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的提升
牵动着蚌埠万千家长的心
近日公布的蚌埠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首次披露10个重点改革与重点工程项目
未来几年,
蚌埠教育要做哪“十件”大事
都在这了!
“十三五”重点改革与重点工程项目
01
教育人才发展工程
工程周期:4年。
工作目标:到2020年,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基本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初步建成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终身发展能力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名校长、名教师和教育家。
工作措施:实现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跨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落实,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镇校长到乡村学校任(挂)职,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推进教师区域轮岗交流,不断提高顶岗支教工作实效;推进名师驻点教学引领,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实施“夕阳红”支教计划,实现对农村学校紧缺学科精准支教;推进实施教研力量定点支持计划,提高薄弱学校教学水平。
02
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工程周期:3年。
工作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和体系;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轨道,人才培养水平、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评价水平显著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为我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两个中心、两个全面”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教育全过程,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探索研制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突出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小班化教学、走班制管理、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建立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库,制定并发布年度质量分析报告。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整合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学科竞赛辅导团队,建设学科竞赛研习基地,探索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加强优质初中建设,强化全市初中质量监测,完善初中教育科研队伍,提高初中办学质量。
03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工程周期:3年。
工作目标:以“大国工匠”精神、实现“技工大市”为目标,全面提升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引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对接我市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及以电子信息为首位,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形成中职教育核心竞争力,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六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需求。
工作措施:确保2017年蚌埠职教园区一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期末市区重点建设省、市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6所;三县全部建设成为省级合格中等职业学校;全市建设省、市级示范专业20个;建设省、市级示范实训基地20个;建设省、市级“名师工作坊”30个;建设省、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4个;建设省、市级技能大赛赛点10个。年培养、培训技工人才10万人。
04
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
工程周期:3年。
工作目标:坚持“回归教育本原”、“育人为本”、“促进公平”的价值追求,积极回应社会与时代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挑战,通过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使一批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队伍得到快速发展,青少年学生幸福成长,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得到群众认可,学校发展为新型优质特色学校。
工作措施:目前,我市各类优质中小学49所,通过 “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培育、宣传、总结、推广一批在教育转型阶段办学实效明显、个性鲜明、有示范价值的典型学校,使我市优质教育资源更为均衡。计划到2020年,市区优质学校数量达到140所,其中初中35所、小学105所,覆盖全市市区义务教育阶段约80%的公办学校;三县优质学校数量达到370所,其中初中55所,小学315所,覆盖三县义务教育阶段约60%的公办学校。逐渐消除优质教育分布盲区,逐步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均衡发展目标。
05
市区两年百所学校大建设计划
计划周期:2年。
工作目标:根据“学校分布均衡、服务半径适中、服务人口合理”的基本原则,按照“学前教育做大、义务教育做优、高中教育做活、职业教育做强”的总体部署,制定学校布局规划。利用两年时间,全市市区实施各级各类教育项目100个,新增投入65亿元,新建幼儿园60所、新建中小学校30所、改扩建学校10所,新增中小学学位8.6万个,逐步实现幼儿园小区配套化、小学就近入学化、初中整体优质化、高中体制多元化、职教园区集约化的办学格局,全市形成北有职教园、南有大学城、中有基教网的战略布局,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办学体制更加灵活,教育功能更加完善,蚌埠作为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教育中心地位日益凸显。
工作措施:在2017年和2018年两年期间,市区总体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建设项目100个(普通高中4所、职业学校2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16所、小学16所,幼儿园59所)。
06
集团化办学深化工程
工程周期:2年。
工作目标:以“优质导向、专业引领、创新驱动”为指导思想,以体制机制突破创新为着眼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体办学实践。建设具有学区、集团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开发、共享、配送机制,创新集团化办学的章程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评价机制等制度,保障集团整体质量提升。
工作措施:到2018年,市区成立3—4个紧密型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初步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市区参与各种形式集团化办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成员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60%。到2019年,市区成立5—10个紧密型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市区参与各种形式集团化办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成员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70%。到2020年,三县普遍成立紧密型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市区集团化办学体制更加完备,管理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辐射更加深入,成为全市教育体制创新、管理优化、质量提升的强大引擎。市区参与各种形式集团化办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成员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80%。
07
智慧教育深化工程
工程周期:3年。
工作目标:围绕教育教学主战场,深入推进大规模、常态化的实践应用,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以信息化不断提升蚌埠教育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工作措施:以提升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夯实服务智慧教育工程的坚实基础。搭建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打造智慧校园、构建智慧课堂、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等五项工作内容。到2020年建成60所试点校。实现从网络、终端、教室等基础设施到各类资源以及学习、教学、研究、管理、评价、家校沟通等活动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逐步实现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特征的智慧学习,以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形成若干个有示范引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教育工程与应用模式,引导和带动更多学校积极参与智慧教育工程。
08
学前教育工程
工程周期:4年。
工作目标: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各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坚持公办民办并举、重点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毛入园率。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严格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
工作措施:市区、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坚持公办民办并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到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8%,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09
教育精准扶贫工程
工程周期:4年。
工作目标: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工作措施:实施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实行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实施职业教育脱贫行动计划,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学并完成学业。支持贫困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扩大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加强贫困地区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多渠道培训体系,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
10
学校体育振兴计划
工程周期:3年。
工作目标:到2020年,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具有蚌埠特色的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体育课程体系完备,竞赛活动体系完善,后备人才培养通道畅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体质稳步发展,普遍掌握2项运动技能,学生体质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优良率75%以上,学校体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工作措施:稳步推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工程,实施“校园体育333工程”,推进“一校一品、一生一长”建设;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百千万”工程,围绕实现“百所足球特色校、千个足球特色班、万名足球特长生”的目标,打造蚌埠“校园足球城”品牌;积极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体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体育监测评价创新工程,逐步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相信,
通过十项工程的实施,
蚌埠教育必能再上一层楼!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