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人真的需要激励,如果一家企业不去激励员工,可想而知这家公司会变得怎么样。那么,员工激励办法有哪些?想要一家公司长期发展下去,掌舵人必须要有灵活的方法,做到鼓舞士气和激发员工的潜能。
在企业管理中,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一直是许多管理者为之头疼的事情。激励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同时还会加快工作效率,让企业更快的发展。因此,企业只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武汉一家公司苦于员工迟到问题,生出一计:设“早到券”奖励员工早到,据说员工们响应热烈,效果不错。
这家公司的具体做法是:
- 公司将“早到券”提前藏在办公室各角落;
- 让早到的员工像寻宝一样进行一番寻找动作;
- 发现“早到券”者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或福利;
- 每天早到的员工只限找一张“早到券”,以先找到的为准;
- 每张“早到券”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过期作废。
而“早到券”的奖励内容,则包括:
- 上班不打卡2次;
- 抵消迟到1次;
- 调休1天;
- 可晚到1次;
- 奖励50元;
- 单休周免上班一次券
- ……
公司负责人称此举有效解决了员工的迟到问题,现在大家普遍比平时到得早了。
用“鼓励早到”来代替“惩罚迟到”的方法,着实让大家觉得新鲜,这样的激励创新也越来越多了。那么,从激励角度,正激励好还是负激励?顺人性还是逆人性?
这本无对错,关键在于深刻洞察被激励者背后的需求、动机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并找到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
越来越多公司,在玩激励新花样
紧紧盯住人性里的“恐惧”和“羞耻”,通过设置负激励考核——俗称“罚”,又称“大棒”政策是惯用的常规手段:
迟到者,罚!早退者,罚!出格了,罚!弄错了,罚!做坏了,罚!
“以罚代管”几乎是所有企业必备的管理“标配”。一是很省事,便于政策实施;二是成本低,效果貌似不错;三是震慑性大,利于控制。所以,相对于全面管理或分类分级的策略性管理而言,这样短平快的管理手段就自然成为企业惯用的了。
但这种惯常手段,常常会变成企业管理的“懒政”。首先企业擅自罚款的合法性值得商榷,若是罚不得效,则进入了“惩罚陷阱”:为了罚而罚,貌似创收了一笔“巨款”,却不达预期效果,更损坏了组织氛围。
而武汉这家公司用“鼓励早到”代替了“惩罚迟到”,无疑是一种激励创新,企业近年在激励创新手段方面的尝试还真不少。
“人性-激励”二元四象限模型
但不管是惩罚,还是以奖代罚,或是各种花样的激励创新,激励有没有效果,如何起作用,关键要看它是怎样和人性结合的。
我从激励的“正负”,对人性的“顺逆”两个维度,总结了“人性-激励”二元四象限模型,并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和大家共同探究: 在不同的象限下,如何“通过洞察人性,有效激励企业员工”的具体操作。
|“顺人性-正激励”象限:胡萝卜政策,奖励花样多!
在这个象限中,企业往往是顺着人性中的“趋利避害”,基于贪婪或进取的人性,采取了正向激励的方式,习惯上我们称之为“奖”的各种形式,诸如给奖金、给车子、给房子、给职位、给荣誉等都属于此范畴。其中,企业中的股权激励以及华为的TUP激励计划,则是一种高级的玩法。
当今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的管理。
如世界上最大的义工组织之一,由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曾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建立的“垂死之家”,每年都吸引着很多全球义工人士前往加尔各答提供免费服务,没有任何物质回报,很多义工可以在那服务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这个组织本身的影响力、代表的价值观及精神在激励着他们自我驱动地从事着这一项工作。
应用到企业,同样需要确立正当而吸引人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开发工作本身的意义,以此获得员工的认同,实现员工的自我激励。
人作为个人生命,其需求多样,员工的需求是激励的基础。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深入挖掘员工内心的各种需求,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人的特征,找到对方内心的需求,然后再以此进行相应的激励,这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领导和员工要以诚相待。你在哪方面信任他?事实上,你从哪个方面勾勒出他的意志和行为的方向和轨迹。因此,信任已成为激励和诱导他人意志行为的重要途径。
情感激励必须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才能提高领导艺术水平。一个领导者能否成功,不取决于是否有人愿意为你而战,而在于是否有人愿意为你而战。需要注意的是,让人们对生死达成一致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句爱的话。一个关心的举动,几句感慨,几滴伤心的眼泪,比一个高官重要一千多倍。在管理中运用情感激励的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
围绕这些需求,再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这样的激励才最有效果。
结合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企业一般员工对薪酬、福利更为关注,骨干人员除了侧重薪酬之外则对各类奖励、个人发展、荣誉感等有需求更为平衡,而中高层管理岗位,对薪酬福利等基于生理、安全、归属需求类的激励手段产生了较大的边际递减效应,更对荣誉或进一步发展等激励方式来满足自我。
关注企业对员工激励方式的演化。
激励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之本质没有变化,玩法却花样百出,由原来单线条的现金奖励升级为现金与实物相结合的平面奖励,由单一的物质奖励优化为综合性、多元化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立体奖励,不仅有实物,还有服务类、荣誉类、特权类等奖励形式,覆盖个人或家庭。
将这些多元化的奖励类别融合在一个激励活动中,考虑到人性里的进取心、好玩性、娱乐精神以及激励实效,需要一个高明的设计和实施。上述几个实例都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和灵感。
激励无止境,关键懂人性!
任正非一直强调,基层员工要有饥饿感,中层员工要有危机感,高层员工要有使命感。这里面实际上就是对人性底层需求和背后动机的深刻洞察。
人性之下,激励既是一门充满设计感的大学问,也是一门常做常新的长课题,值得深入实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很多案例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激励,都是深刻理解人性本质的;而失效的激励,往往都是偏离人性的,起码对人性没有个精准的识别或洞察。
互联网经济条件下,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员工对传统的单一激励措施愈发无感,早就厌倦了俗套的激励手段(发现金、发实物、体检、旅游等),呼唤更加多元化、复合型的激励组合拳来讨好他们, 比如腾讯的54张福利扑克牌,总有一张令你心花怒放;字节跳动让员工成长、鼓励独立决策、塑造坦诚沟通的氛围等。
即使传统行业,能拿得出手的激励也不再是传统的样子了,如海底捞的“给员工父母发工资”、“结婚送嫁妆”等,一时成为业界美谈。
只有深刻洞察被激励者背后的需求、动机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才能找到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
当然,激励涉及成本问题,没钱就不能激励了吗?显然不是,花费从少到多,下面这份激励菜单送给你,直接拿去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