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党的领导好,赶着山羊奔小康哟。”近日,农业部“百乡万户”湖北调查组一行来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村调研,80岁的老村支书邓习柏以山里人特有的欢迎方式,对调研组成员唱起了自编歌曲“牧羊乐”,表达他心中的喜悦之情。
近年来,随着政府“转方式、调结构”和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引导方向,巴东县养殖户积极性高涨,草食牧业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牛、羊出栏分别达到6000余头、20余万只,年产值近3.5亿元,农民增收、畜牧业增效成果显著。
调查组走访了湖北省巴东县、武穴市的10多个乡镇。调查组组长、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总兽医师李慧姣告诉记者,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农民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都比较满意,但是在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还是缺少政策的扶持和专业人才的支持。一些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培训和保障都很难跟上。
调查组了解到,现有条件下,不少养殖户仅靠个人经验摸索进行养殖,缺少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内缺医少药。有时候碰到家畜生病,村民不得不靠去买人用药品才能应对。
“规模化发展草食畜牧业,龙头企业至关重要。”调查组在湖北武穴市调研时发现,该市在草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引进、培养龙头企业实行肉羊全产业链开发,达到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批农民的目的。如该市大力推广“免费借羊、寄托养殖、增重归己、合同收购”的养殖模式,让养羊户放心养羊、开心赚钱。
新型职业农民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在巴东,调查组和回乡创业大学毕业生田代乾、刘云兰夫妇进行了座谈,他们成立了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了统一的生产作业规程,成功开创了这里的山羊完全圈养养殖模式。更有意义的是,他们有效利用荒地、荒山种草,利用废弃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做饲料,改变了传统的放牧方式,维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当地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500多养羊农户创业发“羊”财。
目前国家对生猪发展支持大,投入多,对草食畜牧业方面稳定的项目很少。调研组建议,应该加强草食畜牧业本地专业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养和培训,壮大基层服务队伍,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为草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