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读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的著作理论性强,晦涩难懂,又极为抽象,一般的人都不会去读,包括作者本人也坦承,以前连“研究的兴趣也没有”,偶尔逛书店,以80元的超低价格,购买了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黑皮精装版50卷,书店老板称其为“白占了地方”。侧面反映了马克思著作在一般的读书人眼里是没有市场的,曲高和寡。
那么这本书的作者韩毓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又是为什么要下定决心重读马克思呢?因为他的研究课题的——从长时间段历史去描述中国的改革和革命。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即是“富国强兵”,而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改革派王安石、张居正、雍正帝和洋务运动等等,都没有实现这个目标,达到富国与强兵的统一。所以作者其实是试图通过重读马克思,从马克思理论和视野角度,分析中国历史上兴衰的原因,探索当今中国的社会领域和金融改革的思路。
这本书不是对马克思著作的介绍或者翻译,而是以马克思的理论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思考和重构,其中很多的观点都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我读过以后,总体感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发展史最深刻、最透彻的总结,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他们科学回答了人类发展史上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的思想光芒四射,穿越200年的时空,照亮了东方大国的发展道路,而且将持续照耀下去。而个人学习马克思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在你感觉到前途迷茫的时候,在你生活找不到方向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会给你启迪,除却你的烦恼,开启你的人生智慧,让你活的开心而有意义。
本书的主要观点大集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听到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原来大学期间都学过这本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我们当时称之为“马政经”,以为是马克思建立的基本观点之一,而本书告诉我们:马克思的经济学不是“政治经济学”,而是“资本经济学”或者“金融经济学”,他对政治经济学是持批判的态度的,因为《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经济学的独到与伟大之处在于,他把经济学与哲学、历史贯穿起来看问题,一下子就揭掉了资本主义戴着的产业革命、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的面纱,抓住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
2、资本主义的诞生和消亡:资本主义体制建立的前提是跨国金融体系的建立,而跨国金融体系的诞生源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战争,为什么战争能促进跨国金融体系诞生呢?因为统治者想打仗就要花钱,“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是个很烧钱的活,统治者自己没那么多钱怎么办?就要借钱,谁有钱找谁借,谁最有钱?那些私人银行家最有钱。跨国金融体系实质上就是欧洲各个国家的私人银行家的联合。跨国金融体系会好心把钱免费借给发动战争的统治者吗?当然不会,是要收取利息的。那些统治者怎么兑付这些本金和利息呢?那就是发行国债、收税等等,而他们把这项本该属于国家的权力,转让给了跨国金融体系,于是银行家们就成了这些国家的债权人,具有了收税和发钞的权力。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美国白宫只不过是华尔街的代言人,他们是为资本服务的,美联储相当于中国人民银行,但是它们却是由12家私人银行构成的。资本追求的是利润和增值,所以资本主义存在一天就会对无产者剥削一天,剥削制度是一种落后的统治制度,随着人类的发展,无产者的觉醒和联合,必然会将资本的统治地位打倒,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就是马克思断言无产阶级终将取得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原因。
3、应该反对的是“资本主义”还是“资本”: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搞清楚几个概念。什么是资本?资本就是把一切社会财富转变为用货币表达的投资品。“以货币为完成形式的价值形态”,举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实质上就是财富的货币化过程。什么是“信用”,信用就是把一切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用作投资生利的工具。有了信用制度,资本就成了现代经济秩序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社会主义市场还是资本主义市场,都需要它。为什么要反对“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企图证明“不剥夺劳动者,不相应地把他们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协作、分工以及机器的大规模使用等等,都是不可能的”,马克思将这一发展方式称为“金融手段的异化”。其实就是剥削和制造贫富差距的合法化,这当然是要反对的。而资本、信用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自由的工具、也是奴役的枷锁;既造成了空前的压迫,也孕育着解放的潜力。所以,归根结底看它为谁所用,如果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资本和信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就要支持它,否则就要反对它。
4、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本人很少用“社会主义”一词,常用的是“共产主义”这个词。大概是因为他没想到自己创立的社会制度体系,会在自己死后几十年,建立起苏联和中国这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今日之中国,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展的如此完备,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如果他能看到,我想当时他一定会针对“社会主义”这一制度形式深入研究,多着笔墨的。马克思所看到的“社会主义”,是小生产者自由竞争,对抗大资本家的一种学说。
共产主义比较通俗和形象的理解,像是这样的:人类在“旧石器时代”,财产共有、按需分配,是为“原始共产主义”;后来堕落到不平等的阶级社会中,在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下,在遥远的未来,再次在更高层次上进入“共产主义”时代。我本人之前也是这么理解的。
而马克思眼中的“共产主义”,并不是这样的。而是整个社会的运转,是为了让资本为劳动服务、为劳动者服务的,实行的是打破了资本和金融垄断的形式的真正的“个人所有制”,是靠个人劳动挣得的“私有制”,相互之间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互助合作”的关系。这样的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彻底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压迫,劳动才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所有的联合起来的资本、生产资料,只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而已。
5、重读马克思对中国当今社会的意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共产党探索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读懂了马克思主义,也就读懂了我们党的政策,读懂了中国的未来,人一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未来,对于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现今中国来说,马克思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要牢牢掌握金融主动权。作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体制,丢掉了金融管理权,就丢掉了人民的主权,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就不保。失去了税收和发钞权,也就失去了发展的主动权,国家就不稳定,人民也就不幸福。二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坚决杜绝制造业空心化。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没有制造业,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就没有经济的真正发展。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指出,2020年中国工业在防止疫情和恢复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和种类齐全的产业链,保障了防疫抗疫的物资供应;工业率先复工复产,拉动了GDP由负转正。他提醒,近些年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将会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其中,全国工业占比2006年-2019年由42%降到32%,同期制造业占比由32.5%降至27.7%。中美贸易战,美国面对疫情的物资短缺问题,疫情防控问题,都十分现实地提醒我们依靠金融手段,玩资本空转的数字游戏,最终将伤害自己。三是必须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替代消极的财政政策。中国古代王朝,长期奉行的是消极的财政政策,压抑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不通过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必然难以保持增长,我国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财政经验,可以从容应对各种经济危机和风险,以去年爆发以来的新冠疫情为例,在预测到全球疫情影响的基础上,我国迅速精准制定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政策,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年实现了2.3%的正增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国家。
6、我们个人读马克思有用吗?有用,太有用了!无论你是有远大理想,还是只想过好自己这一生,马克思的思想都能够给我们正确的指引。中国人向来讲究修身正己,国人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大多数人既不信佛,也不信上帝,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信仰的力量,我们想要活得通透,想要自我救赎,想要真实的幸福,就需要认清世界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不得不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最有力的武器,当你把对辩证思维的方法,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等等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和你原来的认知大不相同,一切妖魔鬼怪、牛鬼蛇神原形毕露,一切伪科学、伪哲学、伪心理学等等离你而去,你再也不必为别人给你营造的焦虑、烦恼买单,你再也不必为自己的知识盲点缴纳智商税。
说到底,马克思的著作,是打开这个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洞悉了人类发展历史的本质规律,给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大可以治国平天下,小可以明理度人生,研读马克思,不仅仅是社会学家、政治家的事,更是我们普通人要做的事,关键在于:要灵活运用。《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这本书,正是作者读了马克思以后,灵活运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