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知己间往往情谊深重,也或者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在生活中,你以什么为知己呢?
请以“以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拟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本题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提示语典雅而富有诗意,不仅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而且在立意上也给以巧妙引导,同时还暗示了最合适的文体—记叙文或叙事散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本题导语对“知己”含义已含蓄暗示,“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题目要求“以__为知己”,而不是“__”以“叙述主体”为知己。选材要锁定在成长过程中与某个特定的物(人)之间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载体上,才不至于下笔千言却文不及题。还要准确理解“知己”含义,这要求考生写出“叙述主体”与“物(人)”之间,情谊深重,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当具有某种特质之“人”遭遇某种特质之“物(人)”,两者气息相应、心意相通、神韵相合为“一与之定,轻易不移”的知己。若写物,此物已打上“人”的思想痕迹和情感烙印,成了“叙述主体”真正的知己,仿佛琴能懂别意、水能知人愁、花能解人语、月能悟人心一般,学生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所选之物要精巧、诗意、高雅。既然“以某物(人)为知己”,必然有一个相识、相交、相知的过程,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故事、情节,会有事件的起因、矛盾的升级,间或还有意外插曲,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行文要依托具体事件、特定场景,展开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情感变化。可采用倒叙,巧用插叙,突出主题,情节曲折。再者,要灵活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抓取人物瞬间青苔,摄取瞬间精彩,捕捉瞬间美妙的心灵感受,精心选择那些曾经让你感动的镜头,把它放大定个,于细微处显精神,将情感融入其中,以情动人。
另外,在思想内容上要积极向上,注意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以及字数的限制。
【立意】
(1)以古柳为知己;
(2)以水墨丹青为知己;
(3)以雨声为知己;
(4)以栀子为知己;
(5)以父母为知己。
【佳作赏析】:以雨声为知己
独爱听雨声,听雨声一曲,平和一丝,闲谈一缕,坚定一份,更听知己续续音,雨声,懂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
夜里独坐桌旁,面对着还未复习的试卷,颓然坐着,夜深的很,窗外的灯光和秋后的果实,一盏盏的沉了下去,心绪揉在墨色里,拧成一团。
突然,雨声四面来叩,长一根短一根的落着,如长短句的韵脚,不急不缓,如少女抚弦,低眉信手续续谈,放下笔听雨,心似为平和的雨声抚静,树影斑驳在窗台上,在雨的斜线里密密地织着,随着雨音,心平静了。
雨声如我知己,知我心之烦杂,慰我音之平和,雨声,懂我。
潇潇暮雨子规啼
在城里待久了,便也想念起了乡下的那缕闲时淡泊的心境,于是端午,回到故乡。
山景林空,细雨乍到,似迎故友,潇潇落着。树木翠绿明人眼,林间子规依旧啼。雾气迷蒙,雨音轻落,沿山而行,雨水夹香湿人衣,心似被这暮雨洗净了。于是坐在苍苔下,望雨丝飘飘洒洒而落,声音甚是轻柔,如与老友会晤,闲适淡泊之情油然而生,草木之间,各具闲淡之趣。
雨声如我知己,共赏山林闲淡之趣,彼此怡然,雨声,懂我。
夜阑卧听风吹雨
晚上,夜阑初至,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忽闻雨声卷风而至,似知己为我鼓舞助力。
于是启窗观雨,雨夹狂风飞散而落,湿尽发丝,鞺鞺鞳鞳,似马蹄正疾,声势浩大,如金珠落地,玉手拨弦,八音具备,节奏时起时落,时急时缓,雨音不绝,伴我笔墨挥毫,听着淋漓而至的雨,心中多了一份坚定。
雨声如我知己,鼓舞助威,坚定我决胜之心。雨声,懂我。
雨声如我知己,慰我烦忧,给我闲淡,赠我坚定。
雨声清扬兮临窗听,知己相悦兮续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