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端午节信息我想说端午节中包含的文明智慧

作者:谢茂松

端午节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百姓日用而不知”,包含着极为深刻的中国文明原理与智慧。

首先看端午节之得名。端午节在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农历以天干地支来记录,农历第五个月为午月。“端”表示初,五月初一到初五为端一到端五。初五也是午日,五月初五就是午月午日,端午节因此又称“重午节”。这与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重阳节”类似。午代表阳、阳气,故重午为至阳,代表着阳气最盛,阳气在仲夏的端午节生发到极致。而夏天,包括农作物在内的万物在生长,这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端午节在天象上,是二十八宿的东方苍龙七宿的主星“大火”,即心宿二,上升到正南方天空的中天,这就是《周易》乾卦九五爻的“飞龙在天”。乾卦为《周易》之首卦,象征天和天道的运行,即“天行健”;而“人道”取法“天道”则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即是“天人合一”之根本所在。天道的运行,又以龙从地下到地上再飞升于天来象征,这也就是东方苍龙七宿一年四季依序在东、南、西、北天空的运行。

中国先民通过观察苍龙七宿的位置,也就知四季变化,同时知农时。苍龙七宿在春天农耕时,慢慢上升于东方夜空,露出七宿之首即角宿;在仲夏端午节农作物生长之时,升至正南方夜空的中天最高位置;秋收之时开始在西方夜空往下降落;冬藏之时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以下。故而端午节与二月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便能更好地理解。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苍龙七宿于仲春二月初二开始出现在东方夜空,这就是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苍龙七宿继续运行,往上升,到端午节上升到最高位,即乾卦九五爻“飞龙在天”,九五爻既正且中,代表“中正之道”。这正是中国文明的核心原理,强调阴阳的和谐平衡。

乾卦九五爻“飞龙在天”表示天下大治,九五爻的天下大治来自于从初九爻开始的不断累积,办好自己的事。九二爻“见龙在田”是有所作为,在其之前的初九爻“潜龙勿用”表示在自身势力微弱时,不宜主动向外发挥作用,但这并不等于无所作为。潜龙之谓潜龙是在于“龙德而隐者也”,是在修身养性,默默壮大自己。《周易》一卦内部又为上、下卦,九三爻要由下卦上升到上卦,在上下之际,最是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这就是九三爻爻辞所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是说君子终日精进不已,从早到晚都戒慎恐惧如有危厉,所以最终能够没有咎害。

理解了这些深刻的文明原理,我们就能真正理解端午节的来源与衍生所在。赛龙舟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近于端午节的本意,即与“龙”之天象、天道联系在一起。龙代表着阳气,赛龙舟祭祀龙,则象征着扶持阳气、正气,从而能使农作物生长。龙代表着运行雨施,雨水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祭祀龙则代表着中国文明中“回报”的深刻原理。端午节与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与龙一样、具有“龙德”的君子。龙在乾卦表示阳气、正气,表示君子以及君子之德行,故而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是端午节的衍生、扩展之意。但本意与衍生意二者又是完全一以贯之的。这本身也是中国文明天人合一的要义所在,即端午节既祭祀代表天道之“龙”,又纪念、祭祀代表人道之“君子”的屈原。这就是中国文明最重视的家国情怀所在。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们还可以理解端午节的更多一层意义。端午节习俗是家家悬挂艾草、菖蒲、桃枝,并以之煮水沐浴,还有喝雄黃酒、吃灰水棕即碱水粽。这些都与中医在夏季祛病防疫的预防措施有关。中医对于疾病的理解是天人相应的思维,即四时的阴阳之气与人的身体相应,若四时的阴阳二气不平衡,过或不及,人就容易得病,甚至出现四时之疫。四时之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之气该藏而不藏,出现暖冬,各种病毒就会跑出来,就容易发生疫情。基于中医的独特思维,排毒清肺汤在疫情治疗中起到了显著疗效。其原理,正是扶持阳气,即阳气、正气存乎中,则邪气不能干。

除此,端午节还包含着中国文明中阴阳消长、转化的极高明的辩证思维。端午节在阳气达到极致,“飞龙在天”之时,阳极而阴生,乾卦九五爻之后为上九爻的“亢龙有悔”,亢则为过,这就出现“一阴来姤”之姤卦。姤卦在表示一年12个月阴阳消长的《周易》十二消息卦中正是在5月。这也正是端午节在很多地方被视为毒五月、“毒月毒日”的深层原因所在。中国文明对“毒”的理解是不正、不中之气,阴阳二气之过或不及都是不中正。上九爻“亢龙有悔”是由九五爻的“飞龙在天”之“中正”转向了“亢”之为过,以及阳极阴生之“有悔”而有“毒”。百姓不明所以,其中要义正在于端午节处于阳极阴生、阴阳转换的几微之际。有的人看到端午节“飞龙在天”的中正之道,有的人看到盛极而衰的细微苗头,两方面结合在一起看则是“执两用中”。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