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互动课堂学生踊跃发言
“大课间操”活动
三峡库区璀璨的明珠——涪陵
幼儿在快乐游戏
学生在“校中厂”实作训练
科技节学生现场书法展示
核心提示
在国家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当下,能否突破改革中的痛点、难点,顺应时代需求、回应百姓期盼,正是考验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键。
“教育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前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涪陵区委书记李洪义说。
这是一次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探路。涪陵教育改革的触须延伸到办学体制、课程改革、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等诸多领域。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涪陵教育在改革浪潮中激流勇进,必将冲破一切阻碍发展、束缚活力、抑制创新的藩篱,筑起教育发展的新高度。
1、办学模式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1+3>4,巧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镜头:不久前,一场盛大的“森林王国聚会”在涪陵城七校、增福中心校、武陵山九年制学校和大木中心校同步举行。城七校二年级张小娅老师是这场“聚会”的主持人。通过电子显示屏,孩子们交流着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特征,连大木中心校一向害羞的孩子都在“聚会”的热烈氛围中活泼起来,踊跃发言。
解读:原来这是涪陵区正在探索实施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让4个教室的学生同时上一堂课,这样的“超大班额”如何保证上课的质量与效果?
“课前,我们四位老师要进行充分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张小娅说。对于一堂课每个环节的分工,涪陵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流程,通过优质师资作用的发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和精彩的互动情景,使得“1间主讲教室+3间辅讲教室”的学习效果比原来4间教室的学习都精彩。
涪陵区教委负责人指出:“网络互动课堂教学是推进合并、托管、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有效载体,使弱校学生同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远程互动课堂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支教、顶岗、走教同样在改变着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群体面貌。
两年前,涪陵实验中学的唐小琴老师到长江师范学院附中支教,把实验中学的精细化管理、严格的教研制度带到这里,逐渐让教师们意识到,教师决不能再“一讲到底”,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空间。此外,涪陵区还积极推动艺体等紧缺学科专业教师跨校“走教”,缓解村完校、薄弱学校专业课师资不足的问题。目前,涪陵区已派785人次教师进行支教、顶岗和走教,城乡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涪陵区出台了《关于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构建合作教研共同体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指导参改学校有序推进“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资源”5个对接,实现“以城带乡”、“乡村联动”。
目前,全区合并、托管、合作三种模式改革校点累计达到125所,覆盖学生8.5万人。原荔枝街道红庙小学是城边的薄弱学校,6个年级不到400人,在与实验小学开展合并办学后,教学条件改善,教师积极性倍增,生源大幅回流,现在达到2100余人。
创新思路,敢作敢为。涪陵办学模式改革案例被收入《重庆全面深化改革案例选编》,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15年,涪陵区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让涪陵区离办好每一所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更进一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
重点项目+教研,课改实现“再突破”
镜头:新学年开始了,刚升入涪陵五中的欧阳雯雯过得非常充实。每周,老师都要留一定课时介绍新的学习方法,对新生的生活、学习提出建议与要求。“这是学校专门开设的德育校本课程系列,给予我们很大帮助。” 欧阳雯雯说。
解读:开课改之花,收德育工作之实,涪陵五中以系统化德育校本教材为突破口,带动课程改革,成为涪陵课改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再突破”?经过系列评估、考核,涪陵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中心)选定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
依托课程中心“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涪陵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礼仪与生活、毒品预防教育、页岩气知识普及教育以及涪陵旅游知识读本四门地方课程亮点突出,丰富了课程建设内涵。在5所学校带头实验下,涪陵区课程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开发的校本课程已达到280余门。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办学理念指引下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体系。如涪陵十五中围绕“生命教育”理念,建立起生命认知、生命安全、见识品性、精神成长四系列、三维四类等门德育课程体系。今年6月,该校还在全国校本课程建设推进项目中期交流研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项目实施深化了学校及教师对课程性质、意义、编排的理解,提高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
与此同时,涪陵区与课程中心合作共建的教学改进型项目——深度学习,通过深度整合学科知识,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师生再围绕“挑战性主题学习”进行展开,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学科核心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涪陵区引进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项目推进中,通过科学测评建立了全区小学生学习能力数据库,准确分析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用专业培训指导教师应用自我参照模式建立“策略库”,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
除了三大国家级项目,以学校教研组、片区教研联合体(中心备课组)、区教科所为主体的“三位一体”教研网络,让一线教师们深刻感受到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大了、思想观念更新更快了、教学研究的氛围更浓了,让“以研促改”成为涪陵常态,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3、建在家门口的优质园破解“入园难”
让家长放心满意,让孩子童年不留“遗憾”
镜头:在涪陵新城区鹤凤大道双溪移民点,一栋新建的彩色建筑特别显眼:涪陵城区第五幼儿园,这里是移民点周围孩子们的“快乐天地”。唱歌、绘画、游戏……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多姿多彩。
解读:围绕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涪陵投资5.3亿元,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统计显示,全区幼儿园共179所(等级园128所)。现在,涪陵区基本实现每个街道达到2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1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8%。到2020年,涪陵将建立覆盖面广、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区、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园所总量充实后,如何解决日益紧缺的师资问题?涪陵采取了公开招聘、让农村小学富余教师培训后转岗、在职教中心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在信息技术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保育员方向)等方式。但如何让这些新进教师加快成长?
从教7年的涪陵城区第二幼儿园教师薛玲表示,系统化的培训让自己得到进步,从而让孩子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培训成为了教师成长的“助推剂”。园长培训1200人次、幼儿早操创编培训1600多人次、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参加影子培训1160人次……其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覆盖到园长、教师、保育员,覆盖率达到了100%。从珍溪镇中心幼儿园的刘琼老师面对走路不稳却渴望与小伙伴一起做操的脑瘫儿,毫无怨言的重复教授一个简单动作,到大顺乡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妈妈”易太贤耐心地为年轻教师示范如何处理幼儿大便……正是这样一支学前教育队伍,让人看到了涪陵教育人的热情、专注与执着。
有了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涪陵还通过规范管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出台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的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文件,其中重点提出了切实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如严禁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等为名进行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等。同时,涪陵还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安全工作,从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安全防护到对园所的隐患排查、园所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
4、创新思路撬动职业教育变革
芬芳“沃土”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镜头:不久前,从南京传来好消息,在教育部等37家部委主办的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中,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代表重庆市参赛,2014级的胡迎秋战胜来自全国各地的152名选手,获得大赛一等奖。
解读:作为涪陵区两所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之一,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优异成绩的获得绝不是偶然。不久前,涪陵职教中心职工杨思帆代表涪陵参加全市城市发展新区车工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被授予“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这不仅是个人与学校的荣誉,也成为涪陵职业教育发展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前,涪陵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利好时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就在今年初,由涪陵区教委会同区财政局等五部门,举办了涪陵区第九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涉及11个专业大类、39个竞赛项目,全区6所中职学校经过预选推出的595名学生参加了决赛。
如何才能让大多数普通学生进入更高层次学习?近年来,涪陵区职教中心与长江师范学院开展“3+4”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与重庆医药高专和三峡医药高专、区职教中心与重庆工贸职院开展“3+2”联合办学,搭建起人才“立交桥”,使涪陵中职学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数逐年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涪陵第一职业中学校被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等五部门批准为重庆市企业新型学徒试点学校。这也成为涪陵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涪陵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中最直接、最根本、最全面的举措。一年前,涪陵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涪陵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会。仅在2015年,就有39家区内企业与中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在涪陵职教中心与重庆名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校内汽车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着汽车维修、销售、美容、租赁等实习实训。这样的“校中厂”让传统校企合作中学生的“消耗性实习”变为“生产性实习”,以该基地为例,月营业额平均达130万元。
此外,涪陵还成立了涪陵职教集团,各职业院校与255家区内外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开设冠名班12个,建立校外培训基地230个、“校中厂”3个。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培养了更多综合素质优、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极大地提升了涪陵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5、“筑巢引凤”建民办教育高地
让每一所民办学校都成为一股新的教育力量
镜头:新学期开学,上海新纪元(重庆)学校第二期建设即将动工。“前期我们按最先进的国际标准配备各种运动设施和功能室。接下来,第二期工程还将投入1.2亿元,明年9月1日交付使用。”学校校长张柏祥介绍。明年,学校还将引进澳大利亚优质高中课程,届时将实现3600人的办学规模。
解读:近年来,涪陵加大了政策优惠力度,吸引着越来越多优秀民办教育机构来涪陵办学,上海新纪元(重庆)学校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以来,共计投入4.7亿元,新办民办教育机构48所。
如在征地建校上,涪陵对民办教育机构不仅有用地上的政策优惠,还建立了相应的以奖代补机制。同时,把民办学校干部教师培训纳入全区教师队伍和年度培养计划,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利好的政策让涪陵筑好“巢”引来“凤凰”栖息。为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对民办教育的满意度,涪陵还要求民办教育机构增加投入,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2015年,全区民办教育机构在办学环境上共计投入3000余万元。“近两年暑假,我们筹措1790万元,修建新住宿楼、食堂,重装教学楼,大力改善校园环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涪陵信息技术学校校长蒲林峰说。
涪陵教委的意图再明显不过,要保证校园环境的优化,更要加强民办教育机构校园环境安全的落实。值得一提的是,涪陵还督促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校舍及附属建筑物质量鉴定,要求不合格的机构对此进行整改或另选办学场地。
与此同时,涪陵区投入大量资金,落实民办教育机构的提档升级。以普惠幼儿园为例,涪陵共计发放普惠性幼儿园公用经费补助和学前教育奖补资金1724万元,用于改善民办园办学条件。
为进一步充实民办教育力量,区教委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每年引进资金达1亿元。除了上海新纪元(重庆)学校,涪陵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还吸引了市内外的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来涪陵办学,让涪陵迎来了民办教育发展的灿烂“春天”。
打造教育领域 精细化管理的“涪陵样本”
如果说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精细化管理就是艺术中的精品。从今年秋期开始,涪陵区教委全面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引领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进一步高效,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后勤服务进一步完善,促进学校规范、内涵、特色发展。
在涪陵看来,“精”是精益求精的态度,“细”是一丝不苟的过程。涪陵不仅成立了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教委、教管中心到学校都把此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涪陵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还把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作为对各校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和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
从中不难看出涪陵对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决心。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秉承法制化、人性化、渐进性和时效性的原则,从行政管理法治化、教育教学管理常态化、队伍建设长效化、校园建设人文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后勤管理科学化等几个方面来推进管理,进一步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细化学校管理行为,构建起学校精细化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涪陵还对精细化管理安排了具体实施步骤,分步、分段进行“打表推进”。区教委规定,每年9月-12月为督导考核阶段,自2017年起到2019年底,通过评审验收还将授予一批学校“涪陵区精细化管理合格学校”称号。
创新素质教育载体 文明礼仪教育、禁毒教育结硕果
在涪陵,素质教育有两个特殊载体,即全面铺开的文明礼仪教育和禁毒教育,这对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培养极其重要。
让3-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自己刷牙、洗脸、穿衣服等让不少家长“头疼”,但在涪陵区,文明礼仪教育让这些行为成为该年龄段孩子的“必备生活技能”。据悉,涪陵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了仪表、餐饮、言谈、待人、行走和游览6个方面的礼仪规范,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具体规范。
为配合相应的教育要求,涪陵区撰写印发《文明礼仪读本》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表,一股“文明之风”迅速席卷区内各中小学。“以前车子刚到校门口学生就互相推搡挤着上车。”公交车司机对此感慨颇深,“现在学生不仅自觉带头排队乘车,还经常能看见学生给老年人让座。”
同样,涪陵还开展了禁毒教育“五进”活动,推动禁毒教育与班级、校园、基地、家庭和社区的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各班精心组织禁毒主题班会4000次,12万名师生接受禁毒知识讲座,创新禁毒教育基地体验式学习8000人次,组织全区三年级及其以上的10万余名学生和家庭成员参与禁毒知识考试的“1+N”模式,4500余名师生进社区宣讲禁毒知识,达到了“教育一个、影响一家、宣传一片”的效果。
文/余麗柃 谭茭 图片由涪陵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