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干货看这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重则残酷?轻则美丽?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一部非常出名的小说,情节围绕两男两女各自的精神与现实生活展开,从几人的矛盾中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比起故事,这部作品的哲思更为闪光,小说从尼采永恒轮回的神秘说法入手,着重对生命的轻重进行了思考,优雅的文笔使小说有别于晦涩的哲学作品,巧妙地借助人物暗示了观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小说主要的矛盾存在于主人公托马斯与其妻子特蕾莎之间,托马斯一方面与众多情妇幽会,一方面又深爱着特蕾莎,认为灵肉分离,具有双重性,即肉体上的不忠难以打破灵魂的忠贞,而特蕾莎则不能理解,她经受着各种噩梦的折磨,害怕丈夫变心,她认为灵与肉势必会相互影响,也在一次尝试后愈加坚信灵与肉的统一性。于是,为了远离托马斯的众多情妇,特蕾莎利用托马斯对她的同情与爱恋,促使其从布拉格迁出又迁回,又从城区搬至乡下,但无奈怎样也无法驱除心魔,在猜忌的陷阱里越陷越深,在文章最后才从宠物狗身上得到关于轮回的启迪,解放了心灵。

两人之中,托马斯无疑是轻的一个,他在离婚后卸去重负,倍感生命之轻,与多个情人约会,过着风流的生活,依循着自己对征服他人独特性的渴望,想象用手术刀从宇宙无尽天幕上切下细薄的一条。在与特蕾莎相遇后,他的生活受到了冲击,风流依旧但不再自由,心爱的工作也因她间接丢失,但他清晰的意识到这是他的宿命,这是一段出于偶然的邂逅,她就像是装到篮子里漂到他床榻上的婴儿,同样,也是负担,只是他不能放下,只能适应。尽管他放弃了一些东西,也背负了一些东西,但他并不十分痛苦,因为他的生命因此而真切。

另一个女性人物叫萨比那,是托马斯的情妇,因为早年的重负,她喜欢背叛与漂泊,喜欢生命的轻盈之感,她的父亲像个严苛的教徒,约束着她的一切,以至于长大后的她连国籍都不愿承认,在各国周游,害怕安定,极度渴望真实的自我,认为那才是真实的生命,甚至连坟墓都使她反感,认为那是灵魂的枷锁。但同时,这种生命之轻令她难以承受,因为那些背叛,虚幻,自由,都化作生命的缥缈,使她的信仰本身都如枷锁一般。

小说对很多心理进行了分析评价,尤其对媚俗有较大篇幅的论述。“媚俗是存在与遗忘间的中转站。”对于现实经历与存在的事物,我们在遗忘之前,会加以储存,在转化的过程中便加入了外界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所以文中的“俗”不像是我们现在定义的一些俗事,因为似乎给外物定义这件事本身就体现了人本身的占有欲,不见得雅,媚俗更像是人被外界的各种事物观念所影响,例如受到社会观念或者历史事实的影响,去依循社会趋势行事,在这个过程中,人会逐渐失去个性,无法从文化,偏见,外界眼光中独立,难以获得生命之轻,而媚俗本身也迫使我们体会生命之重。

那么,轻还是重?要做选择吗?或者说,能选择吗?适应环境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有些重量是我们必须去承担的,有些事实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我一直认为有一些形而上的事物藏在世界之后,这是我们生命要一生背负的重量,比如死亡,这个事实你必须承认,但我们可以卸下一些关于它的不必要的负担,那些焦虑,那些压力,那些折磨着自我却可以摒弃的观念,那些所谓的重量,有我们必须负担的责任,就像康德所说的道德准则,但那些过饱和的物欲,那些自以为是,那些不必要的情感纠缠,那些阻止我们轻盈起舞的重负是我们要抛下的。生命作为一个无从始终的神秘事物,它本身就带有缥缈的色彩,古往今来的每一个人都随着轻风流水逝去,是的,我们不认识他们,但人生意义的第一受众从来都是生命本身,而不是他人,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他轻盈的一面,不要因为外界而放弃自己的闪光,面对一条浊流,用好你的判断力,去抵抗它,而不是承受它。

如今,存在主义慢慢渗透进人的观念,我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米兰昆德拉在为我们敲一个警钟,即不要忘记生命的分量,是的,发现自我是好事,但不能任由自己飘向天空,人价值满足的前提是周围有一个明确的环境,因为我们似乎还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

再回到开端那个永恒轮回,不断再现的也许是人类,也许是文明,也许是历史,但对于群体中的单一个体而言,你不是一个圈,而是一条直线,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生存,去生活,去爱,去恨,去哭,去笑,我们无意中投入时间的永恒,但我们绝不渺小,对于你而言,生命十分可贵,这是做出轻重选择的前提,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明确的,至于选择的答案,也许就是你对这一切的意识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