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钢盔,手抓扶手爆发式起跑,从冰面一跃而上后“贴地飞行”……有冬奥会最刺激项目之称的钢架雪车,2月11日晚上演激烈角逐。中国队选手闫文港顶住压力,一次次冲入“雪游龙”赛道……
第三滑结束后,闫文港的排名位于第四位。接下来的最后一轮比赛,至关重要。
正在天津市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观看比赛的闫文港母亲杨书颖,却在这一刻躲进了休息室,默默等待着比赛结果。“他的比赛速度太快,拐弯时还会有磕碰,真的太揪心……”
闫文港蹬地、推橇、跳车、滑行……一气呵成,他的最快时速已经接近130公里。当闫文港摘取铜牌、创造中国钢架雪车冬奥会最佳战绩的消息传出,休息室内,杨书颖终于将一直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他从小就有一股敢闯敢拼的艮劲”
赛后,杨书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诉说了她当时最真实的心情。
“妈妈没有你坚强,甚至连你的比赛都不敢看,躲了起来,妈妈要向你学习。妈妈以前偷偷想过,要是平安滑下来这次,咱们就不滑了。但是每次你成功、平安滑到终点的时候,看到你的怒吼,看到你的笑容,我知道那才是真正的你。因为你,我也变得勇敢。妈妈为你们加油!”
提及这位“勇敢者运动”中的突破者,杨书颖在信中写道:“你从小就是一个胆子非常小的孩子,你能克服这些危险,还有心里的恐惧,只因为喜欢这个项目。”
闫文港出生于1997年,虽然胆子不大,却“从小有一股敢闯敢拼的艮劲”。
△小时候的闫文港(受访者提供)
一天,杨书颖回家发现,闫文港把家里的被子抱到院子里,还架了两根竹竿。她一问才得知,闫文港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学校运动会的跳高项目,回家就练了起来。一次尝试,竟成了闫文港运动生涯的起点。
△小时候的闫文港(受访者提供)
随后,闫文港进入天津武清区体校田径队练习跳远。7年的跳远生涯,让闫文港练就了出色的爆发力,而这也正是钢架雪车起跑阶段必需的身体素质。
△闫文港的体育竞赛注册证(受访者提供)
2016年,在天津田径队训练的闫文港,被选拔进入国家冰雪队备战北京冬奥会。
在得知儿子入选且愿意改项后,杨书颖对这个“惊险刺激”的项目心存疑虑,但见儿子已经做好决定,她还是选择默默支持。杨书颖曾亲手给儿子缝制了一个鞋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她希望这个鞋袋能保护儿子远离划伤风险,更以此寄托着母亲的思念。
“只有身体变强了,心理上才能真正变得强大”
训练初期,钢架雪车对于闫文港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回忆起最初练习钢架雪车的日子,闫文港坦言,自己是咬着牙挺过来的。
面对时速动辄过百公里的钢架雪车,闫文港第一次赛道滑行其实是被教练“推”下去的。一趟滑行下来,上橇之前的紧张,在终点变成了一股难以形容的畅快。
因为动作不熟练,闫文港全身被撞得淤青,可第二天仍要继续训练。如此日复一日,整个冬天,他身上的肿痛和淤青从未褪去。闫文港心中的信念是,“只有身体变强了,心理上才能真正变得强大。”
△训练中的闫文港(受访者提供)
而在母亲这里,他更不会多提一言半语。“他总是展现出坚强、让我感到阳光的样子。老是‘美美的’、一排牙露出来的样子……”
随着年复一年的比赛、训练,闫文港滑得越来越快,闫文港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个项目。他还曾和教练笑称,这个项目之后,不会再有害怕的了。
△2021年5月,闫文港在上海体育学院训练,备战北京冬奥会。
逐渐娴熟的技能、日趋沉着稳重的秉性,让闫文港在钢架雪车赛场上闪闪发光。
△2021年5月,闫文港练习冲刺,备战北京冬奥会。
■下一个目标:变得更强
闫文港练习钢架雪车6年来,不断缩小着与对手,甚至是与偶像之间的差距。
北京冬奥会,闫文港不仅登上了领奖台,还战胜了与他同场竞技的偶像——拉脱维亚选手马丁斯·杜库尔斯。“他一直是我的偶像。在每场比赛当中,不管是推橇还是滑行,都极其稳定。”
赛后,闫文港感慨道:“竞技体育真的是拼搏就会创造出奇迹!”
每一次不懈拼搏的背后,都有来自家人的全力支持。闫文港在社交平台写道:“感谢妈妈的支持与陪伴,我会继续加油努力。”
△闫文港和母亲杨书颖(受访者提供)
在钢架雪车破百公里的时速下,我们难以窥见钢盔下闫文港的表情。但从进入赛道的那一刻起,他就已将梦想和勇气融入钢架。
从闫文港身披国旗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起,冬奥奖牌榜上就出现了一个值得被记住的中国人的名字。
闫文港说,下一个目标是“变得更强”。加油,未来可期!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