿和恒大人寿的保费收入都排在友邦前面,在外资参股保险公司里,友邦保费收入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友邦的净利润却远超工银安盛人寿,达到了43.44亿元,同比增长118.31%。而工银安盛人寿的净利润可只有6.97亿元,还不到友邦的七分之一。
谁的经营能力强,一目了然。
友邦独特的竞争力一部分来源于其保险代理人模式,而且保险代理人的学历都很高。
友邦宣称,要进一步推进规模增员精英化。截止2018年2月,友邦中国在册营销员大学及以上的学历占比达80%以上。不少都是医生、律师、互联网从业者......
简单说,友邦知道自己的定位:卖保险给高净值人群。
这群人,不接陌生电话,电话推销不可行;对广告有天然的反感,广告效果也不会好。
卖保险给高学历、高净值的中产以上人士,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和他们一样的人去做保险销售员!所以,友邦走的是个人营销、口碑买卖的路子。
所以互联网35岁以上的中年从业者,在经历职场困境的中年危机之时,又多了一条转型道路:转行卖保险!
而房地产中介虽然不见得学历很高,但是却和这群高净值人群接触颇多,人脉铺的广,找他们卖保险也准没错。
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圈卖保险的越来越多,那么恭喜你,你离中年危机似乎也不远了。
上文提到友邦的代理收入年入300万。还真不是没可能。
据传,友邦保险的推销员每做成一单保单,提成可以达到30%-40%。
另外友邦的保险代理人的商业模式还真的有点类似传销拉人头。
简单说,一个业务员工作一段时间,业绩不错的话就可以晋升,然后组成自己的小团队。小团队再继续完成业绩,继续发展小小团队。而团队领导下属员工的业绩,也会按一定比例算给领导。呈现金字塔结构。
一个团队领导的手下人越多,拿的钱越多,最后就有点点发展下线的意思了。
看看下面的友邦人均收入,达到年薪300万似乎也......不少见?
下图中的A1等等就是员工的等级。
需要指出的是,友邦和传销有明显区别,不然也不可能这么经营下去,因为毕竟传销是没有实质性产品的,但是友邦是具有实质性产品,也就是保险产品的。
零野为了写这篇文章,看了不少友邦的宣传资料,真的是鸡血满满。连微商都简直没有友邦的保险代理人鸡血啊!
随意品品:
开口梦想,闭口未来,左手改变,右手飞跃,这个员工培训真的是到位。
各种年入百万、香车靓衫!不知道的真的以为是微商团队。
友邦保险的代理人大多数是女性。
一方面,保险行业时间比较灵活,适合需要兼顾家庭的主妇;另外一方面,女性不少口才好,让人有信任感,适合做推销。
申明一下,我对微商和友邦保险这样的经营模式没有偏见。
任何模式,是为了让顾客可以和产品互相连接、了解。
但是前提是你要有产品。
如果微商卖的不是三无产品,不是伪劣产品、假冒产品,那么在朋友圈卖有任何问题吗?
同样,友邦的模式会让许多人反感,毕竟一般保险推销都是从亲人朋友下手的,难免让人觉得有猫腻。
所以关键是,要跳出模式看产品。
友邦这样的模式,给代理带来高薪的同时,会不会有代理为了追求业绩而出现模糊销售、胡乱推荐呢?
毕竟,购买保险的人其实对保险繁复的条款了解甚少,也不可能全部了解,这考验的是保险代理的职业操守,给顾客推荐最合适而不是最贵的产品。
另外,为什么这么多职场中年人转行去卖保险?
其一,保险行业的风口确实已经到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迫在眉睫。离婚率直线上升,谁不喜欢多一层保障?
其二,中年人在职场面临歧视和天花板困境,又面临年轻人的竞争。许多人转行卖保险,还真不是主动转行,是被裁员了不得已的出路,把多年积攒的人脉变现。
这么看,友邦的高学历保险代理现象背后,除了保险业的繁荣,还有其他行业的不景气。
喜欢零野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
关注零野的公众号(lingyeguancha),回复“书单”获取比尔盖茨推荐的2018年最值得看的5本书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