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机制下,热门专业“生源带动”效应将会明显减弱,“专业洗牌”“生源危机”成为高校必须直面的挑战。
一、浙江省各高校录取选拔政策分析
1、自主确定按专业还是按专业类招生,专业类名称可根据高校办学需求进行自定义。
结合高校实际确定招生专业(类)在浙江新高考招生制度下,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考试招生模式,自主确定按专业还是按专业类招生,专业类名称可根据高校办学需求进行自定义。
如表1所示,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主要有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实施“跨学院按大类”招生和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实施“学院内按专业类、专业相结合”的2种招生模式。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求创新”的原则以及“前期按类培养、后期开展多样化专业教育”的要求,在浙江省实施跨学院按大类招生,其中最大的专业类跨6个学院,包含13个专业,招生计划数为475;杭州师范大学根据“在生源充足、招生一志愿录取率高的专业按专业招生的基础上,科学设计、稳步推行其他专业按类招生”的原则,在浙江省实施学院内按类招生,共有7个学院内22个专业按照8个专业类招生,其余专业均按专业进行招生。
表1 2017年浙江省部分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一览表
2、设置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
科学合理地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是高校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是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切入口,是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选考科目的关键环节。从统一文理分科向高校自主确定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转变,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实施意见》部署和《浙江省试点方案》规定,高校须提前两年确定并公布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范围。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向社会公布了《2017年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为保证充足的生源范围,普通类专业基本设置3门选考科目,艺术、体育类专业设置0门。选考科目设置中充分体现学校“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如化学类设置“化学或物理或历史”、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设置了“历史或化学或地理”。而以“理工科见长”的浙江工业大学除个别文科专业外选考科目设置均有“物理”科目,其中机械与工业工程类、土木类、土木工程(中外合作)三个专业(类)单独设置“物理”一门选考科目。
3、调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案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集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高考成绩为一体,共同构成学生综合成绩,并以此作为录取依据进行招考录取”的一种模式。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推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已有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8所高水平大学加入其中。2017年实施“三位一体”招生的招生院校数量较2011年增长25倍,招生计划数量增长32倍(见表2)。
表2 浙江省及部分高校近7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规模
(资料来源于各高校招生网站)
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自2011年作为“三位一体”招生试点高校,2017年两所高校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完善了“三位一体”招生方案,均降低了报考条件,杭州师范大学还调整了综合成绩评价要素权重比等(见表3)。
表3 2016~2017年“三位一体”招生模式一览表
(资料来源于各高校招生网站)
二、浙江省新高考录取数据分析
随着2017年浙江新高考的平稳落地,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改革方案得到了实践检验,生源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得益于新高考的“取消批次”和“文理不分”,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在浙江省一段投档率达到100%,比去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杭州师范大学一段投档率达到了97.5%,比去年增长了19个百分点。
1、招生专业(类)设置科学性分析
按照浙江新高考招生制度,考生以“专业+学校”的模式填报志愿,按专业(类)平行投档而且录取不分批次。在专业投档优先的制度设计下,热门专业拉动、带动冷门专业,进而为后者调剂生源的效应基本消失,冷门学科和专业将直接遭遇基于考生专业选择而带来的冲击。因此,高校自主确定是按专业还是按专业类招生的环节尤为重要。
(1)专业和专业类招生各有特色
浙江工业大学在浙江省内普通类招生12个专业类中有7个大类录取投档线在省属高校相同或类似专业(类)列第一。往年招生录取分数较低、一志愿报考率低甚至征求补报志愿的专业,今年列入大类招生后,录取分数有了大幅度提高。杭州师范大学在浙江省内普通类所有专业(类)录取投档线在省属高校同名专业(类)中排名均列前五,其中有13个按专业招生的专业录取投档线在省属高校同名专业(类)中列第一。
按大类招生的优势在于:对考生而言,给予了更多的选择权。专业类内包含的专业较多,进校后有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对高校而言,大类中“冷门”专业依托优势专业,免遭因“招不满”而面临的办学危机。
同时大类培养与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通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按专业招生的优势在于:对考生而言,可以直接被录取到自己心仪的专业,避免因专业分流而被调入不热衷的专业;对高校而言,能够招收到专业思想稳固,专业目标明确的考生,同时吸引高分考生报考。
(2)专业和专业类招生各有利弊
浙江工业大学专业类逐年扩大,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分差逐渐缩小,中间段分数也趋于聚集(2016年在录取平均分5分上下的生源比例文科为70.46%,理科为57.24%,而2017年在录取平均分5分上下的生源比例为52.82%);杭州师范大学前两年均按专业招生,2017年按专业和专业类结合招生,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分差反而扩大(见表4)。
按大类招生,录取分数呈扁平化,且专业类设置过大,可能不利于吸引高分考生。浙江工业大学所有专业(类)均在一段线完成招生计划,杭州师范大学有1个专业未在一段线完成计划,笔者认为如将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冷门”专业依托优势专业通过专业类的方式进行招生,则有利于提高“冷门”专业的生源质量。
表4 2015~2017年普通类专业录取分数对比
2、选考科目设置合理性分析
在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中,呼唤多年的高校招生自主权部分回归高等院校,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可以设置不同专业的选考科目规定。[13]然而,长期习惯于按统一高考分数录取的高等院校,2017年的选考科目设置是否合理?笔者对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录取的2017级学生选考科目进行了分析。
(1)选考科目分布整体较为合理
浙江工业大学各专业(类)学生选考科目纯理(三门理科)占34.2%、偏理(二理一文)占44.8%、偏文(二文一理)占15.1%、纯文(三门文科)占5.9%;杭州师范大学各专业(类)学生选考科目纯理(三门理科)占17.3%、偏理(二理一文)占38.3%、偏文(二文一理)占29.7%、纯文(三门文科)占14.7%。虽然两所高校录取考生的选考科目分布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对于“理工科见长”的浙江工业大学和“文理渗透”的杭州师范大学来说,选考科目分布是较为合理的,且符合高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特性显著的专业选考科目匹配度较高
浙江工业大学专业特性显著的电气通信与计算机类中物理选考科目占96.3%,药学类中化学选考科目92.2%,化工与生物类化学选考科目为90.6%等;杭州师范大学专业特性显著的物理学(师范)中物理选考科目占93.6%,历史学(师范)中历史选考科目占97.1%,化学类中化学选考科目占98.9%,地理信息科学中地理选考科目占92.9%等。由此可见,专业特性显著的专业录取的考生选考科目匹配度较高,有利于学生进校后的专业培养。
3、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效率性分析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三位一体”招生的学生专业思想稳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潜质且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改革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有效途径,是目前统一招考模式的有效补充,充分体现了招生改革的效率性。
(1)“三位一体”专业选考科目匹配度高
选考科目要求是高校每个专业必须设置的,不因招生形式的不同而改变,“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与统一招生考试的专业保持一致。杭州师范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从网上报名、综合测试到投档录取整个过程均按专业进行,笔者选取近三年在同一批次录取且招生量相对较大的小学教育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选考科目比例进行对比,发现“三位一体”录取考生的选考科目匹配度高于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见表5),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三位一体”考生专业忠诚度高,考生知识基础更符合专业录取要求。
表5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部分专业选考科目比例对比
(2)“三位一体”生源质量提高
按照浙江省2016年相关规定,学考成绩设A、B、C、D、E五个等级,E为不合格。A、B、C等按15%、30%、30%的累计比例划定,考生获得A等的比例从以往的20%调整至15%。故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报名条件均降低了对学考A的等级要求,但是从录取情况来看,两所高校2017年“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中浙江省第一段控制线以下人数较去年大幅减少,录取综合分较去年有所上升,“三位一体”生源质量较高考改革前有所提高(见表6)。
表6 2016~2017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情况对比
备注:杭州师范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分专业进行,仅小学教育和电子商务近三年在同一批次招生,录取数据可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