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干货看这篇!60岁生日,闽南师大的这组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的回忆……

甲子芳华、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从白瓦古朴的“龙溪师范大专班”,到蝴蝶山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到红砖青苔的“漳州师范学院”,再到拥有60多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园林式的“闽南师范大学”。改革开放以来,闽南师范大学根植于漳州这片热土,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今天,我们用一张张光影交织的历史图片、文献实物,穿越“时空隧道”,将改革开放40年以来,闽南师范大学的改革征程画卷般呈现,重温这段“光辉岁月”。

下面这组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的回忆……

这个挂着“漳州教育学院”的地方是龙溪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班办学的地点。1981年学校才搬至闽南师范大学现址。

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数学系教学楼。

上世纪80年代建起的创业楼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学校教学的主建筑,至今楼上仍留有“艰苦创业 教书育人”的字样。

1986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校行政办公楼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漳州师院校门

1992,漳州师范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图为2005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

2013年,漳州师范学院获批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进入本一批次招生。南大门前,历任校领导为新校门揭牌。

校友感怀

1984级物理系物理专业段克文:

我的大学梦

在漳州师专的两年大专学习生涯,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记得第一次上高数课时,沈曰昌老师的一句话竟让我热泪盈眶。他说:“看到台下你们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及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我就觉得应当倾尽全力教好课!”就这样,在两年的大专学习生活中,我如饥似渴地学习,而当年教我们的老师也如沈老师一样全心全意地传授知识给我们。

虽然至今已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会永远记住这些老师的名字:当年的班主任马如康(力学),李家平(力学),陈其发(热学),陈来琛(理论力学),黄丽珍(心理学),陈剑辉(教育学),邱荣章(电工学实验课),陈万水(无线电),陈思宁(电器维修),沈曰昌(微积分),詹火忠(哲学),陈典型(物理教学法),林静宜(李加平的助教),柯旭东(陈来琛的助教),庄榕榕,洪祖谥等。在漳州师专学习的两年时间里,在这些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我解决了之前在中学教学中遇到的许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感谢曾经的漳州师专,感谢如今的闽南师大,让我圆了大学梦!

1989级政教系历史专业许秀珠:

饮其流者怀其源

我已经从母校毕业28年,在漳州工作15年后于2005年考取漳州师范学院并转调到石狮工作,在外漂泊的游子听到母校老师的呼唤,这份心情是在“外面的世界”的人听到家人的召唤最能感同身受的,为母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28年了,母校的图书馆再也不是原先的小平房了;28年了,母校除了东校门处的梯形教室和凤凰桥是记忆中的模样,其他几乎全是新面孔;28年了,母校的发展日新月异,让所有从这里腾飞的莘莘学子,无限回味魂牵梦绕的精神故里……

毕业28年来,一路向上,桃李芬芳。从母校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高中历史学科一线教学工作,是在老师们醇厚的专业知识熏陶下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与时俱进的学科教研能力,输送一届又一届的高三优质学生到全国各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是在老师们爱生如子如女的关怀下学会以爱释爱,构建良好亲和的师生关系,成长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知心大姐姐,随着年龄的增长升级为知心的“姑姑”。“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庆幸在漳州师范学院,我们遇见一群学术造诣深厚又多才多艺的大学老师。

196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张博光 :

七律·闽南师大六十华诞

六秩风华秀水滨,

烟云聚散见初心。

芝山花语蝴蝶梦,

南闽燕归柳岸春。

海月生辉明至理,

修竹含翠颂博文。

笃行致远飞丹凤,

不尽龙江砺志新。

注:闽南师范大学校训: 博学、明理、砺志、笃行。

1999级化学专业施小英:

庆祝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通过

我记忆最深的便是,为了庆祝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通过,所有系里的学生干部,全部聚集在第一食堂,大家一起“吃卤面”来庆祝这一重大喜讯的场景。从那一刻起我便了解了卤面对于漳州意味着什么?那是重要的节日才吃的传统美食呀!从此我爱上了那带着浓稠浆汁的卤面,那热腾腾,浓稠稠的卤面,想起就让人流口水。

我还深深地记得,一位院领导,端着卤面哽咽地感谢所有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时,我竟感动得哭了。从此我的心也深深地与漳州师院紧紧地相连了起来。那一刻我才深深体味到正在成长中的师院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师院的学习与生活当中。那一刻起我真正接受了我的大学,我的漳州师院。

20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林慧琳:

南风未起 念你成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怀念宿舍一起举杯同庆跨年的时光,无数个联床夜话的时刻,还有,年轻时莽撞地遇到了需要陪同与启蒙的诸位师友,是一种确幸。因为喜好文字,所以大学加入了两个很文艺的社团,一个是文学院的《芗草》编辑部,另一个是校青年 宣传中心的 《龙江青年》杂志社。“相似的灵魂总会相遇”,有同样爱好文学的霁阳学姐,热衷于公益游学的“法师”殊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俊婷,还有许许多多可爱善良的人。

至今,仍然感慨于当时的选择,因为每一种选择之后的影响都会在你心里头落下种子,在流淌的时光里慢慢地生根,无形地发芽,以至于你后来才发觉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存在”。人生所有的际遇,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这些对于你日后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一种慢慢在发酵在连接的过程。这些人相伴于我走过的岁月,一点一滴都成为了我日后生活里头的一股力量。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闽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变化——

逐梦扬帆 弦歌不辍

学府巍立开教泽

闽南师范大学创办于1958年。1958年春,龙溪师范大专班创立,同年9月,漳州大学师范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次年更名为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南平师院、泉州师院、厦门师院合并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70年停办。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招生,龙溪地区举办中学师资培训班,招收恢复高考后首批高考学生,共设中文、英语、政教、数学、化学、物理、体育等七个专业,学制2年。1981年移建现址,1983年更名为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共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五个学科,学制3年。1986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复办以来,闽南师范大学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次重大机遇,不断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办学水平实现了三次重大跨越: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第一次跨越;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第二次跨越;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博士点建设零的突破,2013年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同年本科专业列入本一批招生,实现了第三次跨越。

2016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着眼优化全省教育布局结构,作出将漳州农业学校并入闽南师范大学的决策部署。2018年1月,闽南师范大学圆山校区正式揭牌。2018年3月,闽南师范大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文脉绵延写新篇

闽南师大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现有18个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设有62个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

闽南师大坚持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扶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积极推动校内外优质资源的集聚与共享,构建特色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目前,已建有 1 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 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建立19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

闽南师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05人,占42.3%;具有博士学位的356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闽江学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4人,福建省“百人计划”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福建省高等闽南师大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9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36人,另有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师德之星等40余人。

闽南师大坚持质量立校方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省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9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应用型专业群项目5个(其中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2个),省级精品课程、在线课程共3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

闽南师大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建有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侨乡研究中心、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特色智库、1个省大数据研究所、1个省教育示范基地、1个“2011协同创新”,是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目前有3个省一流学科(高原学科)、5个省级应用型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6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闽南师大重视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坚持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协同创新为导向,以省校两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实施校企、校地、校所、校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利用闽南师大技术、人才和资源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贡献。

闽南师大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一些院校和科研、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如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西东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迪拜校区、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德国BSK教育集团、日本岛根大学、日本奈良佐保短期大学等。同时,启动与美英澳等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海外名校精英本科预科及硕士预科项目。

闽南师大充分发挥漳州在对台学术和教育交流方面具备的独特地域、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东海大学、世新大学、高雄科技大学、屏东大学、金门大学、义守大学、东华大学、铭传大学等高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与台湾东海大学、高雄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合作开展音乐学、公共艺术等7个专业的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促进了闽南师大与台湾高校间的密切联系。闽南师大具备联合招收港澳台侨本科、硕博士生资格以及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生资格。

博学明理传薪火

闽南师范大学校园绿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获评福建省“园林式单位”。走在闽南师大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无论是创业楼满墙的爬山虎,还是校道上的木棉花,抑或是石桥边上一树火红的凤凰花,一步一景,处处温情。“想到母校,就会想起石桥上的凤凰花。”

一切景语皆情语。

闽南师大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开展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闽南文化资源,深挖闽南文化精髓,塑造极具闽南韵味校园文化,大力培育精品社团,打造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节、校园话剧、南音、布袋木偶、锦歌、大鼓凉伞等特色文化品牌,举办中国经济大讲坛、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讲堂、闽南文化大讲坛、乡村振兴战略大讲坛等特色讲堂、讲坛,构建了具有时代内涵、闽南特色和闽南师大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

闽南师大注重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文明校园创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闽南师大” “福建省5A平安校园”“福建省一级达标示范校” “福建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闽南师大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8万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珮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闽南师大题词或到闽南师大视察和指导工作,对闽南师大的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闽南师大现场办公,全力支持闽南师大的发展。

“今后五年,闽南师大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闽师建设’为主线,以全面完成‘三大主要任务’为载体,加快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建设新福建和服务富美新漳州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0月13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闽南师范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闽南师大党委书记吴彬镪提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话语铿锵有力。

闽南日报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