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眼里,他们是衣着干净整洁的“白衣天使”,但其实,一般人躲之不及的脏、乱、累,才是他们真正的工作日常。护士工作三班倒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身体透支……今年的护士节,记者特地在凌晨他们交接班的时刻,走近这个特殊而平凡的群体,希望通过文字和照片,为大家揭秘何为护士,以及他们的日常。
急救中心护士的工作日常:
72小时待命是工作常态
5月12日2时26分,玉林市120急救中心铁路分站急救护士孔德莉出诊回来后,把出诊记录录入系统。
5月12日1时20分,记者到达玉林市120急救中心铁路分站时,该站急救护士孔德莉刚从福绵区出诊回到医院。还没来得及和记者打上招呼,孔德莉便忙着和医师一起把急救患者转至医院的相关治疗科室。
“这是今天(5月12日)第1次出诊,也算是昨天(5月11日)的第21次出诊记录。还好,患者在交通事故中只是受到轻伤……”在交接完工作后,还来不及喝上一口水的孔德莉随即告诉记者,在急救中心铁路分站,平均每天需要出诊20~30次,全年平均出诊5000~6000次,每月平均出诊里程不低于3000公里,最高峰时每年出诊8000~9000次。
记者了解到,铁路分站急救小组的班次分为2个A班和1个B班,A班为出诊班,B班则为备班(随时保持预备出诊的状态)。一辆救护车配备司机、医师、急救护士各一名。原则上,每一个班次的急救人员必须实行“72小时待命”状态,不得离开医院,接到出诊指令时必须在5分钟内出发。每一辆救护车上均安装有GPS定位系统,急救调度中心随时可知悉救护车的状态,按照就近原则进行调度。
每逢节假日,便是急救人员最忙碌的时候。孔德莉告诉记者,在节假日里,所有的急救人员都会开启“72小时大暴走模式”。在72个小时(甚至偶尔会超过72小时)里,每一名急救人员都会连轴转那样超负荷工作,吃喝拉撒几乎全在车上和路上解决,几天都没有睡过觉和洗过澡,所有急救人员的眼眶都是黑的、眼球都会布满血丝。“顶不住也得顶!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早一分钟到达现场,患者的生命健康便多一分保障。”孔德莉告诉记者,只有在路上时,急救人员才敢抓紧时间稍微歇一会;在加油站加油或在补充物资的时候,司机才敢抓紧时间“眯”一下。
在将近8年的急救工作中,孔德莉救助过很多患者,也遇到过很多令人感动与无奈的事情。令人感动的是,有很多次,孔德莉和同事在交通事故现场对伤者进行急救时,如果是下雨或者太阳太大等天气,旁边的市民都会自发拿出雨伞为急救人员遮雨挡阳。而令人感到无奈的是,有好几次,一些在半夜里喝醉酒的人乱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求出诊,而当急救人员到达求救地点时却发现空无一人,浪费急救资源;也有很多时候,当急救人员到达求救地点时,却发现醉酒者正在发酒疯,拒不配合急救人员救治,甚至动手打人,很多急救人员都被醉酒者打过。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选择了这一行,我就会坚持到底、无怨无悔。”孔德莉告诉记者,每当被救助的人重新拥抱生命与健康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慰藉。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日常:
哄得住人 更要挨得了打
玉林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护士杨玉冰给患者喂饭。
一直以来,外界对精神病人和精神病医院总有各种看法。在外界看来,精神病人难以相处、充满了“特殊性”,精神病医院则是遍布冰冷铁窗、让人感到凝重和不适……相比综合性医院的护士,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护士工作并不被人熟知。面对特殊的病人,护士的工作状态如何? 5月12日,记者走进玉林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二区,采访了在精神疾病防治第一线坚守了26年的护士杨玉冰。
由于受症状的支配,精神疾病患者会有各种各样的异常行为发生,也因此他们的攻击行为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杨玉冰刚进入精神科工作的第二年,在一次日常查房中猝不及防地被一名男性患者挥着拳头重重地打到了左眼眉骨处,皮肤顿时裂开鲜血直流。当杨玉冰反应过来的时候,这名患者已经紧紧地环抱着她,她用尽力气也难以挣脱。一旁的医师和护士见状,立刻上前制止患者,杨玉冰才得以“解救”。20多年过去了,那一道伤疤,至今仍挂在杨玉冰的眉头上。
还有一次,杨玉冰在哄一名在病床上躁动的女性患者吃药时,患者突然朝她踹了一脚。没有任何防备的杨玉冰被踹飞,腰部撞到隔壁病床的铁架上顿时红肿淤青、火辣生痛。杨玉冰只好强忍着疼痛,把洒落在地上的药慢慢捡起来,和其他护士一起耐心安抚患者,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其实,在精神病科工作和面对精神疾病患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虽然时刻防备的高度紧张会慢慢煎熬着我们每一名医护人员,但是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会让我们从容应对突发情况,更会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去接纳患者的不正常行为,不退缩、不回避。当患者发病过后慢慢清醒起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向医护人员道歉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杨玉冰说道。
在该院精神病科二区,记者看到,几十名精神疾病患者正在封闭式的病区走廊和活动室里活动,杨玉冰在患者之间来回穿梭查房,忙碌的身影不时闪现。
杨玉冰告诉记者,全院共有90多名患者,而该科负责护理患者的护士仅有10名。因为精神科的病房大部分都是封闭式的,所以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家属陪护,所有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以及生活起居都得由护士来完成。患者从早上起床洗漱到一日三餐,再到洗头、洗澡、换衣服、吃药等一系列临床护理和日常生活都需要在护士的帮助或引导下进行。
精神科护士的排班分为“治疗班”和“责任班”,治疗班主要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照顾日常生活起居;责任班则相当重要,所有患者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必须得到严防严控。一天深夜,杨玉冰仔细巡查完每一间病房的每一个患者后,并没有急于回值班室做记录。而是再次轻声返回继续细心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果不其然,3分钟的时间不到,杨玉冰发现刚刚检查过的病房里的一张病床上空了。杨玉冰随即进入病房迅速检查床底和卫生间,结果发现该名患者躲在卫生间里绑好了床单上吊自杀,杨玉冰马上施救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在该科的风采展示墙上,贴满了该病区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举办各种联谊活动的照片,照片上医护人员和患者像兄弟姐妹般交流时的笑容温暖了很多人的内心。
“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受症状影响飘忽不定,永远不知道他们下一秒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但患者内心也有柔弱的一面,他们会哭、会笑、会不好意思、会感恩,你对患者付出了爱,他们能感受得到。待到患者病情好转时,那一句真诚的感谢,就是对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安慰和肯定。”杨玉冰坦言,希望社会各界对医护人员多一份理解,对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份关爱。
儿科护士的工作日常:
爱心病区里的全职“妈妈”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爱心病房护士高慧静在查房。
在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有一个特殊的爱心病区。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收治在该病区里的儿童全都是由福利院转过来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孤儿。他们都患有各种先天性疾病而导致难以与人正常交流,生活起居也难以自行管理,全靠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及照顾日常生活。
“不少孩子刚到这里的时候,由于环境陌生而经常哭闹。我们刚接手护理这些孩子,也不懂怎样去操作,只好跟着前辈老师们一边学习一边自己摸索育儿技能。”5月12日,忙完交接班手续后,高慧静告诉记者,从学校毕业后,她便进入医院普通儿科工作,并没有接触过福利院的儿童护理工作。2013年,高慧静开始兼管爱心病区的工作时,还未成家和毫无育儿经验的她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爱心病区的患儿护理工作并不像普通病区的那样轻松,因为普通病区的患儿没有任何亲属陪护。目前,爱心病区共有51名患儿需要照顾,而整个儿科只有14名护士。这也意味着,每一名护士都要包干照顾爱心病区里好几个孩子。
“在爱心病区,最小的患儿才3个月,最大的患儿也有17岁。不管治疗和康复程度如何,年满18岁的患儿都会从爱心病区转出至其他科室进行继续治疗和康复训练。”高慧静告诉记者,她们最感到欣慰的是患儿治愈和完全康复后直接出院返回福利院,然后由福利院安排爱心家庭抚养,让她们正式进入有关爱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在爱心病区工作久了,很多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虽然有些患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感恩,但是每当一些患儿见到医护人员进入该病区时,便会变得高兴起来,发出各种声音或做出各种动作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记者在该科护士长文春梅和护士高慧静的带领下进入该病区时,一名约2岁的患儿见到她们后,随即站了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来,一直寸步不离地跟在她们身边。
“我们就等于是这些孩子的妈妈,我们便是他们最亲的人。”高慧静告诉记者,在儿科有很多未成家或还没有孩子的护士面对爱心病区的患儿,她们都展示出母性的关爱和社会责任感,克服一切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好这些患儿。久而久之,患儿自然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每当一些患儿准备出院时,医护人员都会感到有些失落。因为和患儿相处久了,很多医护人员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都舍不得他们离开。而一些患儿进入社会成长后,有时候会回来探望医护人员,感谢医护人员的养育之恩。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因为“使命”
许许多多医护人员
将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
工作中以及病患身上
为此忽略了自己的家人
也许,多一点体谅和理解
就会给她们无限的温暖
采写:傅盛
责编:冯榆
主编:宋建州
你还想知道的这些事
★妈,今天我想对您说......★一面来自千里之外的锦旗寄到武警玉林支队北流中队,兵哥哥,请查收!
★罚款5000文!玉林一市民因非法运营网约车,挨了……
★又危险又好笑!玉铁高速路上,一群“不速之客”与交警斗智斗勇……有视频!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