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如何看待南航,哈工大,西工大的航天航空专业没有进一流学科,而北大复旦的却进了?
老梁说:
在高校圈,“国防七子”曾名震一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航空)、北京理工大学(兵器、航天)、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航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航海、兵器)、哈尔滨工程大学(航海、核能、航天、航空、兵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航空、民航)、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南航、哈工大、西北工大就位列其中,而且以其航空航天类专业傲视群雄。此次“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之后,却在航空航天专业上均败北,的确让人猝不及防。
航天航空专业其实是一个大类专业,其下包括多个二级学科,比如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管制与领航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发动制造工艺)、工科试验班类(机械、航空与动力)、航空航天工程等。根据教育部在2016年对全国各大高校学科实力的评估来看,论专业实力的话,北航、西北工大、哈工大、南航毋容置疑。
尽管如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的哈工大的力学、机械工程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力学专业、西北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都与航空航天密不可分。
比如南航的力学,创建于60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以力学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撑,特色鲜明的一级学科主干重点专业。本专业面向航空、航天、国防科技、高新技术等领域,在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其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同隶属于机电学院,彼此间相互支持。
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其力学在航天学院,分有工程力学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两个方向,是航天工业不可缺少的专业。
尽管航空航天没有入选一流学科建设,但是与之密切相关,甚至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的相关专业入选“一流学科”建设,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弥补。
但是,这仍掩盖不了,这几所院校王牌专业落选的事实。其实这几所院校的落选,与“一流学科”的遴选标准有着直接关系。
一流学科评选与2012年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关系很大。
2012年评估时,就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有11所院校参加评估,最终,北航夺得头盔,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列第3、4、5名。
从最终的结果看,凭借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院校,只有两所,即2012年学科评估的前两名:北航和国防科技大学。由此可见,哈工大、西北工大、南航的落选显得很正常了。
那么,北大和复旦入选,怎么回事?
我们先看一下,北大和复旦入选的学科真实名称是什么?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专业。这是什么鬼?显然不是一个一级学科大类,而是将一堆学科打包在一起,包括机械,航空航天,制造。这样打包,把多个学科的成果算在一个学科之下,确实可以提高排名。将一个学科的成果直接划入另一个学科,也是常见做法。而在这几个学科领域中,北京大学相关进入ESI全球1‰的学科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等学科。复旦亦是这样。所以说,北大和复旦的入选由此而来。
2
问:19年俄语考研纠结在吉大还是黑大?
老梁说:
吉林大学虽然俄语并不强,但是原985高校,现在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黑龙江大学虽然俄语很牛,但是是四非高校(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非985、非211)。的确挺纠结的。
个人感觉,选择吉大相对好一些。
首先,就俄语的学习而言,不想理工科专业那些,需要科研资金的支持,需要好的研究平台。语言的学习更多的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及深厚的知识积累,包括古今中外的。这样的一个特点就决定了语言专业的学习,对于学校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当然语言类的高校除外,比如像北外、北语这样的语言学习氛围浓厚的院校肯定要首选。对于非语言类的高校而言,学校所能提供给你的知识氛围和环境、就业平台等更为重要一些。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吉大胜出。
其次,对于文科类的专业而言,学校所能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氛围和支撑更为重要。在那里,你将会有更好的学习平台,更好的实践机会,更好的同学氛围等。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作为985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吉林大学胜出。
再次,在“一流大学”建设开展开来的今天,吉林大学作为老牌名校,将会有获得更好的支撑和发展,所以从发展前景上看,吉大胜出。从就业的角度看,在就业市场时尤其喜欢给高校贴标签的职场人士来看,选择吉林大学更明智。
3
问:文科生应选择好专业还是更看重211、985的头衔?
老梁说:
首先,文科生可以选择的专业就非常少。财经、法学、新闻传媒、历史、哲学、语言、汉语言等相关的。这些专业同理工科专业相比,不需要多少的科研平台支撑,对学校的氛围、平台、师资等要求高一些。
虽然,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文科生而言,在专业学习之外,学校所能给他提供开拓视野,增加阅历的平台也至关重要。在好一些的大学里,会有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坐姿多样的群体活动,学生在此学习,也会收获丰富的人脉资源。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大学更重要一些。
其次,从就业的角度而言,用人单位更青睐更好大学的毕业生。在招聘市场上,学校和专业相比,学校带给个人的“品牌效应”会更加显著。这一点在文科生上更明显。换句话说,就业歧视,文科生更容易遇到。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对于温柯亨而言,大学比专业更重要一些。
再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文科类专业的入选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从入选的高校而言,基本是211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开始,意味着教育部已经改变了对于高校的“支持”规则。谁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就去资金支持谁。谁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就去资金支持谁。
这样,对于那些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而言,无疑会有更多的财政支持和发展。所以纵观整个双一流建设名单,985、211院校全部囊括其中,新增加了26所非211高校。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学校依然很重要。即使去不了211,也要首先考虑那些新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非211高校。
最后,在考虑院校与专业的问题时,也要兼顾一下地域。双一流建设的开启,除了高校和教育部摩拳擦掌之外,地方政府更是“蠢蠢欲动”。谁都想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改变本省或者本地区的教育格局,所以就出现了一些经济强省,大手笔投资本地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新闻和现象。背后有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对于高校而言,不发展都难。
4
问:西安有多少985和211大学?
老梁说:
西安地区的高校还是比较集中的,其中有3所985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且这3所985院校全部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此外,在西安地区有8所211高校,除了上文提到的3所985之外(985高校也是211高校),还有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而且这5所高校均有相应的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下图为西安地区高校分布情况
下图为西安地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入选情况
西安地区的西安七校一直以来都是西安打出的一个招生招聘,而且这七所高校各有特色:
西安交通大学——C9集团中的陕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的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教育部的2012年的学科排名中,都是位居前十位。
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特色鲜明;曾经的国防七子之一,其航空、航天、航海、兵器等专业实力卓著。此外,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力学专业等也位居前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水特色;园艺、风景园林、食品等专业也十分不错。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亚洲唯一行业黄埔;交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位列前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北邮、成电三足鼎立,荣获“两电一邮”美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位列前五。
陕西师范大学——五大老牌部属师范大学,师范教育的旗帜;教育部直属的七所师范院校之一。
西北大学——百年名校,石油英才之母。考古、地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相当不错。
2014年的国家“丝路经济带”建设启动,无疑为这些高校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在就业提供空前的机遇与发展。
5
问: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哪个的综合实力更强?
老梁说:
首先,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中国内地高校ESI综合排名,还是根据其他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来看,中山大学都是强于厦门大学的。这些排行榜都比较重视高校的科研实力,所以排名背后反映的是高校的研究水平。
先说ESI。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它是用来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一个分析评价工具。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分22个学科),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前不久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ESI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把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定为发展目标之一。
中山大学与厦门大学在ESI综合排名中表现如何呢?
中山大学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厦门大学有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
再看最新公布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中山大学与厦门大学
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陆高校
其次,从国内范围来看,中山大学与厦门大学有着不同的历史底蕴。很多考生爱慕厦大更多的是因为其强势的经济学科或者美丽的风景。
而中山大学则更加低调沉稳。而且,厦门相比广州的话,知名企业相对较少,广州的活力与发展潜力自不用多说,由此带给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氛围是不同的。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对于厦大来说也是致命影响——参观厦大的游客络绎不绝。反而会对在校生产生不好的氛围或者影响。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在双一流建设中,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投入:目前,广东以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5所入选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其中,4亿元支持中山大学。这也是继2016年广东安排2亿元支持中大、华工冲击“双一流”以来,又一次大手笔投入。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支撑,相信中山大学无论是在人才的引进、教学硬件与软件的改善等方面都会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