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宁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炉,未来宁夏高考模式确定为“3+3”模式,不分文理科。考虑宁夏属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教育部批复宁夏高考综合改革的启动时间比全国统一时间推后一年,即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启动实施,新高考方案首次开考时间为2022年。
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科 ,外语每年考两次
据介绍,根据新高考方案,我区统一高考科目由现行的语文、数学(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调整为统一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和学生自主选考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的等级成绩组成。学生可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其中,外语科目考试每年度举行两次。参加年度高考的考生最多可申请参加本年度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作为其本年度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成绩。
宁夏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16年,启动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从2017年秋季起,规范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推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使用。2018年,启动实施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2019年启动实施宁夏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工作,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到2022年,基本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相关链接
这些政策考生请留意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宁夏具体举措为:
1.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5项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考虑平稳过渡,方案中对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中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应届毕业考生,报名参加我区普通高考,保留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从10分调整为5分;
2.保留“烈士子女”“回族”“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除回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六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最高不超过20分;
3.保留和完善一项“山区”地方扶持性加分项目,对“山区”生源范围做进一步明晰。
●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在录取方式上,继续推行并完善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和院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和国家户籍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增加农村考生上重点高校机会
从2012年国家开始实施面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考生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地方重点高校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自2012年以来,我区共有2021名专项计划实施区域考生通过“专项计划”招生进入“211工程”“985”高校、中央部属高校和自治区重点高校学习,城乡入学机会的差距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农村考生上重点大学机会进一步增加。下一步,我区将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和高校农村专项招生计划;增加投入我区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新消息报记者 陈勇
宁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后,在我区教育界引发强烈反响,各位教育专家纷纷发表意见——
我区专家
看《方案》
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师岳维鹏:
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宁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源于全国方案,但和各省(市、区)方案相比,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色在于:结合本土实际,酝酿论证充分,选才导向正确,价值取向鲜明,有利于高等院校的人才选拔和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本次高考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我们在对改革前景抱有良好心理预期的同时,必须对困难有充分且冷静的预估研判,对挑战有成熟且沉着的技术应对。教研部门和高中学校应该在“信息、课程、教学、评价”等关键领域未雨绸缪,积极做出探索。
银川市第九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王锦秀:
让学生的才能、特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方案》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是教育评价领域的深度改革,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的理念,是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有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因此,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的才能、特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得以健康发展。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创新学生活动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措施。
宁夏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郎伟:
“走班制”使教师角色面临挑战
从总体教育层面而言,新高考会带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新变化。过去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总有“主课”和“副课”之说,现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的11门课程都是主课。这就要求每一门课的主讲教师都应该把手头的“一亩三分地”耕种得长势喜人、果实诱人。从各个学校的未来实践来看,高中“走班制”将逐渐推行。学校将面临学生管理方式的变革、学校资源如何重新配置、教师将怎样配备等等新问题,各个高中学校的校长们应该未雨绸缪。“走班制”会使教师的角色面临挑战。过去是教师是学科本位,教什么,教哪个年级、班级,学校统一安排。新高考带来的挑战是,学生们有权选择老师。教师想让学生们信赖,在讲台上立得住脚,就必须德学俱佳,既要有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更要做专业领域的深度研究者和智慧的传播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教授王建伟:
对普通二本高校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批次优势丧失,学校只有通过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凸显办学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和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才能争取到好的生源。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马精凭:
统筹考虑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
《方案》重点关注高职生源结构和入学方式的多样化,构建了更加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意义在于扩大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既能够科学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也有助于学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利于提升高职生源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匹配度”,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新消息报记者陈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