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是个中二少年的时候,我曾经没头没脑问过我的同桌这样一个问题,他没有回答。第二天带了余华的《活着》给我看。
福贵的故事给当时的我一种巨大的震撼,那种在他人眼中不幸至极的人生,在当事人心里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年迈的福贵牵着那头和他同名的老牛,坐在田埂上与搜集故事的讲述者回忆起他荒诞的一生。富裕的家产被他通过赌博输的一干二净,一贫如洗之中他因为母亲的病情而在求医途中被抓了壮丁,当终于回到家乡时,他的母亲早已过世,妻子历尽艰辛,多年的磨难生活女儿也成为了哑巴。而真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妻子家珍因为软骨病不能干活,儿子给下面张夫人献血而失血过多死亡,女儿因为生产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女婿因为工程意外去世,外孙因为吃了太多豆子而撑死,生命中的亲人一次一次与福贵生离死别,常人眼中稀松平常的温情在他身上一次又一次被死神隔离。
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我甚至认为如果我是福贵恐怕没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当带入主观情绪去看时,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悲剧,但余华的笔调冷静沉着,仿若俯瞰世界般讲述故事。活着就是单纯地为了活着,它不因为除了活着外的其他事情而改变。渺小的人物面对深远巨大的苦难,这样悬殊的较量却真真切切在人间上演,此时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就被尤为明显地凸显出来。
无疑,《活着》是残忍的,它将人世间生离死别的苦难全部堆砌在福贵一个人身上,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活着才显得更加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