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B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宇宙浩渺无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欲也是无限的,在2020年人类的四国火星计划中,中国、美国、俄罗斯、阿联酋都将开展火星探索任务,搜索火星的大气和土壤,以寻找火星上的生命存在迹象。
四国中,阿联酋是一个探索太空的新星,他们的航天局于2014年才正式成立,航天经验仅限于一些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观测和通信卫星,因为对航天的经验非常少,所以他们的火星探索任务,对这颗名为“火星号”的卫星抱着的只是希望成功的念头。在四个国家中,阿联酋大概是成功性最低的一个。
而自从1984年以来,就没有成功执行过一次行星间飞行任务的俄罗斯,成功率同样堪忧。俄罗斯航天局开展的火星计划,是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的,使用的是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欧洲制造的漫游车,用这种着陆器把漫游车送上火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有航天专家就指出,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是令人担忧的。且欧洲航天局也承认,这个任务是否能发射都存在疑问,因为降落过程中使用的降落伞,在高空试验中出了问题。
经验丰富的美国,则是成功率较高的。他们这一次火星任务使用的是与钚动力的“好奇”号大致相同的漫游车设计,重复自己的成功过程,这样小心翼翼,倒是不容易出差错。然而“好奇”号从2012年以来,一直都在Gale火山口附近徘徊,没能取得什么巨大成果。
这一次美国的“火星2020”号比起“好奇”号,只是多带了一套科学仪器,凭借的是一个假设,假设数十亿年前,火星更加温暖湿润,生命可能就起源于那时,想要借这套科学仪器寻找古代宜居环境的证据,并寻找在其中生活的任何微生物的化学特征,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
我国在2011年首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归纳问题发现是运载它的俄罗斯火箭无法脱离地球轨道。但如今,我国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代表的是我国航天取得的巨大进展,这一次也将使用我国自己的长征火箭进行尝试,发射的成功性就已经可以得到比较大的保障了。
同时,我国这一次开展的火星任务,将使用轨道飞行器和小型漫游车来寻找生命迹象。在漫游车上装的探地雷达,正是我国这一次火星计划的秘密装备。目前有关这项任务的技术细节很少,但可以知道航天人员对探索火星动力十足。且漫游车装有的探地雷达的探测深度,应该比同类雷达要深得多,可以达到一百米。
用探地雷达探索火星地表下的秘密,这就是我国2020年火星计划的重要计划,这与我国航天人员转换思路是离不开的。在2019年月背降落就已经是开创性思维了,这一次探索火星地表下的秘密,很可能再次取得成果。
美国航天专家因而评论道,中国人在航天取得的成就,已经清楚地展示了技术能力和星际导航能力。
(李昕《2020年四国火星计划》《强国新闻》2020.1.14)
材料二:
有一句话叫作“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长征五号是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运载能力接近25吨,使我国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首次采用了5米直径箭体结构,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比其他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体型大得多,也因此有了“胖五”的称呼。
不同于目前常规火箭使用的化学燃料,“胖五”的燃料大部分是零下183℃的液氧和零下253℃的液氢——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所以又被称为“冰箭”。
而“胖五”的动力心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都是全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燃烧液氢和液氧,不仅环保无污染,也是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单台的推力是目前中国火箭发动机中推力最大的。
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将一次性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因此,我国的火星探测器是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又叫火星车)组成,重量达到5吨左右。
探火任务需要将这个5吨重的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需要让探测器获得超过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让它可以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去往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想要获得这个初始速度,就需要火箭发射能量足够大,目前只有长征五号能够做到。
“胖五”寄托了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夙愿。1986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设计论证工作开始。2006年10月,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式立项,中国航天人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关。
2016年,“胖五”首飞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把中国火箭送入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
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发射失利。2019年底,重整行囊的“胖五”再次出发,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时隔908天的圆满回归。
(崔霞王世玉徐静陶嘉树《“胖五”再出征!为什么“探火”任务非“胖五”莫属》2020.7.17)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限的,2020年世界上就有四个国家将开展火星探索任务,希望寻找火星上的生命存在迹象。
B.在历次探火中,阿联酋的成功概率最低,因为阿联酋没有航天探索经验,与之相比,我国的探火成功概率会比他高。
C.俄罗斯用自己的漫游车将着陆器送上火星具有挑战性,我国首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以失败告终就是很好的证明。
D.美国虽然航天探索经验丰富,行事谨慎,但是一直没能取得什么巨大成果,所以这一次美国的“探火”显得不靠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航天探索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必须的人力资源,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只靠勇气和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B.有的航天专家对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动力不足感到担忧,欧洲航天局对这次发射是否能成功也存有疑问。
C.美国有探索火星的经验,为这次火星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也不能确保此次探火任务的万无一失。
D.我国探火思路与他国不同,这次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漫游车上搭载探地雷达,很可能再次取得成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今年“探火”“不靠谱”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探索太空的新星,其航天局七年前才正式成立。
B.1984年以来从未成功执行过一次行星间飞行任务。
C.用一套科学仪器,寻找火星上古代宜居环境的证据。
D.一次性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胖五”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
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
《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苟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苟老师老对她说:“娃,唱戏是个苦活儿、硬活儿。师傅这辈子,还就是看大门的那十几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让你当牛做马来了,不是让你享福受活来了。”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傅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朱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
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朱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这句话表明苟老师对自己的容貌十分关注,担心观众不再喜爱自己的演出。
B.苟老师表演的“连珠火”,“天地澄静,红梅绽开”,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极致绽放,极具感染力。
C.苟老师在生命最后时刻才告诉易青娥松香粉的配方比例,有利于丰富人物性格,表现出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性。
D.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以生命谢幕,暗示他在舞台上享受了人生最后的荣光,安详地离开人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介绍了“秦腔吹火”这门绝活,补充交代了苟老师的从艺经历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
B.“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这句话用比拟和衬托表现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
C.小说在情节设计上颇具匠心,作者在铺垫与暗示方面安排得非常充分而巧妙,使得故事的结局自然而不突兀。
D.小说以小见大,以秦腔艺人的际遇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再现了秦腔艺术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
8.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苟存忠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
9.《主角》一书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请分别从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角度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骥,字仲房,萧山人。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召修《永乐大典》。书成,用师边荐,迁太常博士。帝谓曰∶"刘履节为御史九年,高皇帝方授是官,不轻予人也。"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逾年实授。屡命巡视畿甸,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吏部尚书王直言翼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骤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骡居官务大体。在史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法司因早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狱决而雨。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骤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有宋时县令杨时湖堤遗迹。骥倡修螺山、石岩、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薄,隶诃之。答曰"萧山魏骥也"。主薄仓皇谢慰而去。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许之。萧山民德骡不已,诣阙请祀于德惠祠,以配杨时。制曰"可"。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B.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C.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D.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一部文献集,汇集了各类图书七八千种。
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直到明清,专门教授经学、子书、诗赋、方技等。
C.行在,"行在所"的省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至之地。
D.礼部,我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主管礼乐、祭祀、财政、学校等事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骥受到推荐,升任高官。由于师逵的推荐,他被升迁为太常博士;从前有人做了九年御史才得任此职,皇帝以这个职位不会轻易给人来勉励他。
B.魏骥熟悉礼制,坚持原则。他在吏部时,曾有一个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业绩,想做官,同僚打算答应他,而魏骥则因之不合礼制而坚决反对。
C.魏骥天性好善,造福家乡。他有仁爱之心,所以退休后发誓向宋朝的杨时学习,倡议修筑螺山、石岩等塘堰,拦江潮,兴水利,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
D.魏骥朴素平易,宽以待人。他十分朴素,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他有时会戴着笠行于田间,曾有个主簿的仆隶呵斥他,但他并未对这个主簿进行追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
(2)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许之。
14.从魏骥对陈循的批评和评论中,可以看出魏骥在从政方面有怎样的思想?(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
度大庾岭
叶燮
千里连峰匝,纡回出万寻。
险分南服①界,雄见越王心。
鸿雁谋何苦,熊羆气转深。
高松阴夹路,风过助长吟。
【注】①南服,南方。古代称离京都遥远的地区为“服”。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大庾岭连峰叠嶂、绵延不断的高远气势。
B.第四句别出心裁,用越王的雄心壮志表现山势之雄伟,耐人寻味。
C.诗人借“鸿雁”意象,深切表达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D.尾联紧扣题中“度”字,以经大庾岭所见之景语作结,神韵悠远。
16.鉴赏尾联“高松阴夹路”中“夹”字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与人生,礼赞了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中的“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论语》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虽然这里说的是五柳先生,但其实是在抒写自己的胸臆,说这是作者本人的读书态度,自无不可。只是如果有读者把“不求甚解”解释成读书马虎、________,却似有不妥。因为陶渊明这里所说的话是有针对性的,他针对的是汉儒的章句之学与烦琐的考据之风。
在读书时,弄清字句的解释,当然是必要的。如果连字句也读不通,要领会文章的意思是不可能的,________陈寅恪有读书先识字之说,若只是停留在识字上,而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意思,那也等于不读,谈不上治学。因而陶渊明强调“会意”,就显得很要紧了。
以此看来,陶渊明对于读书的问题上,阅读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在“识实”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倒是提高了。因为毕竟“会意”比“识字”更难,“识字”只要下死________就可以做到,而“会意”则需要有更多的文化知识与社会阅历。
此外,儒道两家,对于读物的要求也大有不同。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所以汉儒是非圣贤之书不读,不同观点者即不屑顾之,这样局限性必然很大,脑子难免僵化;而道家则只要有“真意”之书都愿读,还能在提取出“真意”之后,把语言的外壳扬弃掉,当然把不实的东西也扬弃掉,即所谓________。
18.下例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生吞活剥 然而 工夫 得意忘言
B.囫囵吞枣 然而 功夫 得意忘筌
C.生吞活剥 所以 工夫 得意忘筌
D.囫囵吞枣 所以 功夫 得意忘言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识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带着歉意说。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古人写文章提倡“有物有序”,“有物”指有思想内容,“有序”指有条理。
D.那只从洞穴里先出来的幼龟,是龟群派出来的“侦察兵”。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对于读书的问题上,不是降低了阅读要求,而是在“识字”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倒是提高了要求。
B.在读书的问题上,陶渊明不是降低了阅读要求,而是在“识字”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倒是提高了要求。
C.陶渊明在读书的问题上,阅读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在“识字”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倒是提高了。
D.对于读书的问题上,陶渊明的阅读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在“识字”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倒是提高了要求。
同仁堂开发养生咖啡,王致和、全聚德打造卡通版品牌形象,稻香村推出特色食品“五毒饼”……当下,国潮风席卷消费市场,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也融入这股大潮,释放生气蓬勃的发展信号。
“乱了乱了,全都乱了”,若不是名字没变,估计很多人都认不得这些颠覆传统形象的老字号。但也不可否认,推出新面孔的老字号,赢得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支持,更引领了新一轮的国潮风。
按理说,这些经过岁月洗礼、N代人口碑认证的老字号,天然就自带发展成国潮的文化属性、情感属性,但要从旧时的“国民品牌”摇身转变为如今的“国潮品牌”,关键还是让自己先“潮”起来。怎么做?做好传承与创新尤为重要。
“专注产品,苦练内功”,这句话永不过时。相信本就质量过硬的老字号,缺的不是技术,而是一套好想法与好创意,以及坚持创新到底的魄力。如何保持原有工艺内核、吸纳现代技术优势开展创新,这没有捷径。毕竟,老字号在当年也是“新字号”,通过创新一步步脱颖而出,走到现在。眼下,不过是将走过的路,再好好走一遍罢了。
2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22.根据上文,谈谈你对老字号“做好传承与创新”的理解。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1月18日,上海地铁2号线,一个老大爷直接示意该女子给他让座,该女子看到这厢列车上还有多余的空位后,让老大爷去别的空位坐。但是老大爷看到自己几次示意都没有回应后,生气地直接一屁股坐在该女子大腿上,女子被大爷的这一举动惊吓不已,推开老大爷并和他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来!
老大爷骂骂咧咧说到:“你家也有老人,给老人让座是你们年轻人应该的。你最后也会老的,也会死的。”该女子气愤到:“你为老不尊,明明车厢上还有空位,你非要让我让,我买了票我就有权利坐。”
对材料中的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B
答案
1.A【解析】B项,阿联酋是第一次探火,谈不上“历次”,结合“阿联酋……航天经验仅限于一些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观测和通信卫星,因为对航天的经验非常少……”可知,“没有航天探索经验”错。C项,“俄罗斯用自己的漫游车将着陆器送上火星”错,根据材料一“俄罗斯航天局开展的火星计划,是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的,使用的是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欧洲制造的漫游车,用这种着陆器把漫游车送上火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俄罗斯用自己的着陆器是将欧洲制造的漫游车送上火星。D项,“一直没能取得什么巨大成果”以偏概全,文中说美国“一直没能取得什么巨大成果”是针对“探火”计划中的“好奇”号的,“显得不靠谱”是针对“火星2020”号想要借助一套科学仪器、凭借一个假设以完成这次探火任务而言的。
2.B【解析】B项,“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动力不足”文中无信息,文中只是说“归纳问题发现是运载它的俄罗斯火箭,无法脱离地球轨道”。
3.D【解析】选D。“不靠谱”的意思就是很难成功。A项,结合“四国中,阿联酋是一个探索太空的新星,他们的航天局于2014年才正式成立,航天经验仅限于一些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观测和通信卫星”可知确实“不靠谱”。B项,结合“而自从1984年以来,就没有成功执行过一次行星间飞行任务的俄罗斯,成功率同样堪忧”可知确实“不靠谱”。C项,结合“凭借的是一个假设,假设数十亿年前,火星更加温暖湿润,生命可能就起源于那时,想要借这套科学仪器寻找古代宜居环境的证据,并寻找在其中生活的任何微生物的化学特征,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可知确实“不靠谱”。D项,根据材料一,我国探火思路转变,计划周密,实力雄厚,使用“胖五”运载火箭,搭载秘密装备等,足以得到探火靠谱的结论。
4.“胖五”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次使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采用液氧煤油和氢氧发动机、推力最大、运载能力强的新一代环保运载火箭。
5.答案:①(1-3)段,概述“胖五”的运载能力及其与众不同;②(4-5)段,我国本次探火任务及其条件需求,“胖五”担当此任务;③(6-8)段,“胖五”的研制历程,倾注了几代航天人的梦。
6.A(表明他尊重艺术,时刻把观众放在心上)
7.D(“际遇”在文本中体现不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属于过度解读,“再现了秦腔艺术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在文本中无体现。)
8.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②文章运用肖像、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1分)比如:“皮肤就慢慢塌陷了”,“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等写出来苟老师的敬业、认真。(分析1分)④文章从观众看戏的认真投入侧面刻画苟老师演戏的精彩。(1分)
9. ①从苟老师的角度分析,为在观众面前呈现最佳艺术效果,对扮相一丝不苟,为演出竭尽全力;耗尽力气传授绝技。苟老师代表了对传统艺术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表演群体。(2分)
②从易青娥的角度分析,易青娥认真学习苟老师的表演技巧,完成了演戏的启蒙,领悟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艺术能够薪火相传、枝繁叶茂。(2分)
③从观众的角度分析,观众在苟老师年轻时欣赏他表演,在苟老师年老时还在追捧他的表演,观众的喜爱始终如一,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2分)
10.(3分)B【解析】“宜”为“应该”之义,与“老”无法相配,应与“令去繁就简”相连,故排除A、D项。“复以老辞”的人是魏骥,不是“吏部”,“南京吏部”为一个词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C项。“时务”为“条上”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D项。
11.(3分)D【解析】错在“财政”,这是户部掌管之事。
12.(3分)C【解析】错在“退休后发誓向宋朝的杨时学习”,此意于文无据。
13.(1)司法官因为天旱慎重用刑,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当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重要词语“恤”“辟”"或”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他的儿子魏完带着他的遗言赶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这些礼金救济饥民,皇帝答应了这个请求。(重要词语“诣”“振”“许”各1分,句意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①身为臣子,要一心为国,不徇私情。②作为辅臣,其职责是为国家选拔贤才。③以公事为私事,不会有好的结果。(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魏骥,字仲房,是萧山人。永乐年间,以进士副榜的身份授职松江训导。他常在半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诸生感动而发奋,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皇帝召他修撰《永乐大典》。书撰写成功后,因为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皇帝对他说:“刘履节担任了九年御史,高皇帝才任命他做了这个官,这不是轻易任命给人的。“正统三年,召入试用为行在所吏部左侍郎,过了一年实授此职。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询问民众的疾苦。正统八年,改到礼部任职,不久因年老而请求辞官退休。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如果考虑到他年老,应该让他离开工作繁重的职位而担任工作简单的职位,于是改到南京吏部任职,他再次因为年老而辞官,朝廷不同意。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逐条上陈当时大事,大多被施行。景泰元年,年龄七十七,退休。魏骥做官总是按基本原则去做。在吏部时,有一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功绩授官。同僚打算答应他,可是魏骥坚持不同意。司法官因为天旱慎重用刑,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当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魏骥说:“这是妇人之仁,天道不合时节,正是这个原因。”依法断案后,天就下雨了。景泰初年,魏骥因请求退休养老到达京城。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找机会避开众人对魏骥说:“您虽然位居冢宰,然而现在没有在朝廷任职。希望您稍稍等待,您的事儿包在我陈循等人身上。”魏骥正色道:"你身为辅佐之臣,应当为天下推举贤才,不能偏私一个老师。"魏骥回来后对人说:“他把朝廷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这样怎么会有好结果呢?”魏骥端正厚道、谨慎,但性情刚劲正直,喜欢辨别明白君子和小人。(魏骥)常说:“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在家闲居,忧国忧民,此情到老而更加醇厚。萧山从前多水灾,有宋代的县令杨时治理湖堤的遗迹。魏骥倡议修筑螺山、石岩、毕公等塘堰,拦截江潮,兴修湖利。乡里人依赖它获利。
(魏骥)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侍奉担任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长而更加恭敬。有时戴斗笠行走于田间。曽遇到钱塘的主簿,仆隶呵斥他。他回答说''我是萧山的魏骥那主簿仓皇谢罪,安抚了他之后才离去。去世后,皇帝按照礼制赐予祭品,谥号文靖。他的儿子魏完带着他的遗言赶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这些礼金救济饥民,皇帝答应了这个请求。萧山的老百姓一直感激魏骥,到朝廷请求在德惠祠祭祀魏骥,来配享杨时。皇帝下诏说“可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思乡之情”错误。)
16.(6分)①“夹”字既写出松树的林立茂密,又表现了山的森然气象;(2分)
②松阴遮天蔽日,表达出人行其间的紧张恐怖感;(2分)
③“夹”字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且不落俗套。(2分)
17.(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8.D
19.C
20.B
21.示例:老字号赶“潮”创新是关键。
22.①传承老字号自带的文化属性和情感属性。②保持老字号原有的工艺内核。③有好想法、好创意以及坚持创新到底的魄力。④吸纳现代技术优势开展创新。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