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广东高考填报志愿网我想说广东2021高考填志愿有变化!名师教你这样应对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日前,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志愿填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行。记者了解到,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不再设高分优先投档线,平行志愿投档中,所有考生、所有本科高校(专业)均实行一次性投档,即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院校专业组志愿进行投档。此外,今年广东新高考还新增“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

面对新的录取模式,考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提前做好生涯规划和专业选择?记者邀请了国际生涯规划师、东莞市教学能手、骨干心理教师、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东莞市瑞心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工作室负责人邓瑞雪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答。

平行志愿投档采取一次性投档

纵观今年的志愿填报规则,主要有两大变化。邓老师介绍道,往年本科批次分两次投档录取,第一次投高分考生优先投档线上的考生,待相关院校录取结束后,第二次投普通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的在库考生(含未被录取的高分考生优先投档线上的考生)。也就是说,填报志愿后,优先投档线上的考生进行第一次投档,未被录取的学生,与优先投档线下的考生一起,再进行一次投档。现在取消了优先投档线,意味着高优线上考生和本科线上考生均实行一次性投档,即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院校专业组志愿进行投档。对高优线上考生而言,少了一次在本科线退档重投的机会;对于本科线上考生而言,投档的机会没有增加也不会变少。

此外,今年广东新高考新增“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主要用于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以及其他有相应文化成绩要求的院校(专业)招生录取,符合条件考生全部投档给院校。有意报考特殊类型院校(专业)的考生需要留意该分数线。

看好自己的排位,遵循选科要求

本科批次不再设高分优先投档线后要怎么填报志愿?考生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邓老师认为,新的变化带来了填报志愿的新的机会和挑战,建议考生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了解今年志愿填报的报考模式、志愿数量和填报要求等相关信息。今年是广东省第一次实行“3+1+2”的选科模式后的高考志愿填报,新高考将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将拆分若干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在填报要求上,按照“选考物理”和“选考历史”两条线分开填报、投档和录取,这与以往的文科、理科的分类有所不同,不同学校的同一个专业填报要求也有所不同,不同学校有自己学校专业的选科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细心检索自己的选考科目所对应的学校和专业有哪一些,不能按照以前的文理科志愿报考逻辑进行选择。避免出现填报了该专业却因为选考科目不符合不能录取的情况。

其次,考生要注意区分名次和位次的区别,看自己的成绩排位,帮助准确定位。新高考实施后,普通类考生按照必考+选考的总分进行排序,每个考生取得一个“位次号”,考生的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等高低依次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考生填报志愿时候要注意,位次号不能等同于往年的名次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和对比。往年的名次号可以作为一些参考,但是不能照搬。此外,因为今年的招生采用的是专业平行优先选择的原则,而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有不同的选科组合要求,就会出现一个学校有多条最低录取分数线(对应位次),大家在填报志愿时候也要注意与往年院校专业录取分数线不能直接照搬。同时,要慎重选择是否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建议尽可能选择服从调剂,增加被录取机会。

最后,广大考生和家长要重视《指南》,认真研究、深入了解,只有在《指南》里的院校和专业才能填报。

尽早了解相关专业,做好生涯规划

对于现在高一高二的同学来说,填报志愿虽然还有段时间,但平时空闲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目标院校或相关专业进行一些了解,避免在填报志愿时“临时报佛脚”。邓老师建议大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一,考虑内部因素:从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四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专业,自身的性格特点是内向还是外向、偏好直觉思考还是重视细节、做决策时候是偏好逻辑分析还是情感判断、自己看重的人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分别是什么,自己能力优势和不足分别在哪里,将四个维度进行描述和对照分析可以得出自己相对合适的专业方向、最优的专业。

第二,考虑外部因素:报考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考生自身家庭环境和资源、父母意见等。考生可以从公共网络以及专业网站、相关书籍上检索或与行业人士进行访谈交流等方式去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借助父母家庭成员力量,帮助自己扩展对于职业社会和专业选择和发展的认识,将有助于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专业。

第三,结合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再做决策。决策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初步定位——行动尝试(比如利用假期亲身进行专业对应的职业体验、到相关大学参观、参与相关专业的线上线下论坛等方式)——修改调整——再决策”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循环探索才能帮助我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及对应的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到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高校招生计划、大学网站、学长学姐访谈、高校招生热线、招生咨询现场、高校教师、亲朋好友、相关书籍、网络搜索等渠道搜索感兴趣专业的相关信息,通过《2021年在粤招生本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查找什么院校开设有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通过登录开设该类专业的院校网站、校园贴吧,检索查询获得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方向、主干课程、对应的能力要求、就业去向、专业全国排名等信息,让自己的选择做到胸有成竹,稳定信心,为未来的生涯规划发展助力。

文字:肖郅朋

编辑:李世英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