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晚,央视播出了辽宁舰编队远海训练的最新消息,中国航母编队在远海大洋纵横驰骋的画面首次公开。
在2017年即将到来之际,这气势澎湃的编队画面,是对每一位热爱中国海军的国人最好的新年祝福。
12月15日,海军组织实施了航母编队实际使用武器演练;12月23日,航母编队开展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12月24日,航母编队在东海海空域开展全要素训练和试验任务;12月24日,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
10天时间里,我航母编队4次公开露面,让我们得以了解中国航母编队的训练发展情况。
跨海域训练的意义
(一)由技术训练向战术训练转变
根据军事专家尹卓的介绍,此次训练,舰载机队伍规模已接近一个团的编制,警戒直升机、搜救直升机、反潜直升机都参与训练,组成舰载机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其次,训练中有红蓝双方的对抗,说明已经从技术训练进入战术训练;此外,此次训练还涉及高难度项目,如空中加油等。
出岛链以后,海况比在岛链内恶劣,舰载机着舰难度更大。此外,还有可能被美日本飞机跟踪监视,电磁环境较复杂,所以,整体训练环境接近实战。
(二)由飞行向战斗转变
军事专家杜文龙认为,从专业术语上看,此次训练叫全要素、全过程训练,也就是没有死角的训练。每个要素,包括装备、人员、站位都要进行接近实战化的高强度训练,这对舰载机飞行员来说是重大考验。
杜文龙说,第一,以前的训练重点是如何操作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或者是降落,以及在巡航过程中,如何保持其正确航向。现在正在由训练状态向实战转变,必须实际使用武器,如空对空能力、空对舰能力等,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把飞行变为战斗。第二,从“刀尖上的舞蹈”变为“浪间上的舞蹈”。指的是舰载机利用对方雷达探测的盲区进行超低空飞行实施突防,这样才能有效攻击敌方。从这个角度分析,舰载机的飞行能力、战斗能力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三)由小编队向大编队转变
此次训练起航以来,从渤海、黄海到东海,航母编队边航行边训练,探索合成化、体系化、实战化的组训方法,开展了全要素的舰机融合和航母编队协同指挥训练。航渡途中,航母编队还组织了海上补给训练。
杜文龙认为,以前辽宁舰是单舰训练或小编队训练,这次由小编队向大编队转变,主要体现的是协同和联合作战能力。此次训练,水面、空中都有不同的作战兵力和平台,指挥控制至关重要。比如一枚导弹的发射,会牵动若干个细节:预警机或雷达发现目标,判断攻击威胁的大小,以及驱逐舰、护卫舰、舰载机等在这个方向具备拦截能力等,都会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有了一体化的指挥系统以及精密的计算,航母编队才能形成合力。
“全家福”队形解析
通常来说,整个航母战斗群以1艘航母为核心,由舰载机联队、6艘水面舰艇、1-2艘攻击型核潜艇、1-2艘战斗支援舰组成标准航母打击群。航母编队利用预警机以及编队所有舰只的各种雷达等探测设备,对方圆上千公里范围的各种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实时探测、监视、识别、威胁评估,并在编指的指挥控制下根据任务进行作战武器选择,形成超大纵深、多层次、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拥有空前强大的整体攻防作战能力和大范围的战区控制能力。
在这次亮相的辽宁舰航母战斗群中,由三艘装备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和两艘护卫舰等5艘水面舰艇构成,编队内少于6艘水面舰艇的航母编队在美国海军中被称为减缩型航母战斗群,对应标准型和减缩型的,还有加强型战斗群,这一般是根据任务、威胁来确定。
航母编队内的各舰会沿着"威胁轴线"呈扇形至半圆形、圆形排列,护卫兵力将航母和战斗支援舰保护在队形的中央。从辽宁舰编队来看,明显是以辽宁舰为圆心,护卫舰只呈圆形环绕排列。
突破岛链的意义
“岛链”简单说,就是一系列守望呼应、形同链条的岛屿。这词是美国前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提出的。
冷战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重兵,构筑了一条以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一线基地为基轴,以日本、韩国、冲绳、关岛等基地和设施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锁链”,其目的就是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苏联和中国。
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攻击方式是非接触、非对称的,在1000公里乃至2000公里之外就能发起精确打击。“第一岛链”距离中国大陆的纵深基本上都在200海里之内,中国处于中远程火力的攻击范围之内。那么,突破“第一岛链”的意义,你该懂的!
网上热传的英国记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曝光了:中国早就处在美国400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战舰与轰炸机的包围下!
现在,我们再来看中国航母编队的远航,是不是血!脉!贲!张!是不是会觉得,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航母编队一起突破包围圈。
今年以来,中国海空军接连突破第一岛链前往西太平洋巡航,曾经我们是小米加步枪,依然可以乌蒙磅礴走泥丸。如今就让我们驾着大国巨舰,迎接来自大洋的挑战!
(原题为《中国航母编队最新“全家福”曝光,这才是最好的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