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中国财经媒体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三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于12月11-12日在北京市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11日的保险主论坛以“守正出新——探寻保险新坐标”为主题。
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赖军在《探寻保险新坐标》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宏观环境和人口变化正给保险业带来深远的变化,其中包括养老需求和医疗健康需求潜力巨大,也蕴含很多现实挑战。但与此同时,鉴于中国保险市场足够庞大,可以容得下100家特色各异的保险公司。因此保险公司要在市场竞争里脱颖而出,一是需要守正,回归保险本源,关注始终不变的客户需求;二是出新,随着科技进步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它也会改变整个保险业务经营模式,因此保险公司需要用好科技提升自身业务创新能力。
在他看来,当前宏观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美之间的经贸竞争,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加之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后中国GDP可能超过美国,因此中美之间的地位之争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全球宏观经济成长构成影响。
至于人口变化,则主要是中国人口结构正出现较大变化。2015年13-35岁人口4.14亿,60岁以上老人是2.15亿,十几年后,2030年的时候,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达到3.62亿,增长了68%。
“这对保险业而言,意味着养老需求与医疗健康需求都变得相当巨大。”他指出,但这也对保险业提出新的挑战,即保险资金的长期收益率是不是可以持续。比如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很多终身年金产品定价为年化4.025%,投资回报约在5%左右,甚至以上。但在未来3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保险资金还能不能做到5%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会不会像日本一样,整个保险产品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房地产价格调整等因素长期在低利率水平,这也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赖军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在1960年到2008年,将近50年期间,只有13个国家是超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1950到2010年期间全球124个经济体有35个一直是处在中等收入水平,等于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中国GDP的发展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能否在整个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险业在其中可能会扮演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未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还与几个经济数据或许存在较高的关联性。
一是居民大量的财富仍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有个非官方的数据认为中国存量房地产市值超过300万亿,相比去年中国GDP总量82.7万亿,当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值约45万亿,10月底居民储蓄余额71万亿,居民财富在房地产的投资占比仍然偏高。
二是适龄劳动人口持续下降。过去6年期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即16周岁到60周岁)已经下降3900万,占人口的总占比等于下降了4.9个百分点。
“将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趋势,一是房地产投资占比已经偏高,加之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居民对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偏好与预期已经开始改变,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少了,此外股票配置额度也可能低了(因近年股市低迷),于是民众转而更关注生活风险保障的产品,对保险的需求上升了,二是未来中国养老医疗健康需求将会变得异常庞大,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需求将成为社会的一种刚需,如果中国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率将会增加不少。”他指出,但保险业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在国家的医疗体系改革进程里,保险业将发挥哪些作用,如何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相匹配,让居民在获得更好医疗保障同时提升生活品质与财富保全效果,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医疗成本增加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保险公司的产品费率精算假设如何随之做出相应变化,也是新的挑战。
“还有我们的诚信体系建设确实任重道远。我们研究过为什么香港医疗险保单价格好像比国内低,我也不明白,他们人工更贵,他们医疗成本更高,为什么可以卖出比我们更便宜的保单。”赖军还指出。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诚信成本低很多,他们不必为一些欺诈类赔款去进行赔付,这是他们的保费更低的原因之一。还有技术进步会带来医疗成本的增加,以及预期寿命的一些延长。这个给保险公司精算假设业务的准确性与产品风险定价带来新挑战。
“至于金融科技对保险业的影响,有人认为是颠覆,有人觉得是赋能,我个人觉得还是赋能更多。”赖军表示。金融行业有它内在的本质,最后还是看怎么服务好客户,科技是没有办法颠覆一个行业的。
他强调说:“亚马逊CEO表示,他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是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在他看来,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更重要,因为企业的战略是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对保险业而言,什么是不变?就是客户对安全感的需求,无论财富保值传承的安全感,还是给客户带来的安全感,都是保险公司需要持续提供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