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河南高考作文,干货看这篇!「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8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8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宇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 “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次作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谋求发展”的话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永葆生机?这是一个现实性很强、值得思考的问题。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实践,传统文化在年轻的90后、00后中受到追捧,“国风”“国潮”已成为一大流行。

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依然可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生命力;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材料三是个反面实例,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据此,文章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 文化是民族之根,要深入学习、理解传统文化,品味文化之美,更新文化之魂。

2. 培养创新意识,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融合,传统文化永不过时。

3.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前提是尊重文化,向传统文化致敬。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曾说:“若无法置身洪流外,要在激流中生存并前行。”

元朝诗人张养浩有言:“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卢梭:当我们只遇到逆风行舟的时候,我们调整航向迂回行驶就可以了;但是,当海面上波涛汹涌,而我们想停在原地的时候,那就要抛锚。

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我们都可能面临各种“洪流”。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分别解读如下:

①是著名学者、翻译家叶廷芳在回顾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时说出的人生感慨。他经历了尤数坎坰与波折,在命运的风浪中颠簸,但是他始终主动出击,不放弃抗争与希望,在逆境之中创造出传奇人生。这句话可以提炼出,在人生与时代的洪流中,面对困境、坎坰、挫败等,要勇千挑战,激流勇进,逆境前行。

②是元朝诗人张养浩的名言。青年人在人生与时代的激流中,常陷入进退两难的焦虑与困境,从此句可以提炼出在面对困境时,要修炼进不欣,退不戚的坦然,进退皆能有为的豁达。不论是积极投身千时代大潮,还是守住自己一方天地,都要有所提升,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③此句阐述的是在“洪流”中应对困境的方法。或迂回前行,或原地抛描,要视环境与条件相机行事。

④是提示语,设置任务。让考生将三句名言综合起来思考:“洪流”具有比喻意义,它可能是时代的风浪、命运的波折、人生的坎坰等各种成长路上遇到的困境。该如何选择,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未雨绸缪。

【参考立意】

①激流勇进,才能开创未来。

②进不喜,退不忧。/进退皆有为。

③擎智慧之灯,掌人生之舵。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感知更容易被外界所塑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这是一道材料加任务驱动的作文,材料非常简单有且仅有一句话。意思是人的感知在现代社会更容易被外界所塑造,这大概就是讲的时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吧。比如电脑、手机的覆盖全球,人人都使用手机,不管是接打电话、聊天交流、购物娱乐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上,在小小的手机界面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我们个体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等等的确被外界塑造着,如果你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网络时代,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那么你就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外在的世界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你的灵魂,你的身体属于你自己,你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题干要求对有人说的观点进行评价,适合写成议论文,言之有理即刻。

参考立意:

1.外在世界有着强大的魅力或诱惑力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外在的世界固然充满着诱惑力,但是真正塑造自我的还是你自己。

3.既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又要听从自己灵魂的声音,塑造丰富完善的自我。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卫灵公》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义疏》也曾说:“人当思渐虑远,防于未然,则忧患之事不得近。”而《列子·天瑞篇》记载了一则这样的“远虑”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杞人的“远虑”被时人嘲笑,被讥之为“杞人忧天”。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有可能发生的地质运动,太阳、月亮、星星作为宇宙中的天体,也是存在撞击、消失的可能。如此看来,“杞人”之“远虑”,实属难得。

个人的安身立命,国家的长治久安,固然需要我们具备“远虑”的意识与行动,但联系“杞人”之“远虑”,我们理应有更多的发现与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举了有关《论语》的两个名句,指出“远虑”的重要性,认为“远虑”可以防患于未来,让人提前意识到潜藏的隐患,并提前解决掉危机。与此相对的是,《列子·天瑞篇》则对“杞人忧天”提出了批判:批评部分人不做好实地观察,而盲目担忧。而今天科学研究的发现,这说明人们并非一味地否定“杞人忧天”,否定的是无根据的“杞人忧天”。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对是否“远虑”不应一味地肯定,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我们应对是否“远虑”,要给出一个适当的前提条件。这个远虑,在思想上,是出于对未来切实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乱想。在行动上,也需要做好实地观察以切实观察到“远虑”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机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不管是不是“远虑”,都是正确的考虑。

【立意参考】

1.是否“远虑”,要看实际情况。

2.“远虑”与“近忧”应有效结合。

3.“远虑”,不应只“虑”,更应施行。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代文学家陆贽在他的文章《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中,有这样的话:“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意思是: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这两句话在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此题的话题是如何打动人。打动人是“体”,矛盾的两方是言语和行动。统一在打动人这个“体”上。

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为什么?正因为此,所以更应该用行动打动人。

但是,不能说用言语打动人不好,不行,因而进行否定,言语毕竟是打动人的方法之一,是做思想工作的方法之一,如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这都是著名的演讲,打动激励了无数人。

用言语打动人只是与用行动打动人相比效果差一点。作文,应该承认打动人言语是有作用的,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用行动打动人的作用更大。体现辩证思维。

其实,我想命题人的想法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既要说更要做。

作文,最好采用总分总式。总说打动人有两种方法,及其关系,提出中心论点。分说一,言语打动人。分说二行动打动人。分说三言语打动人与行动打动人的关系,双管齐下会更好。再总说,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