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考数学难度较大的试卷离不开江苏卷,而说起江苏卷就离不开一个传奇人物葛军。他的传奇成就来自于他所参与命题的高考试卷。
据“数学帝”葛军澄清,他首次参与高考命题的书卷是2004年江苏卷。那么作为奥数高级教练的他所参与命题的高考数学试卷究竟有多难呢?这样说吧,别看压轴题,看了你会怀疑人生。
好了,话不多说,接下来就和豆豆老师一起来看看2004年高考江苏卷数学究竟有多难。
17题,三角函数题型,作为大题的第一道题,难度并不是很大,简单的变形之后便能求出sina与cosa的值,那么最后计算sin(a-π/3)就很容易了。
18题,考察立体几何相关知识,作为立体几何题型,如果不采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那么添加辅助线几乎必不可少。如何添加辅助线便是我们解题的关键。以第一问为例,要求AP与面BCC1B1所成的夹角,那么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AB是垂直于面BCC1B1的,那么角APB便是我们所寻找的角度了。在求解这类型大题时,一定要结合图形,重点关注其中涉及平行、垂直的特殊关系。往往这些特殊关系就是我们解题的突破口。而第二问要证线线垂直,那么可以通过证明线面垂直来间接证明线线垂直。第三问要找点到面的距离,那么如果能证明过该点的线段垂直于那个面,那么该线段便是我们所求的距离了。
19题,尽管19题文字较多,但是他的实质实际上就是考察我们线性规划的知识,根据题中要求,列出不等式组,然后绘制出示意图,找出可行域,再判断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即可,难度不大。
20题,考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第一问只需要要将已知条件代入题干中的等式即可求出答案。而第二问就得注意了。首先为什么要先取两个k值呢?因为我们有a1和d两个未知数,所以需要两个方程来求解。针对后续求解过程中出现的多个a1、d取值,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才是这道题容易犯错的一个点,因为讨论情况较多,容易出现漏网之鱼,此外计算时也得给外细心。这道题思路不是很难,难的是过程的严密性和细心程度。
21题,圆锥曲线的相关知识,这道题有一个很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定比分点公式。如果能记住公式的话会节约不少时间,当然你记不住公式也可以老老实实地去算,只是花费的时间更多而已。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题中告知的是模的关系,而单纯讨论向量,因为向量是有方向的,所以得分情况讨论,从而就会得出几个k值。不少考生当初就只想到了一种情况,从而导致丢分。
22题,压轴题。可以说这道题算是奥数难度。三道证明题,一环扣一环。估计不少考生当初看到这么长的表达式后都没有继续做下去的欲望。说实在的,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和你们的感觉一样,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这个表达式这么长。不过真的动起笔来也并非是无从下手。
在不等式的证明当中,我们运用最多的便是缩放法。这道题也不例外,第一问的证明就是将题中告知的两个不等式结合变换,最终利用两数之差小于等于两数之差的绝对值,从而变成我们想要的目标函数。
而第二问比较巧妙的点在于利用f(a0)=0这个点,将原本的f(a)写成[f(a)-f(a0)],这样就和我们题干已知的不等式给套上了,所以这个点便是我们这道题的突破口,可惜真正解题时,很少有人能够想到。
第三问和第二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利用f(a0)=0这个点,将表达式凑成我们题干已知的形式,从而变形缩放,最终得出结论。
或许现在看来这道题难度似乎还能接受,但是豆豆老师认为,绝大多数考生在解题时,看到这么长的表达式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放弃。要从众多表达式中发现规律,沉着进行题目分析的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这道压轴题接近奥数难度的原因。题干长,表达式复杂,题意难懂,3问都是证明题,这几个因素一起成就了这道让人头疼的压轴题。
总的来说,2004年高考江苏卷数学难度较高。尤其是18题立体几何和22题压轴题。都不是那么容易得分。尽管18题,看了解析后似乎感觉简单,但是真正在做题时,一般人很难想到那样去做,所以这两道大题的失分率也蛮高。
不知道大家对于2004年高考江苏卷数学怎么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