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顾名思义造句看这里!从容看生活,天地自然宽

【精彩导读】:汉代贾谊的《鹏鸟赋》里说:“通达的人看待世间万物,没有不合适的。”而《大雅·桑柔》篇中写道:“君子为人豁达,总是与世无争。”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和各色各样的人有联系,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心态平和,以达观的态度对待困境。古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外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通过提高修养,以应对不平之事,眼光放长远,不争一时之长短。老子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人一生能达到的高度,不是单看你有多聪明,而是看你有没有豁达的胸襟,顽强的意志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心中没有不平事,说话做事才能心态平和。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散着清香,只要能使心中有真实感受,而且思想纯洁意境空灵,就会忘掉一切烦恼超脱形骸困扰,如此才能使自己逍遥游乐在生活中。



早上好。我们知道,老子教人们“虚”、“静”的生存智慧。“虚”是空,空是通,通是灵,灵能动。所以叫做虚空,所以叫做通灵,所以叫做灵动。“静”是清,静了就能够清,清了就能够明,明了就算得上一个智者了。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你在冤屈的时候,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他继而进一步阐述他的看法:“在遭遇患难的时候,内心却处于安乐;在身处地位贫贱的时候,内心却达到了富贵;在受冤屈而不得伸张的时候,内心却是居于广大宽敞的境界,就自然会无往而不泰然处之了。心底无私,天地自然宽。”人的一生怎么可能不遇上一点曲折,不被别人误解?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要豁达大度,不要以一事一时的不顺利为念,应该看到社会的发展,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了委屈、冤屈,自然要倾吐,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不能被委屈、不公的待遇、不平的遭遇所困扰,无法解脱,什么事都没有心思去做,整天沉溺在自己的不平遭遇之中,仿佛你是天下最悲惨的一个,这是不行的。面对这一切,应该心胸放开,眼光放远,不以委屈为念。

《劝忍百箴》中谈到忍不平时认为:处在不平的状态就会发出声音,这是物理的常性。豁达的人目光远大,与世无争,尽管别人得到的东西很多,给予我的却很少,我也能忍,不去争讨。别人自视圣明,却认为我愚笨,我也不去计较,依然能忍。优待别人而轻视我,我不看重待遇,同样能忍。别人不能忍受,争斗引起大祸。我的心境淡泊寡欲,不怨恨也不愤怒。他强大而我弱小,应该看到强弱一定有它的原因;他兴盛而我衰微,那也是盛衰自然有它的定数。人在很多时候能战胜天的意志,而天的意志也常常能左右人。世态炎凉不定,而我的心境却常如春天般温和。唉,怎么能不忍呢!

这里反映了古人对待不平的态度。首先,人的一生中随时可能陷于不平的境遇。要忍受自己所遇到的不公平对待,心胸要宽广,不去计较那些小事,而应自我完善。其次,既然知道自己遭受不平时心中难免气愤,所以也应该能够理解他人在遇到不平时的心态。三是要平等对人,不能由于自己的行为造成别人处于不平的境地,这是忍不平的另一个方面。最后,作为一个统治者或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应该不因私废公,以偏盖平,执法要公允,不能枉法徇情。这也是不平之忍的内容。

人遇到不平,就会像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讲的那样:“一般来说,物体处在不平的状态就要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无声,风吹就发出了声音,水本来无声,风吹就发出了声音,金石本来也无声,有人敲击就发出了声音。人们之所以要说话,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不平在心中,所以不得不出口为声。”不平则鸣,这不是不能忍不平,相反是谋求消除不平的办法之一。“鸣”也要有分寸,要鸣的是不平,这就有一个向谁“鸣”的问题,向那些自以为他是天下最为公正的人去谈这个问题,他会置之不理,向明白事理的人去讲,他才能帮助你消除不平。

有些人,不明白什么是不平,什么事情只要有好处,他自己要得很多,而给别人却很少。自己视自己为高高在上的圣人,却把别人看作地位卑贱的蠢人。

故此汉代贾谊的《鹏鸟赋》里说:“通达的人看待世间万物,没有不合适的。”而《大雅·桑柔》篇中写道:“君子为人豁达,总是与世无争。”其实我们也看到不平的产生是由于自己对他人的境遇高于自己过于挂在心中,才越觉得自己的境遇不佳。而人往往在看自己的才能时,过高估计自己,看待别人的功劳时,却又低估他人的实力,这样心中就更不满于自己所持有的一切,气恨于心,不满流露于言辞之中。

因此,正如《淮南子》中所讲的:“怨人不知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已也。”遇到不平之事,要善于忍耐,处理好这种事的最佳方法就是自己用行动改变它。

有些人好与人争长短高下,结果是满足了自己的脸面,却失去了和气。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不争之道,因为这样可以使你减少与人碰撞的机会。喜欢争来争去的人多半不自信,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争也不让,是他的就是他的,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别人争不去也抢不走。不是自己的,争也争不来。

喜欢争来争去的人多半为他人做嫁衣,不争之人往往能利用别人为他争来想得到的东西,并以不争之事实成为没有争议的人。老子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这个意思。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和各色各样的人有联系,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心态平和,以达观的态度对待困境。古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困境多,顺境少,是一种普遍现象。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对困境失去理智,情绪失控呢?外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通过提高修养,以应对不平之事,眼光放长远,不争一时之长短。曾国藩开导家人和邻里因修房地基而发生纠纷的事,有个让墙的故事流传甚广: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日秦始皇。有这样的胸襟,又何尝不能笑口常开,云淡风清呢?

比如诸葛亮的空城计,没有对情绪的良好控制力,没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修养,从何谈起?古往今来,有许多杰出的风流人物都是因为自控力而流芳百世,关云长谈笑自如刮骨疗伤;刘伯承不用麻药开刀治眼。这些伟大人物能忍常人所不忍,也就能干常人所不能干的丰功伟业。现代社会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生中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以前人们认为的那样完全靠智商,也要靠情商。换句话说,你一生能达到的高度,不是单看你有多聪明,而是看你有没有豁达的胸襟,顽强的意志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古人造句,最妙是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心中没有不平事,说话做事,才能心态平和。这四个字,品之愈久,滋味愈长。

念净境空,人心真境。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人只要在内心维持一种真实的境界,没有音乐来调剂生活也会感到舒适愉快,不需要焚香烹茶就能使满室散着清香,只要能使心中有真实感受,而且思想纯洁意境空灵,就会忘掉一切烦恼超脱形骸困扰,如此才能使自己逍遥游乐在生活中。

图片源于:TOPIT.ME

背景音乐:恬淡生活——新诛仙

摘自掌阅书城《品国学:悟人生智慧》孙朦 著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中华国学其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论是做人的准则,还是为人的心态,不管是交友的态度,还是说话的技巧,我们都可以从孙朦编著的《品国学:悟人生智慧》这本书中找出答案。)

本文内容摘选自掌阅签约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手机下载掌阅iReader,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