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参考答案(11.30上午)
1.C【解析】因果关系不当。“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人人都是评论者已成现实”不是“文艺评论的生态遭到破坏,引发人为的对立和冲突”的原因。
2.A【解析】过于绝对。即使碍于情面,对某些问题也不见得避而不谈,更不见得把高帽冠于劣质作品。
3.A【解析】范围扩大。“论证了文艺评论能够……”中“文艺评论”扩大了范围,原文说的是“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
4.①材料一先列举两个事例,指出文艺评论的作用,进而引出论点:要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
②接着从并列的三个方面,运用比喻论证、引证、例证等手法论证了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的方法。
③最后一段收束全文,指出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在新时代的意义。
(第二点2分,第一点和第三点各1分。如果答“总分总”结构,或者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给1分。)
5.①论述角度:材料一从正面论述,材料二从反面论述。
②内容的侧重点:材料一重在论述如何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材料二重在批判骂杀与捧杀的乱象。
(第一点2分,第二点4分。意思对即可。)
6.C【解析】A项错在“旨在强调他们的身份和前来安居村的目的”,加引号主要是为了讽刺。B项错在“照应上文‘空了的村里’,写鬼子已把这里劫掠一空”。鬼子确实把村子劫掠了一番,但关小双老婆没有可换的衣服,主要还是因为她的衣服弄丢了。D项错在“认为是村长杀了他们”,无中生有。鬼子未必是这样认为的,他们绑村长,是因为三个鬼子是在这个村丢的,而村长是这个村的头儿。
7.C【解析】原文没有说要杀害村长,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们扭头看关小双和游击队打过来时的整齐一致。
8.①主题上:“红裤子”是女人的装束,听说鬼子来“宣抚”,吓得女人全都换下了红裤子,侧面体现侵略者的暴行给人们带来的恐怖的心理阴影;“红裤子”是战斗的诱因,关小双就是靠着红裤子诱敌深入,智擒鬼子的,也是穿着红裤子带领游击队袭击鬼子,抓获汉奸的;红裤子也是和平生活的象征,从女人不敢穿红裤子,到结尾“等将来太平了再穿”,放心地穿红裤子成为人们心中的期盼。(2分,答出任一主题即可得分。)
②情节上:红裤子是小说的线索,女人换下红裤子,男人穿上红裤子诱敌、杀敌,到脱下红裤子,换上灰军装,构成了小说的主线。(1分)
③表达效果上:红裤子作为小说的标题和开头,有设置悬念的作用;红裤子也给小说增添了故事性,使小说有了幽默轻松的色彩。(1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9.①关小双是主要人物,有名字便于突出人物形象,也便于叙述故事。
②次要人物没有名字,用汉奸、鬼子、日本兵、村长、司令、妇女等身份符号来称呼,人物更有广泛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③人物是否有名字要服从于小说的主题需要。本文以群体形象着力表现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以身份代表各自的阵营即可,没必要给次要人物一一命名;受小说篇幅限制,可将次要人物模糊化处理,使叙事更简洁。
④是否有名字要服从于小说的表达需要。在短篇小说中,受小说篇幅限制,不便于对多个人物形象展开具体深入的描写,可以将次要人物模糊化处理,使叙事更简洁。
(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10.C【解析】第一处,不应在“写”前面断开,而应在它后面断开,因为“写”与“传”是同一个词,表示传抄之意,而“写”与“鬻书者”相连后语意不通。第七处不宜在“言事者”前面断开,而应在它后面断开,“越职”是它的状语。
11.B【解析】错在“财政”,这是户部之职责。
12.D【解析】错在“相互勾结”,于文无据。
13.(1)如果他的话不合乎圣上的心意,在陛下这里(对陛下来说)就是听与不听罢了,怎么可以把这个作为他的罪过呢?(“傥”“圣虑”“安”各1分,句意1分。)
(2)大概是不敢辜负陛下对他们委任关注(重用)的心意(恩德),(结果)都受到诬蔑损害而被贬官,离开了朝廷。(“盖”“罹”“窜谪”各1分,句意1分。)
14. ①针对范仲淹被贬一事,欧阳修斥骂谏官高若讷不作为;
②高若讷大怒,将欧阳修的书信上呈皇帝;欧阳修因此被贬。
(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宋仁宗景祐元年冬天十月,任命范仲淹为礼部员外郎。范仲淹在这之前因为进谏废除皇后的事情而被贬到睦州,到这时候又召回京城。这时,御史台征召石介担任主簿,石介尚未到任,就因为议论政事而被罢官。欧阳修写信给中丞杜衍,责备他说:“石介的脚尚未走到御史台门前,已经因为议论政事被罢免,可以说是正直而无所畏避的人。度量石介的才干,不仅可以做主簿,简直可以做御史。” 杜衍没有采纳。景祐三年五月,范仲淹因为吕夷简执政,所进用的人大多出自他自己的门下,就呈上百官图,一个接一个地指着说:“进用或斥退近臣,不应该全委托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仲淹听说吕夷简不高兴,就写了四论献上去,大致意思都是指责并切中时弊。吕夷简控告范仲淹越职言事、拉拢人并结成朋党。范仲淹被贬职,做了饶州知州。集贤校理余靖进谏说:“因为范仲淹讥刺大臣,就对他大加贬谪。如果他的话不合乎圣上的心意,在陛下这里(对陛下来说)就是听与不听罢了,怎么可以把这个作为他的罪过呢?请收回成命。”余靖因此被贬官,监管筠州酒税。馆阁校勘尹洙呈上奏章说:“范仲淹一向忠诚,我与他有着亦师亦友的情谊,那么我就是范仲淹一党。如今仲淹因为朋党被治罪,我不能苟且免罪。”吕夷简贬尹洙到郢州监管酒税,不久让他改任唐州知州。欧阳修写信给司谏高若讷,责备他说:“范仲淹无罪而被贬官,您不能为他申辩,还厚着脸皮与士大夫们见面,出入朝廷,这是不再懂得人间还有羞耻之事啊!”高若讷发怒,把欧阳修的信呈给皇帝。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县令。当时朝廷大臣害怕宰相,不敢为范仲淹送行。只有龙图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到郊外为他饯行。有人以此来讥诮王质,王质说:“范希文是一个贤人,能够做他的朋党,幸运啊!” 馆阁校勘蔡襄作了《四贤一不肖》诗来赞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而讥讽高若讷。京都人士竞相传抄,卖书的人因卖这首诗获得了很大利益。契丹使者恰巧来到,买了这首诗回去,张贴到幽州馆驿。御史韩缜请求把范仲淹朋党人员名单张榜公布在朝堂上,来警戒百官中越职言事的人,皇帝采纳了。苏舜卿上奏说:“孔道辅、范仲淹刚直不阿,担任台谏之官,即使改任其他官职,也不忘进言以供采纳。这两个人,不是不知道闭口不语数年,就可以不费力地得到卿相之位。(但他们依然要进谏),大概是不敢辜负陛下对他们委任关注(重用)的心意(恩德),(结果)都受到诬蔑损害而被贬官,离开了朝廷。这让正直的臣子垂头丧气,让耿直的士人缄口不语,他们目睹时弊而不敢议论,这是大的祸患啊。”
15.B【解析】错在“意在突出船只之少”,诗人意在突出薛居士带书之多。
16.意思:
①年轻的读书人一定要不畏艰苦,努力读书上进,将来若有机会也能够建功立业;
②它是作者对薛居士读书的勉励,希望他不怕吃苦,最终功成名就。
作用:
照应题目的“读书”,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对薛居士的勉励。
(意思4分,作用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2)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3)示例: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狎鸥轻白浪,归雁喜青天。
故乡千里楚云外,归雁一声烟雨中。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无端添起思乡意,一字天涯归雁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只要有大雁归去的意象,能表达某种感情都可以。每句1分,有错字则该句不得分。)
18.C【解析】第一处,栉风沐雨: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语境内容是创业。第二处,养精蓄锐:保养精神,蓄集锐气。休养生息:在战争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动荡之后,所采取的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增加人口的措施。休养:休息调养。生息:繁殖人口。在语境中它是比喻。茶季,茶树在奋斗生长,茶季过后,它们自然要休养,所以用“休养生息”更好。第三处,不甘示弱: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语境仅仅是在说花开放,与“争取先进”之意尚有一定距离。第四处,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语境有赞美之意,所以用“错落有致”更合适。
19. D【解析】原句有两种语病:一是“并不规则的平整”搭配不当,“不规则”指形状,不能修饰“平整”;二是句式不当,“被”应改为“把”。把两种语病都修改正确的是D项。
20.①比拟(拟人):“气势汹汹地挤过来”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态动作,使山峰有了动感。
②“一根蓝色的棉线”兼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方法,既描绘天空的颜色,又突出了山峰之间天空的狭小。
(每点2分,第二条答“夸张”,分析合理也可得分。)
21.①温室气体猛增 ②碳排放达到峰值 ③只有加强宣传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群众中“高碳”行为普遍存在,所以要进行 “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
②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让他们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并参与环保活动尤为重要。(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3.立意角度:①个人与国家的关系;②祖国在我心中(热爱祖国);③强国有我,青春献给祖国;④国家实力与人民利益;⑤坚持与发展;⑥今天强国护我,明朝强国有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