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辽宁中考成绩查询,干货看这篇!2020年沈阳中考成绩深度分析(之二)


01 关于各区的中考考生数

昨天,我在《2020年沈阳中考成绩深度分析》(1)里面介绍了沈阳市各区考入三校人数比例,并通过对比2015-2017年三次中考各区考入三校总人数变化,找寻各区变化的规律和走势。有的家长提出,仅有这个还不够,要看各区“三校生与总考生”之比,更说明问题,没问题,安排。


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如果基数大了,考入学生当然就多了,这样说服力并不大。不过,我是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研究学区时间长一点的家长都知道,在2017年及以前入学的初中生,数量上变化并不大,因此,基于这个前提,各区三校数量变多变少,的确说明问题。

对于很多不了解各区中考考生人数的家长,咱们就以今年中考的学生入学那年为例,看一下各区“三校生与总考生”之比。目的是对于正在选择学区的家长,找到热点区域的变化趋势,选择一个能把孩子送到好高中的初中。

我们先按行政区,对比一下沈阳各区三校情况,加一个2017年各区入学招生人数,这个数字虽然不是最后的参加考试人数,但是如果有变化,大家这种随机误差是均等的。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市内五区,除了大东人数为4000多以外,其它均为5000+,相信一定让很多家长朋友失望,2017年的时候,市内五区的入学人数是差不多的!

千万不要想当然,拿你现在的认知或者所谓的经验来判断你不了解的事情,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这个道理,有时候孩子是好孩子,坏就坏在自以为是的家长身上了。

我是从2014年开始关注沈阳学区热点变化的,其实到2017年的时候,各区初中生变化还不是很明显,但是事情就发生在2017年中考,和平区占比25.21%;沈河区占比20.51%;大东区占比9.68%;皇姑区占比20.44%,铁西占比18.23%。

从三校人数上看,和平已经从追赶到超越,并实现了拉开距离,铁西超越大东,与沈河、皇姑并列为第二集团。我记得那一年开始,很多家长就看到了趋势,和平学生人数开始增加,和平在2017年8月提出,从2018年8月开始,由一年改为三年,但是2019年入学要求提前一年,2020年入学提前两年,2021年入学提前三年。

今年入学提前两年,也就是2018年就要落户,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和平的学生比现在还多,毕竟有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个政策,等知道了已经晚了。但你不知道,并不代表这个事情并不存在,只能说明在某一个领域你的认知有问题,或者说你没用心罢了。

这也就侧面说明,和平为什么要在2017年提出要控制学生人数,提高入学门槛,由提前一年改为提前三年的原因了。

我们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往和平挤,导致和平提高年限。因为当时整个沈阳,只有沈河的七中是提前三年。

所以通过昨天的对比五年各区的数据变化,就一切都明白了。

再回到上面表格,最右下角那个数据,是从整个沈阳看,三校比例应该是2.75%,就是说,每100个初中生,有2.75个孩子升入三校,这是一个理论值,可以看出,铁西是与这个平均值是接近的,那么其它前四个区,都超过了沈阳的平均三校比例值。

从最右边这个比例我们可以得出:比例越高,这个区的师资力量越强,相对而言,家长更重视教育。

好,我们以今年的成绩为例,再假设一下,三校指标到校后,今年的数据会有哪些变化,当然这是假设,我们建立一个数学推算:(假设三校按50%指标)

不要问这个表代表什么,就当我个人算着玩吧。

我们看到,各区考入三校人数占三校招生数的比例,还是和平最多接近30%,之后是沈河23%,而后是皇姑18%,铁西17%,大东15%,总体上的顺序没有变化,对比今年的实际占比,前两个区略有下降,后两个区略有升高,这与一些家长所说的三校指标之后,对沈河、和平打击最大,对皇姑铁西有利的说法相符,但这个影响并不太大,但是市区五区还是强者衡强,弱者还是在后面,家长还是按数据选择学区。

从这个数据来看,变化最大的是除去市区5区之外的区域,占比由原来不到1%,提升到5%-7%。

我们再看各区考入三校人数占本区总数的比例,和平由8%点多降到6.81%,但还是排在各区的首位,之后是第二集团的沈河,也由6%点多降到5.93%,第三集团的大东、皇姑、铁西,均为4%点多,这其中,大东变化不大,另两个区比例有所上升,但是还是在第三集团。

变化最大的还是除去市内五区的其它行政区,三校人数占所在区的学生数由不到1%,提升到全市平均值2.75%略高一点。这个全市平均值是用1339除以全市招生总数48650,不一定太准确,每年也有变化,但数据量级没有错,仅供参考。

未来政策如何实施,谁都不清楚,但是想当然终究是想当然,还是要以数据支撑,上面的计算方式不代表任何观点,仅是个人计算,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海哥认为:这是按三校指标数为50%进行推算,结果就是内5区三校考入人数大幅减少,周边“非五区”考入三校的学生大幅增加。这样的结果会出现市内5区竞争更加激烈,一部分原本属于三校的优质学苗流失。也不排除周边行政区一些优质学生,因为距离、家庭条件等因素,没有选择指标入三校,这样指标入三校的学苗相对弱一些。上述因素叠加,在沈阳范围内,会出现三校与之后的20中学,120中学,31中学 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全省来看,三校在高考中竞争力降低,高考全省一个大蛋糕,此消彼长,沈阳在全省的竞争将更加弱化。

建议,涉及教育的改革,还是要慎重考虑,是否可以试点先行,形成经验之后,再不断加大指标的比例。

02 再说说各校第二轮喜报的事

前面我们是按行政区进行数据分析,现在我们按热点学校,进行中考成绩分析。今年也是很有意思,中考喜报又出来了第二轮。想想也正常,第一轮是出成绩,第二轮是出录取结果。

第二轮喜报,相对于第一轮更有看头,但是有两点大家要注意:

第一是录取人数与过线人数。这两个数是不一样的,咱们就统一以录取人数为准。先看看南昌中学,录取175人,三校录13.3%。

我们再看看134中学,三校录取了123人,比例是15.2%:

二是要注意是“集团”还是“学校”。比如,126今年就是以集团名义发布了喜报,说明126教育集团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里面是不是把太原街分校还有自己的三个校区都带着,统一发布喜报?这真还不知道。

126中学教育集团录取人数159人,如果按整个126中学教育集团算,那么总人数是990+540+270+180,最后的结果是1980人;考虑北市划入126是2018年的事,那么我们以990+540来计算总数1530,这是计划招生数,与最后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还有一定的误差,按1500人计算,这样的三校率是159除1500为10.6%。但是问题是,这159人里面是否包括集团内原敬业中学和太原街分校的学生?因此,126中学的三校率还不能确定,有了解情况的家长私下与我联系一下。

今天就说这些吧,其它学校以后再说。七中的喜报里包不包括七中东,这还需要核实。皇姑的三个公立初中,去年中考成绩不太理想,家长都盼着今年打个翻身仗,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你是发还是不发喜报呢?

最后强调一下,喜报发两次了,还是云里雾里的。就那么几个数字,参考多少人,录取多少人,别让家长总猜了。至于私立就不要与公立初中比了,私立单独比一下。

不过就这么简单的事,还是让人摸不到边际,你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吗?

这些后续问题,等下次咱们再一起分析吧,想第一时间看到海哥的文章,请将公众号加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了。

下方为海哥微信,希望对你选择学区有帮助: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