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报注】近日,《中国保险报》记者先后到黑龙江、山东和青岛三地调研,深入了解了商车改革在东部三个地区的进展。越深入了解,越感觉市场这只手的奇妙之处。在经济杠杆的调节下,消费者有了更多买与不买、买多买少的自由;保险公司的热情也被彻底激活了,贴近市场,改进服务,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让自己活下去,活得更好些。
【中国保险报记者 李画】
在全国商业车险改革进行了4个多月后,当监管者、保险业的主要经营者坐到一起开总结大会时,多少露出了一丝轻松的表情。从“季考”成绩来看,消费者普遍获益、市场运行平稳等,这些均达到了改革的初衷。
从2014年开始,保险业陆续对外发布了汽车常见车型“零整比”,首个汽车车型标准数据库为商业车险改革铺路。2015年,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条款费率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和具体的工作方案。今年6月1日,黑龙江、山东、陕西、广西、重庆和青岛6个地区率先实现新老系统切换,商业车险改革的“靴子”正式落地。
商业车险改革的影响巨大,不仅因为它涉及了2亿多普通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还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占整个财产险市场70%以上的业务份额。消费者能不能满意、保险公司能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整个车险行业会不会受到冲击,在改革前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近日,《中国保险报》记者先后到黑龙江、山东和青岛三地调研,深入了解了商车改革在东部三个地区的进展。越深入了解,越感觉市场这只手的奇妙之处。在经济杠杆的调节下,消费者有了更多买与不买、买多买少的自由;保险公司的热情也被彻底激活了,贴近市场,改进服务,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让自己活下去,活得更好些。
在此基础上,年内,包括天津、内蒙古、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新疆在内的12个地区也将启动商业车险改革。
试点初显成效
在10月13日保监会举办的“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座谈会”上,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市场运行平稳向好,消费者普遍获益,政府和媒体反映良好,行业管理水平同步提升,改革方案符合实际,过程管控及时有力。
数据也做了很好的诠释:6-8月,6个试点地区商业车险保费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保费增速逐月回升。6个地区的投保率为65.78%,同比提高了3.69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改革后,在车险保障范围明显拓展、代位求偿等服务项目增加的条件下,单均保费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同比下降了9%,约77%的消费者保费同比下降,约23%的消费者保费同比上升。而解决了高保低赔、扩大了第三者肇事逃逸等保险责任后的产品“性价比”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在改革过程中,几家大公司的执行能力是比较强的,占车险份额70%的人保、太平洋和平安3家大公司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黑龙江保监局、山东保监局、陕西保监局、广西保监局、重庆保监局和青岛保监局也是促成改革的中坚力量。青岛保监局副局长马伯寅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说,青岛保监局一半的人都来搞商车改革了。
特别要说的是,这次改革还有一个加分项,那就是外部环境的支持。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大超过了行业的预期,通过政府的联合发文,保险业对交通安全、汽车维修等方面的社会管理功能得以发挥,同时有利于整个车险行业的发展。
消费习惯悄然改变
博士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是哈尔滨一家综合性的汽车修配厂。该厂的保险主任张仁萍已经在此工作了8年半,近来感到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出了轻微事故的车主不来报修了,尤其是一些剐蹭事故,顾客主要是怕报修后算一次出险,享受不了明年的保费优惠折扣。
在人保财险哈尔滨市分公司松北营业部业务大厅里,哈尔滨市民王铁燕前来办理续保业务。去年的商业车险保费为3275.27元,由于两年没有出险,保费打了4.2折。王铁燕将原来的三者责任5万元保额提升到50万元,算下来今年保费3030.77元。看到这么大的优惠幅度,王铁燕对记者说,今年要小心驾驶争取不出险,明年享受更低的价格。
微观个体行为最终反映到宏观数据中,6-8月,6个试点地区的出险频率同比大幅减少了26.5%,尤其是小额案件降幅明显。
紫金保险青岛分公司总经理丁澎讲了一个有趣的数据:国际经验表明,当无赔优待系数(NCD)等于1时,只有当理赔款超过保单保费40%的时候,消费者才合算。
“公司有些客户的保费上去了,对保费上浮有意见。”华泰财险华北二区产品中心总经理贾斐超解释,上去的原因一是因为NCD系数,二是因为零整比。有些出险次数多的客户,干脆放弃了车损险。
迅速调整的“地板价”
根据商车改革方案,商业车险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35%附加费用率)×无赔款优待系数×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基准纯风险保费目前使用行业统一定价,NCD主要跟消费者的驾驶行为相关,保险公司自主定价的权利主要体现在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两个方面。
按照监管规定,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的最低下浮幅度为15%,即打8.5折。如果保险公司定价时,上述两个数据均按照8.5折计算,那么行业就称之为“地板价”,它往往被视为不计后果的价格战。
“就像一群人比赛跑步,你也不知道对手以多快的速度冲出去,所以很多公司上来就给了个地板价。”一位保监会人士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6月1日过后的第一、二周内,70%的公司都给了“地板价”,但后来又快速上调了。广西保监局局长朱衍生也对记者表示,“地板价”出单的比例在逐渐降低,截至8月末,双8.5折较启动时下降了6个百分点,公司风险定价能力在逐步增强。
事实上,商业车险改革从一启动,就被拿来与保险业上一次失败的商业车险改革作对比。彼时,因为价格放开后,保险公司陷入价格战,最终监管层不得不收回了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权,重新使用统一价格。社会舆论普遍关心,这次改革是否会重蹈“一放就乱,一乱就管”的覆辙?
1-8月,6个试点地区的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2.93%,较前5个月下降3.34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费用率下降了2.44个百分点。可见,目前风险可控。不过,周延礼特别在座谈会上强调,要密切监控“地板价”的行为。
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各试点保监局都使出了铁腕手段。如黑龙江保监局在新旧产品切换后实行日巡查制度,派出9个工作组,对15个保险公司营业网点进行巡查暗访。山东保监局局领导带队去公司了解情况,听取客户意见,及时对市场反映突出的公司进行风险提示。
中小公司的突围
保险市场目前有71家财险公司,其中绝大多数经营车险业务,但70%的市场份额牢牢被人保、太平洋和平安3家公司占据,市场集中度高,剩下的几十家公司争夺30%的份额,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改革前由于没有定价权,大多数中小公司成为追随者,主要参照几家大公司的价格来卖保单。就算没有核心技术,在“统一定价”这把保护伞下,中小公司即使活不好,也死不了。
周延礼在“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推广座谈会”也提到,部分保险公司固守旧思维,希望监管部门出面干预价格,控制折扣系数,达到维持自身规模的目的。
现在价格放开了,中小公司会不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又能否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甚至跃出一两匹黑马?
青岛共有34家主体机构,年保费不足亿元的公司有21家,就在极具“样本”意义的青岛,贾斐超对记者说,对中小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定价和风险选择能力,以及如何控制渠道成本。难就难在数据积累,中小公司没有那么大的数据量来支撑定价。
影响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的因素大概有数百个,大致划分既有从车因素、从人因素,也有地域因素等。贾斐超说,每一个定价因素,如果达不到5000到8000个客户数据,数据测算的偏差会很大。
“即使数据量够大,数据的来源和真实性也存在一定质疑。”泰山保险青岛分公司总经理于从福对记者说,泰山保险的做法是购买了一个定价模型,然后将泰山保险自己的数据加进去测算出一个价格。
丁澎认为,商业车险改革倒逼中小公司大大提高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在转保过程中,中小公司如果没有风险识别能力,很轻易就接受了“坏业务”。但如果风控做到位了,也可以将一些“坏业务”做成赚钱的业务。
“中小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船小好调头,几个月就能调整好了,经营数据半年就能看出效果来了。”丁澎说,中小公司也有很多机遇,要牢牢抓住。
“消费者是越来越明白,价格越来越透明。这就倒逼公司提升经营的主动性,不违法不违规,加快产品创新。”于从福说,泰山保险正在加紧网销电销渠道建设,在理赔小额快赔等方面也在借鉴同业做法,未来要体现价格和服务的差异化,找到适合公司的生存之路。
长安责任保险青岛分公司计划将自己的特色服务聚焦在涉及人伤的案件,将协同客户处理。在他们看来,市场化的竞争需要主体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